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宴曲

鎖定
《古宴曲》是唐代詩人於濆(fén)創作的一首以寫宴會為中心的古體詩。此詩開頭四句寫貴臣們朝罷赴宴,中間四句寫宴會上侍女的姿態和妝飾,最後四句寫富豪們宴會後的消遣。全詩通過貧富生活的強烈對照,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窮奢極欲的荒淫生活,達到了借古諷今的目的。
作品名稱
古宴曲
作    者
於濆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古宴曲作品原文

古宴曲
雉扇合蓬萊,朝車回紫陌
重門集嘶馬,言宴金張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無力
十户手胼胝,鳳凰釵一隻。
高樓齊下視,日照羅衣色
笑指負薪人,不信生中國 [1] 

古宴曲註釋譯文

古宴曲詞句註釋

⑴雉(zhì)扇:即“雉尾扇”,用野雞毛做成的宮扇,為古代帝王儀仗之一。晉崔豹古今注·輿服》:“雉尾扇起於殷世,高宗時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為王、後、夫人之車服,輿車有翣,即緝雉羽為扇翣,以障翳風塵也,漢朝乘輿服之。後以賜梁孝王。魏晉以來無常,惟諸王皆得用之。”合:閉合,收攏。蓬萊:唐宮名,原名大明宮。唐杜甫《宿昔》詩:“宿昔青門裏,蓬萊仗數移。”
⑵朝車:古代君臣行朝夕禮及宴飲時出入用車。《禮記·玉藻》:“君羔幦虎犆;大夫齊車,鹿幦豹犆,朝車;士齊車,鹿幦豹犆。”鄭玄注:“臣之朝車與齊車同飾。”紫陌:指京師郊野的道路。漢王粲羽獵賦》:“濟漳浦而橫陣,倚紫陌而並徵。”
⑶金張:漢時金日磾(dī)、張安世二人的並稱。二氏子孫相繼,七世榮顯。後因用為顯宦的代稱。《漢書·蓋寬饒傳》:“上無許史之屬,下無金張之託。”
⑷燕娥:燕地的美女,指侍女。奉:通“捧”。卮(zhī)酒:猶言杯酒。《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
⑸低鬟(huán):猶低首,低頭。用以形容美女嬌羞之態。唐劉禹錫傷秦姝行》:“芳筵銀燭一相見,淺笑低鬟初目成。”
⑹胼胝(pián zhī):手掌腳底因長期勞動摩擦而生的繭子。《荀子·子道》:“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
⑺羅衣:輕軟絲織品製成的衣服。一作“羅綺”。
⑻負薪:揹負柴草。謂從事樵採之事。唐杜甫《負薪行》:“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⑼中國:泛指中原地區。 [2]  [3] 

古宴曲白話譯文

羽扇在蓬萊宮中收起,朝車從京城大道返回。
深院聚集着嘶鳴駿馬,説要宴飲在王宮豪宅。
燕地美女捧酒杯侍奉,髮髻低垂似嬌羞無力。
十户農民手腳磨出繭,只能掙來鳳凰釵一隻。
高樓上憑欄一同下望,日照羅衣華豔的顏色。
嬉笑着手指砍柴的人,不信他們也生在中國。 [2] 

古宴曲創作背景

於濆生活在晚唐,在當時創作傾向趨於嘲雲戲月,刻翠粘紅,輕視社會民生的大背景下,盡力擺脱詩歌對仗、平仄、用韻等形式上的束縛,遠承《詩經》和漢魏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近取杜甫、元白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着重從各個不同的方面揭示社會矛盾。
於濆生活在社會下層,對於當時社會上貧富不均的現實有深刻的體會,在其作品中,往往通過強烈的對比手法對這一主題進行集中的反映。在他存世不多的詩篇中,大部分都觸及了當時尖鋭的社會矛盾,《古宴曲》即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4] 

古宴曲作品鑑賞

古宴曲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以寫宴會為中心的詩,主旨在於諷刺過着奢華生活的達官貴人們對於民生疾苦的驚人的無知。題目中用了一個“古”字,詩作中用了漢朝著名的官僚世族金、張兩個大姓,都是以漢寓唐、借古事以寫時事的意思。
開頭四句,不直接寫人,但寫了上朝的氣派,下朝的喧鬧。頭兩句寫退朝,從皇帝與臣子兩面寫出:蓬萊宮中的儀仗已經收起來了,大路上滾動着朝罷歸來的車子。三、四句寫朝罷無事,便聚集到一起宴飲取樂。在開頭這四句中,不直接寫人,但有車馬,有重門,又上朝,又宴飲,可以想見其中活動的人物既富且貴的氣派,讀者可以從中推想出身處其中的人過着多麼奢華的生活。
中間四句寫宴飲席上的盛況。先通過寫侍女的嬌豔來寫宴會的盛況。宴席上有侍女把酒侍候。“低鬟若無力”是極寫捧酒美女嬌羞婀娜的儀態。由“低鬟”,又寫到鬟髻上鳳凰花飾的金釵。再寫出一個有強烈對比性的畫面:“十户手胼胝,鳳凰釵一隻。”“胼胝”指手掌上磨成老繭。詩人彷彿指着金釵在説:“別看它小,那是十户人家辛勤勞動的血汗結晶啊!”這四句用筆十分乾淨:寫宴席,只寫了送酒的美女;寫美女,除了表明她的身份,讓她捧上酒器以外,只寫了她低鬟時所見的那一支金釵。由金釵足以想見美女之高雅,由捧酒美女之高雅也就更可想見座客之高貴與宴席之豐盛了。這種“烘雲托月”的側面描寫,是運用得很成功的。
末四句寫宴罷後的消遣。酒醉飯飽,不免要遊目騁懷一番。一個“齊”字,表明憑欄下視的是許多人。陽光下,他們的羅綺華服顯得格外耀眼。當樵夫從高樓附近經過時,貴官們帶笑指點着議論起來,不相信國中竟然還有這樣的窮苦百姓。最後這四句用空間上的高低顯示出富豪與百姓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將全詩推到了全新的境界,詩人在展示了這些上層官僚養尊處優的生活之後,又進而揭示了他們精神世界的極端空虛與愚昧無知。同時也能在其中看到作者的“一把辛酸淚”。
在藝術上,這末四句也是全詩最有光彩的地方。詩人讓人物現身説法,登台表演:讓“手胼胝”的樵夫出現在畫面上,讓滿座高朋一齊湧向樓頭。詩人唯恐藝術效果不佳,還佈置了聚光燈──“日照”,讓這一幫達官貴人們在光天化日下亮相、表演。在“日照”下,讀者不僅見到了這些人耀眼的服飾,而且還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看透了他們卑劣的靈魂。
《古宴曲》在藝術結構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作品以時間為主線,順序寫出朝罷赴宴、燕娥捧酒、登樓下視三個畫面。同時又以空間為副線,由遠及近寫來。朝罷赴宴由遠景轉為近景,至燕娥捧酒進一步推成特寫,然後又將鏡頭搖過,轉換成登樓下視的畫面。全詩以四句為一個單位,逐步推進,最後形成高潮,以人物現身説法的輕快筆法完成了作品嚴肅的諷刺性的主題。 [5] 

古宴曲名家點評

清代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塞下曲》曰:“戰鼓聲未齊,烏鳶已相賀。”《長城曲》曰:“死者倍堪傷,殭屍猶抱杵。”《戍客南歸》曰:“莫渡汨羅水,回君忠孝腸。”《古宴曲》曰:“燕娥奉卮酒,低鬟苦無力。……笑指負薪人,不信生中國。”如此數篇,真當備矇瞍之誦。 [3] 

古宴曲作者簡介

於濆(832—?),唐代詩人。字子漪,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鹹通二年(861年)進士,官終泗州判官。與劉駕曹鄴等皆不滿於當時詩壇拘守聲律、輕浮華豔的綺靡詩風,曾作《古風》三十篇以矯時弊,號為“逸詩 ”。其詩今存四十餘篇,頗多反映當時社會矛盾之作。有《於濆詩集》。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521
  • 2.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782-783
  • 3.    古宴曲(唐·於濆)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5-10-08]
  • 4.    沈文凡 牛菲.晚唐於濆詩歌創作簡論.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09, 25:71-74
  • 5.    陳志明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270-1271
  • 6.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