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那封城堡

鎖定
卡那封城堡(威爾士文:Castell Caernarfon)是西北威爾士圭內斯郡境內的一座中世紀建築。公元11世紀末期到1283年,卡那封鎮內矗立着一座土崗-城廓式城堡,之後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將其更換為如今的石結構城堡。
中文名
卡那封城堡
外文名
Castell Caernarfon
位    置
威爾士圭內斯
性    質
名詞

卡那封城堡發展歷史

羅馬人建造了卡那封的第一批防禦工事。這座他們稱為“塞貢蒂烏姆”的要塞如今位於小鎮的郊區。大概是因為掩蔽性好,而且塞昂特河上的航運可以為“塞貢蒂烏姆”提供補給,所以該要塞坐落於塞昂特河畔附近。卡那封這個名字源於羅馬的防禦工事。威爾士語中,此地曾被稱為“y gaer yn Arfon”,意思是“正對着Môn的土地上的堡壘”,Môn是安格西島的威爾士語名字。公元5世紀初,羅馬人離開不列顛後,“塞貢蒂烏姆”及附近平民定居點的命運幾乎無從知曉。
諾曼征服英格蘭後,征服者威廉將目標轉向威爾士。根據公元1086年的末日審判調查,諾曼人羅德蘭的羅伯特名義上管轄了整個威爾士北部,他於公元1088年遭到威爾士人刺殺。其堂兄弟切斯特伯爵休·德·阿夫朗什建造了三座城堡,來彰顯諾曼人對威爾士北部的控制:一座位於邁里奧尼德某處,地點不詳;一座位於安格西島上的阿貝爾萊尼奧格;一座位於卡那封。早期的這座城堡在一個半島上,被塞昂特河與麥奈海峽圍繞着。它本是土崗-城廓式的,由木柵和土堤防護着。由於後來愛德華時代的城堡將土崗合併了,原來的城廓位置無法確定,但可能是在土崗東北方。公元1969年對土崗頂部進行了挖掘,沒有發現中世紀的活動跡象, 表明所有遺蹟都被清理了。很可能土崗上有坐木塔,被稱為keep。威爾士人於公元1115年重新奪回圭內斯,卡那封城堡由威爾士親王控制。 從城堡的文件可知,盧埃林大王和後來的盧埃林·阿普·格魯福德偶爾住在卡那封。
屢次讓英格蘭吃虧的威爾士親王盧埃林 屢次讓英格蘭吃虧的威爾士親王盧埃林
公元1282年,威爾士親王盧埃林·埃普·格魯福德正率領自己的部下,發起了一場針對英格蘭統治的大規模叛亂。他的最大對手,正是綽號長腿的戰爭國王愛德華一世。後者迅速派出大批信使,向散落在王國境內的各地貴族發出軍事集結令。遠在法國西南部的加斯科涅領地,也根據古老的封建義務提供弩手增援。更多糧草則在海對岸的各郡湊集出來,英國沿海港口也必須為國王的行動準備船隻。至少在當時的大部分人看來,接下去的平叛行動將是一邊倒的徹底屠殺。
征服完成前的英格蘭與威爾士對峙形勢 征服完成前的英格蘭與威爾士對峙形勢
戰局不利 迫使長腿愛德華親自出馬 戰局不利 迫使長腿愛德華親自出馬
很快,英格蘭人兵分兩路進入威爾士。北線的先鋒是邊境領主雷昂納德-格雷,以及由他率領的邊境騎士和7000步兵。南線也有格洛斯特伯爵率領的1600步兵和100騎兵協助。他們的進展異常順利,尤其是格雷率領的北線更是勢如破竹,連續佔領了霍普、尤落和哈登這3座城堡。無力在野戰中對抗諾曼騎士的威爾士人,只能在撤退前將所有城堡拆毀。但愛德華的部下還是很有先見之明地準備了300多名木匠和1000多人的挖土工隊伍。這些人一等到軍隊佔領城堡廢墟,就會立刻用木料在原址上建立簡易城堡。
慘遭英軍擊殺的盧埃林 慘遭英軍擊殺的盧埃林
但在兵力較為薄弱的南路,格洛斯特伯爵的軍隊就不可避免地招致慘敗。在他無奈地退回出發地後,愛德華一世便決定親自出馬,率領精兵乘船跑去抄威爾士人後路。這支英軍先是佔領了貼近威爾士海岸的安格爾西島,然後又從倫敦運來大量木料、鐵釘和繩索,準備在安格西島和隔海相望的斯諾登尼亞之間架設浮橋。大批英軍就通過這道浮橋蜂擁進入威爾士抵抗力量薄弱的後方。
威爾士的多山環境 讓軍事佔領需要極高成本 威爾士的多山環境 讓軍事佔領需要極高成本
即使身陷重圍,威爾士親王盧埃林仍然決定奮力反擊。在安格西橋附近,他就運用伏擊戰法打敗了貿然突進的英格蘭騎士,殺死了至少16名對方貴族。逼得愛德華一世強頂着軍隊新敗、人數不足和大批領主服役期滿的不利局面,堅持對威爾士保持圍剿狀態。最後促成雙方在中部山區的比爾斯展開決戰。可惜在戰役開始後不久,盧埃林就和自己的軍隊走散,誤入英軍陣中。結果被摩拳擦掌的對方圍攻至死。新繼任的首領也很快被英軍俘虜和處死,使得威爾士全境都落入愛德華手中。
不過,野戰獲勝是一回事情,要保證新佔領地區的長治久安又是另一個難題。由於山區密佈和森林覆蓋率極高,反抗者有充分的空間繼續周旋下去。解決辦法就是大量建造城堡要塞,將大部分可供人羣生存與活動的區域都控制起來。
為了方便補給 卡那封城堡被故意選擇建造在海岸附近 為了方便補給 卡那封城堡被故意選擇建造在海岸附近
位於塞貢蒂烏姆羅馬要塞附近的卡那封城堡就是為達到這個目的而被量身定製出來,作為北威爾士的行政中心。不僅代表着地方領主的基層威權,也是聲張英格蘭王權領域的現實符號。況且這些城堡還大多選址在海邊,方便遠在英格蘭的母邦進行海路增援。
來自熱那亞的建築大師 聖詹姆斯 來自熱那亞的建築大師 聖詹姆斯
卡那封城堡是一系列要塞羣中最大的那個
卡那封城堡是一系列要塞羣中最大的那個(2張)
為了修好規模宏大的卡那封城堡,愛德華還專程從歐洲大陸請來熱那亞建築大師聖詹姆斯。這位石匠經驗豐富且技藝高超,此前已在薩伏依修建過許多城堡或工事。為了突出卡那封城堡的莊嚴和壯麗,他使用了許多來自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建築元素,也藉此彰顯卡那封的古羅馬歷史。例如在當時西歐還很罕見的彩色宗教畫去裝飾玻璃,以及高聳的六角形城牒。這讓卡那封城堡不但是英軍駐威爾士的主要據點,而且能將整個殖民小鎮包裹在護牆內側。一些來英格蘭的移民,就這樣拎包入住,成為封建主穩固江山的最大助力。在和平時期,卡那封城堡和駐軍維持費可以通過徵收城鎮税收和貿易關卡獲得。一旦威爾士人再度掀起叛亂,這裏又成會是周邊移民的最後避難場所。
公元1294年,馬多克·阿普·盧埃林發動對英格蘭的叛亂,小鎮與修建過程中的卡那封城堡遭到洗劫,翌年卡那封被重新奪回。
卡那封城堡足以支持一個小型的殖民據點
卡那封城堡足以支持一個小型的殖民據點(2張)
由於要求甚多且技術條件限制,這座卡那封城堡的建設被持續到1330-1340年。不僅愛德華一世沒法看到其落成,他的失敗兒子同樣無法對其進行驗收。直到更為英武善戰的愛德華三世繼位,卡那封城堡才在耗費20,000到25,000英鎊的支出後完成。時至當今,雖然卡那封城堡外觀上基本完整,但室內建築卻未能倖存下來,很多建設計劃更是從未完成過。
卡那封城堡也完成了設計者賦予的全部使命
卡那封城堡也完成了設計者賦予的全部使命(5張)
但如此的興師動眾並非沒有意義。先前屢有叛變的威爾士部族,終於不再有支撐起大規模反抗的生存空間。雖然他們還將長期保留自己的傳統習俗和組織架構,卻也只能以合作換得英格蘭默許。相比還能數次重創英軍的蘇格蘭或愛爾蘭人來説,無疑是存在感下降許多。甚至是隻能站在倫敦塔的宮廷一邊,成為英格蘭王權擴張的馬前卒。
公元1400–1415年的格林多起義期間,城堡遭到圍攻。1485年,都鐸王朝建立,威爾士英格蘭之間的緊張局勢得以緩和,城堡的重要性降低。從此,卡那封城堡陷入年久失修的狀況。
城堡東門 城堡東門
城堡西側 城堡西側
停車場 停車場
儘管破敗不堪,但英國內戰期間,卡那封城堡被保皇黨掌控,三次遭到議會軍包圍,這是卡那封城堡最後一次用於戰爭。之後一直無人問津,直到公元19世紀國家撥款維修為止。
如今,卡那封城堡的軍事價值早已蕩然無存。但其依然屹立在威爾士海岸邊緣,看着形形色色的旅人跑來瞻仰自己的雄偉身姿。人們不僅能從這裏目睹中世紀的盛世景象,還能在遙遠的西歐邊陲看到類似君士坦丁堡的外牆裝潢。對於任何欣賞歷史或熱衷年代美感的人來説,都是不可多得的視覺享受。

卡那封城堡受封儀式

卡那封城堡之所以聞名,是因為這裏是威爾士親王的受封地。崇尚武功的愛德華一世在執政期間不斷進行征戰,公元1277年-1282年,他率兵對威爾士公國進行大規模入侵。通過海峽夾擊和長期圍困,終於打破了威爾士軍隊和人民的反抗,殺死了威爾士統治者盧埃林兄弟。為了鎮守被征服的威爾士,公元1301年,他把自己選作王儲的兒子封為“威爾士親王”。從此以後,英國所有的男性王儲都沿用“威爾士親王”這一封號。公元1969年,電視轉播伊麗莎白女王在卡那封城堡查爾斯王子舉行受封儀式,吸引了全球5億觀眾收看。
13世紀完工後的城牆 13世紀完工後的城牆
威爾士親王查爾斯 威爾士親王查爾斯
國王之門,是城鎮通往城堡的主要入口 國王之門,是城鎮通往城堡的主要入口

卡那封城堡鷹塔

卡那封城堡的鷹塔是英國現存城堡塔樓中最大的。雖然靠近大海並經受了數百年海水侵蝕和海風衝擊,它卻始終堅固異常。600年來,鷹塔的任何一塊石頭也沒被替換過。在它的壁壘上,名人們的頭像依舊清晰可見,為那些在海面和城堡間盤旋的海鷗提供落腳點。
鷹塔 鷹塔
從左到右:黑塔、侍衞塔、鷹塔 從左到右:黑塔、侍衞塔、鷹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