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

鎖定
《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是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柯小剛。
中文名
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
作    者
柯小剛 [2] 
出版時間
2012年11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頁    數
340 頁
ISBN
9787208109407 [2] 
定    價
38.00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叢    書
同濟·中國思想與文化叢書

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內容簡介

《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薈萃了文章、對話和札記,是柯小剛近年來在道里書院與諸位學人對話、切磋的研究成果,分為經史微言、古典文教育現代政治倫理、古典文教與現代教育、西方現代性反思、古典文教與哲學沉思、古典文教與現代技藝六個部分。“道學”,這裏指“儒家之學”,可以看做《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的核心詞彙。《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以大陸新儒家的立場,力圖走出西方中心論的蕃籬,打破“左右派”的對立,恢復儒家古典文教在現代文化生活中的生命活力。在書中,他不僅以書畫、中醫、兵法、卦象、詩歌等為路徑,探討了儒家道德心性的修養;而且在對儒家古典文獻的研究和形而上的論證之後,也對當今社會、政治、教育、倫理、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命運投入了關注的一瞥;另一方面,誠如柯小剛在《代前言》中所言“經史互參,中西兼顧,天道人事一貫”,“殊途同歸”,他的道學“新命”同時也把“把西方哲學化裁為道學自我更新的必要步驟,把西方經典削刪為經學自身擴展的一個部門”。在這個意義上,他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西方的古典、現代哲學,探索了西方古典文教涉及的修辭、倫理和哲學教育問題以及以海德格爾為代表的西方現代性反思。 [1] 

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作者簡介

柯小剛,字如之,號無竟寓。1973年生於湖北大冶。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系主任、中國思想與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儒學與古典學評論》主編、道里書院山長。研究興趣涉及儒學、經學、中國哲學、中國歷史、西方古代經典與解釋、現象學、德法哲學、政治哲學、藝術理論、中醫、傳統文人書畫等領域。著有《海德格爾與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思想的起興》、《在茲:錯位中的天命發生》、《道學導論(外篇)》等,譯有《黑格爾:之前和之後》、《尼各馬可倫理學義疏》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1] 

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圖書目錄

《論語》“夫子不為衞君”的春秋微言
何以夫子不為衞君:《春秋》與《論語》大義的一貫
伯夷、叔齊何人:《論語》的春秋微言
《易》類相感
易道落實於禮制
從《春秋》泓之戰到《禮運》大同
《春秋》文質不盡於尊尊親親
《春秋》借事明義與“虛擬歷史”
《論語》二十篇文質大略
《鄉黨》與《論語》前後十篇的文質之變
經學與史學的古今之變
王道與人民共和:中國憲政的傳統資源
孔子刪定六經的革命意義和立法意義
時間、革命與憲法
道、德、命與政治正當性
王道、君主與民主
封建、郡縣與王霸之辨
王道與人民主權
人民共和與王霸之辨
相關討論與補充
古今通變札記
通三統與因傳統
現代中國革命與傳統史觀
現代政治的古典思考札記十五則
時事關懷與哲學沉思札記五則
古典文教與現代倫理
儒家與陌生人問題
本真性崇拜與現代性危機
道家的“真”與儒家的“誠”
現代革命與年齡的政治
對話:父子之道的古今之變
尼采、柏拉圖與戲劇的教育使命
為什麼從尼采和《悲劇的誕生》講起
身心兼攝的教法:《四書》與中醫的相互發明
文質彬彬與性情之和
“修道之謂教”與“法四時五行以治”
“陽生陰長、陽殺陰藏”與禮樂刑政
三才五行與三綱五常
“君臣佐使”與安邦治國之道
通識教育與學術工業
何謂大學:致同濟大學百年校慶
傳統文化通識教育建言
對話:古典文教與自由、平等
君子教育與平等之義
論治學書
培養靈魂與閲讀文獻
大學與小學,手藝、辯證與博雅教育
短札七則
仁通友愛與讀書治學
對偶、友愛與仁通
桂枝湯、泰卦與陰平陽秘
小柴胡湯、賁卦與文質彬彬
古今文質之變與中醫的歷史
中西文質之辨與中醫的未來
醫道問答六則
經方《周易》解札記十九則
卦象與修身札記三則
詩風的古今流變
詩作與農作
風雅與風骨? 抑或詩風不絕如縷?
中文詩句的節律變奏
美學與倫理學
管樂與絃樂的古今之變
福柯解讀過的《宮中侍女》畫再解讀提綱 [1] 
參考資料
  • 1.    柯小剛.《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3
  • 2.    文津搜索  .中國國家圖書網[引用日期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