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去IOE

鎖定
它是阿里巴巴造出的概念。其本意是,在阿里巴巴的IT架構中,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代之以自己在開源軟件基礎上開發的系統。 [1] 
中文名
去IOE
外文名
Take off IOE
提出者
阿里巴巴集團
開始時間
2008年

目錄

去IOE概念

自2013年稜鏡門事件之後,我國政府已經意識到政府數據安全的重要性,也加強了政府數據安全方面的工作,有報道稱,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爾、蘋果、甲骨文、微軟並稱為美國的“八大金剛”,他們一方面與美國政府、軍隊保持着緊密的聯繫;另一方面在中國長驅直入,佔據眾多關鍵領域,導致美國情報部門通過這些設備、軟件、網絡獲取信息,給中國的信息安全帶來巨大威脅。“去IOE”與設備採購國產化、自主研發等口號掛鈎,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win8也未進入中央機關政府採購名單。媒體曾經透露我國正加大政府信息工程的去IOE工作。 [2] 
IBM IBM
去IOE意味着接下來政府必須將數據安全牢牢掌握在國內企業手中,防止數據丟失造成的一系列嚴重後果。也是在此背景之下,阿里雲與12306以及之前的中國氣象總局、藥監局展開深度合作才顯得水到渠成。
2008年阿里提出去IOE時不少人覺得是痴人説夢,但經過多年運營阿里雲已經徹底完成了去IOE工作,即阿里雲的硬件投入徹底拋棄了這三家傳統企業,經歷幾次雙十一的挑戰之後該技術也趨於成熟,有媒體猜測這或許是12306選擇阿里雲的重要原因。去IOE具體來説還有以下兩個解釋
第一個是指IT架構的更新換代,具體説就是以IBM為代表的主機、以ORACLE為代表的關係型數據庫,以及以EMC為代表的高端存儲設備,被新型的雲計算技術所替換,也就是我們常説的“雲化”。其中,主機被X86設備所取代,傳統數據庫被開源數據庫產品替換,而SAN結構的高端存儲也受到雲化的存儲產品和體系的衝擊。這三方面中任何一項工作,都可以被冠以“去IOE”的具體表現。
第二個是指針對外國IT設備,特別是美國產品的“嚴打”,減少甚至不再購買IBM、ORACLE、EMC等企業的產品。早在五六年前,中國移動就着手研究業務支撐系統的雲化演進問題。那時候虛擬化技術已經在系統中廣泛應用,但對規模龐大的業務支撐系統實施全面的雲化改造,至少面臨三個問題:
甲骨文 甲骨文
首先,是資源靈活分配與調用的問題。虛擬化技術能將大的計算資源切成小塊,但這些切分出來的計算資源能否靈活調用,是否可以重新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計算能力,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倘若資源池內無法進行系統間的靈活調配,不但達不到提升整體效率的目的,甚至可能因系統間資源調用時的產生消耗過大,導致系統效率反而降低。
其次,是應用軟件如何與硬件的雲化適配的問題。IOE廠商在軟件方面下的功夫很大,在提供附加功能的同時,也很注意提升了產品的性能和穩定性。而面對X86開放平台以及開源軟件,很多軟件需要重新開發或定製開發,應用軟件的開發量增加,也給系統的穩定性帶來了不確定因素。這也意味着,在新型的技術架構下,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合一,開發者要承擔雙重開發工作量。
第三,是建立與支撐系統雲化配套的運行維護管理體系。引入雲計算技術實現了計算資源的靈活調配,但對系統的維護管理來説,可能是引入了一場災難。傳統的分工界面、工作流程、應急預案等等,都會隨着系統雲化程度的加強而逐步變化,尤其是對於軟件的維護,將面臨巨大的,甚至是顛覆性的考驗。
正因為面臨眾多的問題,移動是積極穩妥,有條不紊地進行雲化改造的探索與實施。最初是接入層實施了全面的雲桌面改造;之後是對CRM系統的接入模塊和BOSS系統的帳詳單存儲工作進行雲化試點。改造的內容不僅包括硬件的虛擬機和X86化改造,也包括基於分佈式數據庫和開源數據庫的應用軟件改造;在一些新建的生產系統中,已經全部採用雲計算技術進行系統建設;而在分析系統中,分佈式與開源等方面的進展更為激進。
EMC EMC
儘管做了這麼多工作,離全部雲化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是核心的數據庫服務器還不敢去小型機;二是應用軟件的穩定性和性能還有待進一步驗證;三是資源投入不足導致對系統的控制力差;四是跨域的資源調用,從理論到實踐還有很遠;等等。
那麼系統的雲化升級改造與計算機設備國產化,這二者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全面替換了UNIX小型機、數據庫,就能把國外設備連鍋端麼?
世界級的計算機巨頭早就基於自身的特點,通過研發和收購等方式進行雲計算技術的佈局,IBM有X86和存儲設備,EMC旗下的VMware是應用最廣泛的虛擬化軟件,ORACLE公司也有很多雲計算的軟件、技術和產品,即使全部完成系統雲化改造,也不意味着這些計算機企業就沒生意做了。
另一方面,傳統的小型機系統也是開放的,並非綁定某家產品。在實際的招標採購過程中,國內企業可以生產的設備,利用價格優勢將海外設備供應商打得頭破血流;但是在高端計算機領域,國產設備或者沒有研發出來,或者其穩定性和性能與國外設備相比差距較大,無法通過測試,因此最終的採購結果還是國外企業中標。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去IOE”説的解決系統雲化的問題,並非把系統搬到阿里雲上才是正解,運營商在系統演進方面走得非常靠前;而如果通過“去IOE”來支持設備國產化,前提是國產的設備和產品能夠滿足電信級運營與服務的要求。 [3] 

去IOE發展

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國內就逐漸形成了Oracle壟斷電信行業,IBM壟斷金融行業的格局。2013年的斯諾登事件,讓中國政府意識到使用美國數據庫的巨大安全風險,全力推進去IOE化,但實際進展緩慢。儘管很多大型銀行已經基於MySQL等開源系統,對非核心業務進行替換,但核心業務仍然在使用IBM DB2系統。
截至2019年,其他國家廠商仍佔據中國數據庫市場80%以上份額。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市場中,Oracle、IBM、Microsoft、SAP四家廠商共佔據市場份額六成,其中Oracle佔比超過三分之一。
2019年國內傳統關係型數據庫市場佔比 2019年國內傳統關係型數據庫市場佔比
從1978年薩師煊在人大開設“數據庫系統概論課”算起,國產數據庫已經走過了四十多個年頭,形成了以人大金倉、武漢達夢、南大通用、神舟通用等四家供應商為代表,依託科研院校的國產數據庫產業。根據公開數據,入選“核高基”課題的人大金倉,僅2011年就獲批至少1.2億人民幣的政府資金支持。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