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對修正主義

鎖定
《辭海》第七版對修正主義的詞解為:亦稱“伯恩施坦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歪曲、篡改、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資產階級思潮。產生於19世紀90年代。因德國社會民主黨人伯恩施坦以完整的形式提出了對馬克思學説的“修正”,故名。在哲學上背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鼓吹新康德主義和庸俗進化論;在政治經濟學上修改馬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學説,否認資本主義制度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在政治上鼓吹階級合作和資本主義“和平長入”社會主義,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説。除了來自右面的修正主義之外,還有來自“左”面的修正主義,如托洛茨基主義。在反對修正主義時,必須根據特定的社會歷史現實創造性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2] 
60年代初,由於蘇共領導人挑起中蘇兩黨論戰,並把兩黨論戰擴大為兩國之間的爭端,對中國施加政治軍事經濟壓力,迫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不得不對蘇共的“老子黨”作風和大國沙文主義行徑展開鬥爭。
中文名
反對修正主義
類    型
哲學
時    代
60年代
國    家
中國、蘇聯
但在對蘇共理論的意識形態界定上,中共認為是“修正主義”,因而提出了“反對修正主義”的口號,並以此在黨內開展“反修防修”的鬥爭。其實當時對什麼是“修正主義”中共並無準確的解釋,反而在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上,將本來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東西當做“修正主義”、資本主義來批判,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的領導幹部指責為“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60年代前期中國共產黨開展的各類政治和思想鬥爭均是圍繞着“反修防修”這個命題展開的,它的最終結果是導致了後來的“文化大革命”階級鬥爭擴大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