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典主義藝術

鎖定
文藝思潮上説,古典主義是十七世紀君主政體民族國家開始建立,資本主義漸趨發展的歷史階段產生的一種文藝思潮。以十七世紀的法國發展得最為完備,也出現於英國,德國俄羅斯,在歐洲曾居支配地位。它是由於學習古代、崇尚古代,模仿古代、以古代的希臘、羅馬文學為典範而得名的。從政治和社會根源上考察,古典主義是商業資本發展時期的產物,以重商政策為基礎.它服從於當時絕對君權的統治,是絕對君權政治在文學上的反映,也是當時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對封建王權暫時的遷就,妥協、讓步的一種表現。
中文名
古典主義藝術
時    期
十七世紀
出現於
君主政體民族國家

古典主義藝術法國

十七世紀的法國,正是處於君主專制的全盛時期,資產階級政治革命的條件尚未成熟。這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三(1610--1643)和路易十四(1638--1715)掌權的時代,法國的商業資本高度發達,貨幣成了國民的主要財富。代表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國王,為了推行重商政策,發展國外貿易,必須從教皇和舊貴族手中奪取政權,集中控制,壓制地方貴族的分裂活動,開闢税源,鼓勵海外殖民擴張,這就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體的由來。當時的資產階級正處於上升時期,二方面由於力量不夠壯大,沒有發展到足以推翻封建統治,奪取政權的地步,需要依附王權來發展資本主義。另一方面,又不甘心於政治上的附庸地位,在思想上要求革命,提出了限制王權的要求。因此,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之間暫時形成相互牽制,相互鬥爭的局面。正如馬克思所指出;"君主專制發生在一個過渡時期,那時舊封建等級趨於衰亡,中世紀市民等級正在形成現代資產階級,鬥爭的任何一方尚未壓倒另一方。"而當時的王權就成了這兩個階級之間"表面上的調停人"。

古典主義藝術哲學觀點

從哲學上考察,古典主義是與唯理主義相適應的,它是在當時流行於整個西歐的唯理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唯理主義以笛卡爾(1596-1650)為代表,他主張一切以合乎情理為原則,主張拋棄傳統偏見,反對中世紀的神學世界觀,反對盲目信仰宗教權威和經院哲學,把理性看成是知識的唯一源泉。認為感性材料會欺騙人們,只有通過理性才能認識世界。這種唯理主義的認識論方法論,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它在古典主義中起了指導作用。因此,古典主義也可稱為文學上的唯理主義。

古典主義藝術古典主義思潮的源流發展

從古典主義思潮的源流發展上説,它最早產生在十七世紀的三、四十年代,盛行於六、七十年代,先後流行了兩百年。到了十八世紀開始衰落,古典主義從文藝思潮的內容走漸蜕變為一種單純的文藝形式,文學史上稱它為"擬古主義"或"假古典主義"。這時,它就成為資產階級政治革命和文學發展的一種極大障礙,最終被啓蒙主義浪漫主義思潮所擊敗。

古典主義藝術戲劇

在法國的古典主義文學中,戲劇方面最有成就,出現了三大戲劇家;悲劇作家有高乃依(1606--1684)和拉辛(1639-1699),喜劇作家是莫里哀(1622--1573),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有《偽君子》。《慳吝人》等,他是十七世紀最有成就的喜劇家,但並不是最典型的古典主義者。
高乃依的代表作是《熙德》,這個悲劇在法國戲劇史上奠定了古典主義悲劇規範的基礎。中心內容是講個人感情與理性的衝突,理性戰勝了感情,保衞國家的職責與家庭封建義務的衝突,最後是封建的家庭義務,服從於更崇高的保衞祖國的義務,因而主角羅德里克率兵禦敵,獲 "熙德"(即將軍之意,有頭等首領的含義)的稱號。高乃依共寫了三十多個劇本,大部分是悲劇,也有少量的喜劇。
拉辛的代表作是《昂朵馬格》,取材於古希臘悲劇歐里庇得斯的兩部悲劇《安德洛瑪刻》和《特洛亞婦女》,體現了以古希臘羅馬文學為典範的原則,按"三一律"表達,集中簡練,世稱它是最標準的古典主義悲劇。拉辛共寫了十一部悲劇,一部喜劇,擅長於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顯示了非凡的藝術才能

古典主義藝術文藝理論代表

古典主義文藝理論方面的代表是布瓦洛(1636--1711),著有《詩藝》一書,被普希金稱為古典主義的《可蘭經》。這一文藝理論著作,繼承並綜合了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詩學》的觀點,完整地提出了符合當時時代要求的古典主義理論,原文用詩歌形式衰達。此外,寓言詩人拉·芳登(1621--1695),著有《寓言詩》十二卷,也頗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