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空降

鎖定
反空降作戰[anti-airborne defence]是指殲滅空降之敵的作戰。包括反機降和反傘降
中文名
空降
外文名
anti-airborne
解    釋
殲滅空降之敵的作戰
包    括
反機降和反傘降

反空降簡介

反空降 反空降
分為戰術反空降、戰役反空降和戰略反空降。應力求殲敵於空中和着陸立足未穩之際。反空降作戰,通常配合主力行動,雖然不是戰役戰鬥的全部,但卻事關全局,具有“一票否決權”:一招不慎,將滿盤皆輸。身為裝甲部隊指揮官,能否率領麾下的裝甲戰國縱橫馳奔,迅速撲滅戰場上因敵空降而引燃的“意外之火”,不僅關係到能否消滅空降之敵,更關係到上級防禦的穩定乃至整個戰役、戰略企圖的實現。

反空降歷史回顧

在沒有戰爭的相對和平時期,指揮官研修戰爭謀略、掌握戰鬥戰法的基本途徑,一是從戰爭歷史中汲取,在繼承中謀求發展;二是在訓練實踐中探索,從訓練中尋求提高。研究反空降戰法,也應如此。
反空降作戰,即殲滅空降之敵所進行的戰鬥。反空降與空降,相互對立,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反空降作戰的一切戰法,都隨着空降作戰戰法的發展而發展。這與“貓走不走直線,取決於耗子”是一個道理。回顧反空降作戰的歷史,不能不結合空降作戰的歷史來説。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空降作戰廖廖無幾,使用兵力極其有限,目標僅限於爆破、偵察、襲擊等戰術任務。由於當時的空降作戰未成多大氣候,反空降作戰尚未被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
空降作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運輸機跳傘運動的發展為空降兵的建立創造了物質條件。1930年8月,蘇軍最早組建了一個試驗性空降支隊,並於1932年組建了獨立的空降旅。隨後,德國於1935年、法國於1936年相繼組建了空降兵。相應地,空降、反空降作戰的戰術思想、作戰規模和作戰手段也有了較大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降兵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1940年,德軍首次對挪威和丹麥進行空降突擊,拉開了戰爭史上大規模空降作戰的序幕。此後,世界各國軍隊相繼實施了150餘次空降,比較著名的就多達60餘次,其中包括德軍入侵挪威、荷蘭和攻佔克里特島的空降作戰以及盟軍在諾曼底、萊茵河等地區進行的空降作戰。美國戰爭大片《兄弟連》,講的就是美軍空降兵第82師在諾曼底登陸中的空降作戰故事。由於當時戰役、戰術空降尚不常見,所以人們對大規模反空降作戰的研究尚且不多,相關理論成果也比較少。但由於美、英軍隊對德軍作戰中多次使用空降兵,故德軍較為重視反空降作戰。總的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空降作戰的經驗,不如空降作戰的經驗豐富,人們對反空降作戰的研究,也不如對空降作戰的研究深入。當時反空降作戰的主要方法:一是在戰役佈勢中首次組建反空降預備隊,專門遂行反空降作戰任務;二是重視預先判斷敵可能的空降地域,及時做好準備;三是積極打擊臨空的敵運輸機和正在降落的敵空降兵,打亂敵空降作戰節奏;四是乘敵空降兵着陸後立足未穩有利時機,及時反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空降兵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許多國家組建了專門的空降兵部隊,有的還建立了專門進行直升機機降作戰的部隊。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的局部戰爭中,空降作戰有30多次。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第三中東戰爭和第四次中東戰爭、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入侵阿富汗、英阿馬島之戰、美國入侵格林納達海灣戰爭等戰後局部戰爭中,都有空降兵的身影。正是大量的、起到了關鍵作用的空降作戰,使反空降作戰的地位得以不斷提高。反空降作戰的理論和戰法,較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更加充實和完善。其要點:一是普遍把反空降作戰作為攻防作戰的重要內容之一進行統盤考慮;二是建立快速戰術作戰羣和快速預備隊;三是實施反空降的電子戰,干擾敵空降作戰的指揮通信;四是吸收居民參戰,加強統一指揮;五是力求消滅敵空降兵於空降出發地域和空運之中;六是注重反直升機機降。

反空降特點分析

反空降 反空降
研究反空降作戰戰法,首先應給反空降作戰“把脈”,洞悉空降之敵的強勢與弱點,找出反空降作戰的特點與規律,然後才能制定正確有效的戰法對策。概括起來,反空降作戰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作戰地區不確定,戰鬥預案多。現代條件下,空降之敵受天候地形的限制小,可以根據任務,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以不等規模的兵力實施空降,既可空降於一個地域,也可分別空降於若干個地域,然後集中兵力或火力,發起攻擊。所以,反空降戰鬥的地域雖然可以預測判斷,卻很難提前確定。為掌握反空降戰鬥的主動權,必須依據敵作戰企圖,結合戰場態勢、地形條件,有針對性地制定多套反空降戰鬥預案,做到以一案為主,多案並舉,以適應作戰地區不確定的需要。 二是戰鬥發生突然,準備時間短。隱蔽突然是達成空降作戰目的的重要條件。在當今的信息化條件下,高技術強敵將以電子干擾、佯動欺騙等手段相配合其空降作戰,導致對敵空降時機、空降方式、空降企圖的準確判斷非常困難。裝甲部隊在遂行反空降戰鬥任務時,很多情況下將是被動行動,即在敵空降開始之後才被動做出反應,實施反空降。裝甲部隊雖然跑得快,但畢竟屬於“先發現起火,再趕往滅火”,準備時間短促是不爭的事實和規律。
三是敵空中打擊能力強,生存威脅大。高技術強敵擁有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和大量的空中作戰平台。無論是敵空降前對預定空降地域及其周圍地區實施的火力突擊,還是空降中對其空降行動實施的火力支援,對裝甲部隊的隱蔽、機動、展開乃至戰鬥,都構成了嚴重的生存威脅。因此,擔負反空降作戰任務的裝甲部隊,必須做好對空鬥爭,克服敵空中威脅,先保存自己,再消滅敵人。
四是戰場形勢變化快,指揮協同難。反空降戰鬥,情況緊急,時間緊迫,戰機稍縱即逝。為爭取時間,抓住敵臨空、着陸、收攏等有利戰機,遂行反空降戰鬥任務的裝甲部隊必須多路急速開進,從行進間發起攻擊,先到先打,後到後打,隨到隨打,猛打猛衝,不給空降之敵以任何喘息之機,力求殲敵於立足未穩之際。再者,裝甲部隊在反空降戰鬥過程中,既可能與敵打遭遇戰,也可能打伏擊戰;既可能打追擊戰,也可能打阻擊戰。敵對雙方為爭得主動權,必將竭盡所能,主動變換戰鬥樣式,或主動進攻,或轉攻為守,以求爭得主動,從而使戰鬥樣式呈現樣式多、轉換快的特點。這些給裝甲部隊的指揮協同帶來了很大困難,對裝甲部隊指揮官的指揮能力、指揮藝術提出了嚴峻挑戰。

反空降戰法透視

一是預先準備,快速反應。預先準備是快速反應的前提。敵空降作戰,行動突然,戰法靈活,地域廣闊,形式多樣。身為裝甲部隊指揮官,要在被動反擊中謀求主動作為,必須未雨綢繆,提前研判敵可能的空降地域、空降規模、空降方式、空降企圖,並着眼最複雜、最困難的情況,預做多手準備。這不僅是在反空降戰鬥中力爭主動、力避被動的首要一環,更是臨機決策、快速反應的重要基礎。否則,一旦敵在意料之外的時間、地點,以意料之外的規模、方式從天而降,難免會手忙腳亂,被動應付,那可是兵家之大忌。1943年9月,德軍在第聶伯河地區組織防禦,因預先察覺了蘇軍空降企圖和地區,並做好了反空降準備,使蘇軍2個傘兵旅空降後遭受重大損失,發揮出了預先準備的巨大作用。
快速反應是預先準備的結果。一旦接到上級敵情通報或發現敵空降企圖,裝甲部隊指揮官必須在預定作戰方案的基礎上,抓住重點,簡化程序,果斷拍板,迅速部署,務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所屬部隊完成必要的臨戰準備工作。如果情況十萬火急,即使準備不足,也應迅速果敢地投入戰鬥,邊戰鬥邊準備,邊戰鬥邊組織。要知道,反空降就如同救火一樣,來不得半點的遲緩。再説了,準備充分程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反空降戰鬥中,己方準備不足,正在降落或剛剛着陸的敵空降兵相對而言準備得更為不足。大量的裝甲戰車轟轟隆隆地逼近敵空降兵,那種壓倒一切的氣勢,將是一種巨大的震懾;其強大密集的火力,將使敵空降兵只有躲藏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二是快速機動。先到先打。快速機動,是達成反空降戰鬥目的的重要條件。身為裝甲部隊指揮官,一旦得知或判明敵空降企圖,必須率領部隊迅速向空降地域機動,力求抓住戰機,殲敵於立足未穩之際。敵空降作戰行動一般要經過臨空、着陸、收攏、集結、機動、攻擊或轉入防禦等步驟。如果能抓住敵收攏集結前人員分散、建制混亂、無統一指揮等致命弱點,快速發起反擊,迫使敵既不能馬上攻佔預定目標,又不能順利收攏集結,將會使敵處於不利態勢,從而為主力殲敵贏得時間。1944年9月,美、英軍空降兵在荷蘭作戰中,英國第1空降師在阿納姆大橋空降着陸,雖然比較順利,但該橋附近的一個德軍黨衞軍訓練營,乘英軍空降兵立足未穩之際大膽發起攻擊,使德軍贏得了時間,隨後調來裝甲坦克部隊,將英軍第1空降師壓縮在哈爾吞斯坦地區,幾乎全殲。 先到先打是反空降戰鬥的必然要求。大量的裝甲戰車趕往空降地域,不可能同時到達,總會有個先後之分。先到的千萬可別“閒着”,不要等大部隊到齊了再“動手”,一定要先到先打,儘早開火,打擊敵臨空的飛機、正在降落或剛剛着陸的敵空降兵,不給敵人以片刻的喘息之機。因為,運輸空降兵的運輸機,一旦進入空降地域上空,必須降低飛行高度,放慢飛行速度,以便於空降兵跳傘,這正好為高炮、便攜式防空導彈、高射機槍等防空火器對空射擊提供了有利條件。而正在降落的空降兵,面對射來的子彈,更是毫無還手之力。1941年5月,當德軍傘兵第2、第4營在克里特島馬利姆機場上空降落時,新西蘭守軍地面火器立即對其猛烈射擊;德軍傘兵第1、第3營在雷西姆農場地區空降時,遭到澳軍地面火器猛烈射擊,結果德軍飛機被擊落多架,傘兵遭到較大傷亡。
三是控制要點,制敵擴張。敵空降作戰,空降是形式和手段,奪控要點或襲擊重要目標才是目的。身為裝甲部隊指揮官,必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在率部趕往空降地域時,應及早果斷命令部下控制附近要點,諸如重要的道路、橋樑、渡口、制高點等目標,切斷空降之敵的機動道路,不給其擴張的機會,為控制態勢、全殲敵人創造有利條件。1953年7月16日,蔣軍糾集陸、海軍萬餘人,對中國福建東山島實施反攻。在從我防禦正面登陸的同時,敵空降兵2箇中隊487人在島上的後林地區空降,企圖控制八尺門渡口,斷我退路,阻我增援,配合登陸部隊夾擊我守島部隊主力。在反空降戰鬥中,島上我民兵連積極主動參戰,當發現敵空降後,迅速拿起武器,在後林周圍佔領陣地,及時打擊正在空降着陸的敵人,協同部隊堅守八尺門渡口附近要點,有力地保障了機動部隊渡海上島投入戰鬥,為全殲空降之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是多路攻擊,邊割邊殲。以重點攻擊為前提,兵分多路,從多個方向對空降之敵發起攻擊,將收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效果。通常情況下,敵空降地域內各空降場之間相隔數千米甚至數十千米。敵實施空降時,即使在比較適宜的天候、氣象條件下,也很難完全按計劃全部降落在預定地點,着陸後各單位之間將有較大間隙,着陸之初人員也比較分散,這為我穿插分割提供了條件。作為裝甲部隊指揮官,應把所屬力量靈活編組為多個戰鬥羣,利用空降之敵着陸後各單位之間的間隙或隊形分散之機,大膽插入敵空降場,割裂敵戰鬥隊形,實施多路而有重點的向心攻擊,邊插邊打,邊割邊殲,割殲並舉。可能的情況下,打到空降場內的先遣羣,還應與主力部隊協同作戰,從裏向外打,對敵實施內外夾擊,迅速陷敵於被動地位,最終配合主力把空降之敵“包進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