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典愛情

鎖定
《古典愛情》是當代作家餘華創作的中篇小説,首次發表於雜誌《北京文學》1988年第12期。
該小説講述了進京趕考的柳生在趕考途中偶遇小姐惠,兩人自相識到生死別離的愛情故事。小説中,餘華通過人物描摹的符號化、語言運用的陌生化、情節設置的戲仿化實現了對才子佳人小説傳統範式的顛覆,體現出鮮明的先鋒表徵。 [1] 
作品名稱
古典愛情
作    者
餘華
作品出處
《北京文學》1988年第12期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發表時間
1988年
字    數
約22000

古典愛情內容簡介

出生貧寒的柳生在上京趕考,在一座大宅的閣樓邂逅小姐惠,又留下了不管榜上有無功名,都早去早回的諾言。落榜後的失落,令柳生自愧無顏去見小姐惠。就當柳生重回舊地之時,他發現當初的閣樓不復存在,小姐惠更是無處可尋。三年後,柳生再度進京趕考,民間到處遍佈荒野枯河、人啃草皮的荒涼景象。經過小姐惠曾住的城鎮,柳生目睹了人吃人那慘不忍睹的一幕。在這之後,柳生在菜人市場裏,找到了闊別已久的小姐惠,她的一條腿正被砍下待售。柳生傾其所有贖回了小姐的腿,並答應小姐的請求,一刀結果她的性命,算是報答了小姐的知遇之恩。柳生洗淨小姐身體,將她安葬於河邊。
數年後,柳生又三次赴京趕考,均榜上無名。屢試不中的柳生徹底斷了功名念頭,為一大户人家看墳場。記憶傷人,難耐孤獨寂寞的柳生,思念獨自安眠於河邊的小姐,常常神思恍惚,嘆息感慨。承受着情感煎熬的柳生終於不辭而別直奔河邊,決定在此守候小姐了卻殘生。夜晚,小姐的魂靈與柳生重逢,柳生在虛幻縹緲之中感受着這不真實的一幕。待天亮醒時,小姐已經離去。柳生甚奇,便打開墳家看個究竟。他驚喜地發現,小姐的身體正在長出新肉。之後柳生將土輕輕蓋回,深信小姐不久便會復活。夜晚,小姐果然到訪,可她神色悲慼地説道,自己本來生還,只因被公子發現,此事不成了。説罷,垂淚而別。 [2] 

古典愛情創作背景

20世紀80年代,現代主義的出現改變了中國文學的格局,不僅在藝術上與傳統表現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思想感情上也與傳統現實主義文學相去甚遠,表現出與現代主義的天然的親近感和認同感,尤其對小説影響深遠,由此形成以馬原、格非、蘇童、餘華為代表的先鋒小説家。 [3]  對於創作《古典愛情》的原因,餘華稱該小説是一種先鋒文學的實驗作品,自己是以一種反諷的方式去探索寫作。 [4] 

古典愛情人物介紹

柳生:柳生自小飽讀詩文,能寫一手好字,畫幾枝風流花卉,但卻生疏了八股。柳生的祖上並不顯赫,且父親只是一個落榜的寒儒,養家都有困難,全家都靠母親在織布機前日夜操勞來維持生計。作為一個進京趕考的書生,他從一開始就揹負了光宗耀祖的任務。然而,兩次進京趕考的結果都是落榜。在這過程中,他的父親、母親都相繼去世,柳生自己也目睹了人世從昔日的榮華富貴到荒年的變化。 [5] 
小姐惠:大户人家的小姐。如花似玉,一雙秋水微漾的眼睛飄忽遊蕩,櫻桃小口笑意盈盈。初見柳生,她便與他許下諾言,將自己一縷烏黑的髮絲和兩封雪白的細絲錠子當做信物贈予。 [5] 

古典愛情作品鑑賞

古典愛情作品主題

《古典愛情》講述的是進京趕考的柳生在途中偶遇小姐惠,經歷了與小姐從相識到分離的過程。小説中,柳生和小姐惠之間所建立的愛情關係是一個背景,作者主要關注的是柳生和小姐分別作為兩個個體的命運發展,在這個發展中,個體經歷了自身所處環境與精神欲求之間,在對立統一關係中不斷髮展的過程。
柳生作為一個書生,在他身上,精神欲求和個體所處的現實痛苦處境總是表現出一種對立統一的關係。經歷落榜種種事件,作為個體的他對功名的欲求慢慢消散,從而使得自己慢慢將現實的苦境與內心欲求漸漸統一,漸漸安於現狀。在這部作品中,小姐惠對愛情的慾望也體現了每個女性個體對愛情的欲求。餘華正是通過柳生和小姐惠這兩個人物,體現了個體在其命運發展過程中所構建的一種關係,這種關係反映在個體內心慾望和現實困頓的對立統一中,個體總是希望在現實生活中實現自己的慾望,但正因為現實中的種種苦難,才會將個體推向統一協調慾望與現實的關係上面,從而才導致了個體不斷在這種對立統一關係中尋求解決痛苦的方式,以實現精神上解脱的結果。 [5] 

古典愛情藝術特色

語言運用
在傳統才子佳人小説中,作家往往在敍寫人世間的悲劇、苦難時寄寓深沉,有着鮮明的愛憎傾向,其敍事話語也因此浸染着作家清晰的價值評判和道德説教。然而,在《古典愛情》中,作者只是將敍事景觀原原本本的忠實記錄,並不摻雜任何闡釋性的話語,並不流露自己的任何態度和見解。
小説中,柳生眼睜睜地看着店主的利斧砍向幼女,斧頭落下後,作者筆鋒轉向幼女,將她在骨肉分離時的身體反應寫得真真切切,讓人心生憐憫,不忍直視。“看到自己的手臂躺在樹樁上,一時間目瞪口呆。”一邊是血肉模糊的身體,一邊是靜置在樹樁上的自己的手臂,這一靜態畫面的充分延展給人以極大的視覺震撼,被暴力肢解的幼女一時間也被眼前的殘酷景象驚嚇得不知所措。但餘華並沒有偃旗息鼓,他的筆繼續寫着,“半晌,才長嚎幾聲”,可見幼女被剖骨剔肌後的鑽心之痛。拒斥任何道德包裝和情感宣泄,讓零度情感式的敍事話語無所阻隔地訴諸讀者所感同身受的切身感受性,這正是餘華想要的敍事通衢。 [1] 
情節設置
作為古典才子佳人小説的戲仿之作,《古典愛情》也擁有這類作品的鮮明特徵:赴京趕考的貧寒書生、閨樓傷春的富家小姐、幽深旖旎的後花園、心旌搖盪的一見鍾情、温柔繾綣的私人相會、難解難分的傷感別離。但這僅僅是餘華為讀者設下的一個敍事圈套,餘華自然不會去重複那業已存在千年的套路化的敍事模式,隨着戲仿化的情節逐漸延伸,餘華不動聲色地開始了對古典愛情的解構。餘華選取三個時間點為敍事的啓端,分別講述了柳生的三次出行經歷,三次出行都可以看作是三個獨立的故事,但餘華在本應是三個故事的高潮處悉心設置了三個崩塌式的情節,在效仿傳統的前提下,實現了對傳統故事模式的叛離和嘲弄。
第一次出行,柳生偶遇小姐惠,兩人一見鍾情、私定終身。按照傳統故事模式,會出現父母阻礙、達官貴人逼婚等情節,結果是柳生狀元及第,和小姐惠終獲圓滿。但柳生並沒有高中狀元,小姐惠更是無跡可尋。這一崩塌式情節的設置,使作品遠離了傳統的古典愛情敍事模式。在柳生的第二次出行中,作者仿照傳統模式安排了柳生與小姐惠的重逢,卻是充滿血腥的場景。第三次出行,柳生決定為小姐守墳。結尾處,小姐惠返回人世的心願卻被柳生親手埋葬。小説至此戛然而止,留給讀者無盡的唏噓感嘆。如前所述,小姐惠死而復返與情郎相會,是對傳統“死而復生”模式的仿作,但結局的崩塌式處理,無疑再一次地解構了這種模式。戲仿手法對古典愛情造成的嘲弄,使讀者所有關於古典愛情的浪漫想象、心理期待都被作者驅遣殆盡。 [1] 
人物視角
《古典愛情》中均是以柳生的視角為鏡頭切換,無論是看待自己還是環顧周遭,都是以柳生的心境為基點,向外輻射出特定心境下的環境氛圍,此時,柳生的情緒即牽引着讀者的閲讀感知,無論柳生是喜是悲,讀者也會跟着這樣一個獨立的個體進行情感體驗。這樣一個孤獨的主體存在,一方面是作者“實踐性敍述”中放置的一個模型,從古代羣體式的喧鬧敍述中擇取出來,以單薄孤立的書生之軀面對紛繁複雜的人世面貌,傾聽個體面對愛與恨、世俗與紛擾時的慌亂、猶疑、淡薄乃至通透的心聲;另一方面,也是將讀者進行孤立,不再是在一羣人物中傾斜和選定認同的角色,從上帝視角進行人物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將讀者逼迫在一條無可選擇的道路上,體驗一個角色的迷茫和未卜,這是餘華敍述帶來的讀者體驗感的荒涼,也是對個人存在的追問。 [3] 

古典愛情作品評價

中國小説學會副會長王達敏:餘華的仿夢小説,《古典愛情》是個極致。當柳生走進後花園時,小説就進入了朦朧虛幻的夢境,一切發生的事都遵從夢的莫名其妙的生成原則,沒有鋪墊,沒有追問,沒有解釋,更無邏輯可言。只要注意所發生的事、所發生的變化就行了,無須追問為什麼。在這裏,此在的“發生”比發生的“過程”更重要,事實比看法更具有説服力。這一切,完全符合先鋒小説的敍事原則和意藴建構原則。 [2] 

古典愛情出版信息

圖書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版本信息
《古典愛情》
2006年1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7-02-005361-0
小説集·九元叢書系列 [6] 
《四月三日事件》
2018年4月
978-7-02-013873-9
餘華中篇小説集 [8] 

古典愛情作者簡介

餘華,1960年4月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1977年中學畢業後,曾當過牙醫,五年後棄醫從文,先後在海鹽縣文化館和嘉興文聯工作。1983年開始創作,1984年開始發表小説。著有《活着》《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多部作品。曾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等獎項。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