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城鄉

(吉林省大安市古城鄉)

鎖定
古城鄉位於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西南部,距市區73公里,南靠新平安鎮,北連來福鄉、舍力鎮,西鄰叉幹鎮,東接樂勝鄉。總幅員面積187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即古城村、長志村、長慶村、長安村、長新村、長虹村、長源村,26個自然屯,45個村民小組,、2115户。全鄉有黨支部12個,黨員275名,其中。
境內交通比較便利,安乾公路、二十里堡至舍力鎮公路橫穿全鄉,該鄉坐落在姜家甸草原東北部,現有。
中文名
古城鄉
外文名
Ancient city Township
總人口
8082人
農民黨員
189名
草原面積
10917公頃
所屬地區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
車牌代碼
吉G
經濟發展
古城鄉的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境內有耕地1675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780公頃,境內有淡黑鈣土、山崗沙包地、窪地、草原等。適宜多種形式的種植、養殖開發。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提出了“重點加強項目建設,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種植業結構,擴大養殖業規模,發展勞務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確保全鄉經濟提速增效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發展戰略。通過幹部包村、技術培訓、信息引導、資金扶持等措施,加大畜牧業、烤煙產業的開發力度,農業內部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牧業園區建設初具規模,全鄉共發展5個養殖專業村,即長源村和古城村的養羊、長虹村的養鵝、長新村的養豬、長志村的養雞。進一步優化了畜禽結構,搞好品種改良,推進舍飼,發展精品牧業。全鄉建青貯窖590個,青黃貯飼料達1.2萬噸。羊發展到2.2萬隻、豬2500頭、雞6萬隻、鵝5萬隻。烤煙面積發展到1500畝,新建堆積式烤房57座,通過加強田間管理,改進烘烤工藝,在2004年大旱之年實現煙葉產量22.5萬公斤,產值17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3%和67%,上等煙率達19.8%,全市排第一位。經濟作物花生、芝麻、纖維高粱、大撓子、圓葱、辣椒、綠豆、葵花、蓖麻面積逐年增加,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已逐漸變成了優勢產業。
近年來,古城鄉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共栽植退耕還林995.6公頃,“三環一路一網”造林229.5公頃、鹽鹼地栽枸杞150公頃、低窪易澇地插柳100公頃。古城枸杞“寧紅10號”在2003—2004年省農博會上先後兩次被評為“名牌產品”,退耕還林工作2001年度被大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先進單位”稱號。建草原工程圍欄1500公頃,加大了禁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了崗位責任制,鄉村兩級幹部層層落實責任,充分發揮鄉林草管護大隊的作用,使禁牧工作禁得住、不反彈。通過草場改良和禁牧,使草原植被得到較大程度的恢復,植被覆蓋率由原來的30%恢復到80%以上,吉林電視台於2002年就該鄉禁牧後發展草業經濟的成果做了專題報道。
境內建冷庫1座,投資110萬元對冷庫進行了改建、擴建,擴大了生產規模,年可屠宰加工羊肉200噸,年創產值310萬元,利税15萬元,產品暢銷北京、內蒙古、瀋陽、大連等地,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該鄉把勞務輸出作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措施來抓,積極組織剩餘勞動力外出打工,通過加強信息溝通,多方面尋找就業崗位,強化職業技能崗前培訓,落實各項優惠政策,使該鄉近幾年年均勞務輸出人數達3000人次以上。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88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78元,全口徑財政收入35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13%和65%。
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計劃生育工作連續幾年接受省、白城市、大安市檢查,均進入一檔行列,長新村被國家計劃生育協會授予“先進單位”稱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社會治安良好,保持了社會穩定。教學條件逐步改善,全鄉有中學1所,小學7所。初中教師40人,在校學生228人,小學教師75人,在校學生4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