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

鎖定
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是由於入球小動脈的玻璃樣變及肌型小動脈硬化,病變嚴重區域的腎小球因缺血發生纖維化和玻璃樣變,所屬腎小管因缺血及功能廢用而萎縮、消失。又稱細動脈性腎硬化。間質則有結締組織增生及淋巴細胞浸潤。纖維化腎小球及增生的間質纖維結締組織收縮,使表面凹陷。
中文名
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
別    名
細動脈性腎硬化
常見病因
高血壓
特    點
質地變硬,表面呈均勻瀰漫

目錄

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概念

病變較輕區域健存的腎小球因功能代償而肥大,所屬腎小管相應地代償性擴張,向腎表面突起。從而形成肉眼所見腎表面的小顆粒。肉眼觀:雙側腎體積縮小,重量減輕,單側腎可小於100g(正常成人約150g),質地變硬,表面呈均勻瀰漫的細顆粒狀。切面,腎皮質變薄,(≤2mm,正常厚3~5mm),髓質變化較少,腎盂周圍脂肪組織填充性增生。具有以上特點的腎被稱為細動脈性腎硬化(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或原發性顆粒固縮腎。

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常見病因

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