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迪西亞戰役

鎖定
卡迪西亞戰役(Mawqi'a Qadisiyya),是7世紀伊斯蘭教四大哈里發時期,阿拉伯穆斯林軍與波斯薩珊王朝軍隊之間的一次關鍵性戰鬥。戰役結果以波斯軍隊的潰敗而告終。636年11月發生於伊拉克南部納賈夫以西的卡迪西亞(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以此得名。為伊斯蘭教發展初期繼葉爾穆克戰役之後的又一著名重大戰役
此戰之後,波斯精鋭部隊基本損失殆盡,雖然末代國王伊嗣俟三世仍然拼湊了一部分烏合之眾在負隅頑抗,但他的錯誤策略導致這一最後的血本也在尼哈旺德戰役耗光。卡迪西亞戰役,可謂敲響了薩珊波斯的喪鐘。
名    稱
卡迪西亞戰役
發生時間
637年5月末
參戰方
阿拉伯穆斯林軍與波斯薩珊王朝軍隊
結    果
阿拉伯勝利
外文名
Mawqi'a Qadisiyya

卡迪西亞戰役戰役背景

薩珊波斯浮雕藝術 薩珊波斯浮雕藝術
公元619年,薩珊王朝的國王——“帕維茲”庫思老二世佔領了埃及,將波斯領土擴張到前所未見的地步。此時他大概不會想到,他的對手希拉剋略皇帝能夠重新翻盤,自己最後也不得善終。他更不會想到, 就在自己志得意滿之時,阿拉伯半島上有一個叫穆罕默德的傢伙創造了一個新的宗教。由這個宗教在十幾年後颳起的綠色狂飆將會席捲他的國家。
薩珊波斯的極限版圖 薩珊波斯的極限版圖
公元7世紀初,阿拉伯人還處於氏族社會,主要信仰多神教,所居住的阿拉伯半島土地貧瘠,氣候嚴酷,居民多數是遊牧民,逐水草而居。公元6世紀起,阿拉伯西部成為拜占庭和波斯爭奪的對象,兩個帝國相互廝殺元氣大傷。相傳,610年穆罕默德40歲時的一天,當他在麥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潛修冥想時,安拉派天使伽百利向他傳達“啓示”使之“受命為聖”。此後,他宣稱接受了安拉給予的“使命”,便開始了歷時23年的傳播伊斯蘭教的活動。經過阿拉伯半島統一戰爭,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島建立了阿拉伯帝國,隨後,阿拉伯人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征服運動。
阿拉伯人展開對外征服之時,波斯薩珊帝國卻和拜占庭帝國之間一直處於曠日持久的戰爭之中,戰爭使得兩大帝國國力空虛,疲憊不堪。 [1] 
薩珊具裝騎兵 薩珊具裝騎兵
先知穆罕默德死後,艾卜·伯克爾成為繼任哈里發,他的繼位不僅是阿拉伯帝國四大哈里發時代的開端,也標誌着阿拉伯擴張時代的到來。
最初,由於穆斯林的首選目標是拜占庭帝國治下的敍利亞及兩河流域南部依附兩大帝國的基督教阿拉伯附庸國,因此他們將主力部隊投入到與拜占庭帝國的戰鬥中,沒有多少精力顧及薩珊王朝。但是,當他們在敍利亞取得一系列勝利後,薩珊王朝的噩夢就開始了。
此時的薩珊王朝,已經擺脱了庫思老二世死後的無序混亂狀態。伊嗣俟三世繼位後,採取各種措施恢復因戰亂而秩序混亂的經濟,同時又與拜占庭皇帝希拉剋略和好,波斯國力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當他一開始得知南方穆斯林的攻擊時,並不把這些遊民當一回事,然而不久一系列失利的消息就傳達到他的宮廷,尤其是希拉這個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的小城丟失,令他極為惱怒,波斯國王立即派大將魯斯塔姆前往收復失地。

卡迪西亞戰役戰役過程

卡迪西亞戰役戰役開始

633年秋,伊斯蘭教第一任哈里發艾卜·伯克爾在派遣穆斯林軍向拜占庭帝國屬地敍利亞進軍、西線派遣阿慕爾攻克埃及的同時,曾派“安拉之劍”哈立德·本·瓦利德率領一支分遣隊出征波斯薩珊王朝統治下的伊拉克。
正在訓練的波斯軍事貴族 正在訓練的波斯軍事貴族
公元634年夏,由於敍利亞戰場吃緊,阿拉伯名將哈立德·瓦里德奉哈里發之命撤離美索不達米亞戰場,率領數百名穆斯林勇士星夜馳援敍利亞前線。帝國首相魯斯塔姆一看機會出現,從波斯腹地調集重兵,逼近幼發拉底河。穆桑納·哈里斯沒有充足的兵員,又缺乏哈立德·瓦里德那樣的軍事才能,無力抵禦波斯大軍的攻勢,只好放棄希拉諸城,退守沙漠。不久,阿布·歐拜德率領援軍抵達波斯邊境,與穆薩納·哈里薩會師。
薩珊軍隊大破穆斯林 薩珊軍隊大破穆斯林
當年年底,穆斯林在希拉北側越過幼發拉底河,與波斯軍隊發生激戰,這就是著名的浮橋之戰(庫法大橋之戰)。阿布·歐拜德及數千名穆斯林在此戰中殞身不恤,穆桑納·哈里斯僥倖生還。這樣,薩珊王朝又重新收復了失地,穆斯林在兩河流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擊,暫時無力進攻波斯帝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得以出現短暫的平靜。但是,交戰雙方都明白,這只是大決戰前的序曲,因此雙方都未放鬆戒備,不斷厲兵秣馬準備再度一決勝負。
公元635-636年,更多的阿拉伯人從阿拉伯半島東南和奈季德高原相繼抵達半島東側的沙漠邊緣,穆斯林軍隊人數劇增。在美索不達米亞戰場,波斯人的優勢不再明顯,不斷湧入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逐漸形成對峙狀態。魯斯塔姆一面向國王報告情況,一面徵召更多的士兵入伍,從而維持了對阿拉伯人的人數優勢。
與此同時,敍利亞前線的情況終於明瞭,穆斯林在雅穆克一役中決定性地擊敗了拜占庭帝國的優勢大軍,這不僅標誌着敍利亞的征服,也讓穆斯林可以將敍利亞的兵力可以調動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穆斯林重步兵 穆斯林重步兵
636年,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派遣先知穆罕默德曾經以天園許諾並譽為“雄獅”的著名聖門弟子賽爾德·本·艾比·瓦戛斯率領6000人馬增援伊拉克。
這是哈里發派往美索不達米亞戰場的第一支真正的征服隊伍。無論是部落首領、戰士,還是詩人、演説家,直到擁有馬匹和武器的所有人,都被派往伊拉克戰場。賽爾德·艾比·瓦戛斯在經奈季德前往美索不達米亞時,沿途不斷募集兵員,許多部落的戰士紛紛前往應徵。到達美索不達米亞時,賽爾德·艾比·瓦戛斯的部眾已達3萬餘人。
戰役之前,賽爾德帶兵駐紮好後,靜觀敵軍動態,阿拉伯軍長途跋涉疲軍不宜作戰,波斯軍則想以逸待勞。開始雙方皆按兵不動,相持一個月後,賽爾德致函向歐麥爾彙報軍情,歐麥爾在回信中向賽爾德分析了敵我局勢,告誡賽爾德他所面對的是兵力強大、裝備精良、勇猛善戰並稱霸中東上千年的波斯軍隊,敵軍還處於有利地勢,再加之卡迪西亞是波斯的大門,對此重地,敵軍絕不會輕易讓手,攻克它非常不易。他囑咐賽爾德要以智取勝。歐麥爾還命令他先
正在集結的穆斯林軍隊 正在集結的穆斯林軍隊
泰西封遺址 泰西封遺址
派一個使團前往波斯勸降。當時使團由多名聖門弟子組成,他們向波斯皇帝伊嗣俟三世説明來意,勸他放棄迷誤,接受伊斯蘭教真理。但遭到他的驕橫拒絕。
顯然,伊嗣俟不會僅僅憑着阿拉伯使者的幾句話就把偌大的帝國交到穆斯林手裏。他開始下令催促前線的大將——帝國首相魯斯塔姆向阿拉伯人發起攻擊。
若非波斯國王急不可耐,魯斯塔姆也會像賽爾德一樣繼續按兵不動。但阿拉伯軍隊已經跨過幼發拉底河進入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波斯貴族的堡壘不斷遭受攻擊,大片土地荒蕪。春去夏來,形勢沒有任何緩解的跡象。原來在當地遊牧的人被趕出牧場,穆斯林在不斷的侵襲中獲得較為充足的食物供應,同時還懲罰了那些不忠誠的同盟軍。當地的波斯人早已難以忍受着彙總朝不保夕的生活。他們向朝廷大肆叫嚷抱怨,宣稱如果救援再推遲的話,他們就向阿拉伯穆斯林投降。波斯國王伊嗣俟或許為他們的呼籲所感,對波斯統帥魯斯塔姆暫不進攻的建議充耳不聞,堅持立即出兵,結果釀成了大禍。
準備出征的波斯軍事貴族 準備出征的波斯軍事貴族

卡迪西亞戰役阿拉伯勝利

薩珊軍隊步騎兵全家福 薩珊軍隊步騎兵全家福
公元636年11月16日,受到國王催促不得不選擇決戰的魯斯塔姆下令部隊渡過阿提克河,拉開了大戰的序幕。
波斯人的部隊大約有6萬餘人,由重騎兵、步兵和戰象部隊組成。其中步兵4.5萬,分成四個戰陣排開,每個戰陣相隔150米。騎兵部隊約1.5萬,同樣分成四部排在步兵戰陣之後作為突擊力量。魯斯塔姆把他的33頭戰象佈置於戰陣最前方,希望通過發揮大象的威力贏得戰役勝利。波斯軍隊的戰線長約4000米,由左至右分別由霍爾木贊、加里努斯、比爾贊和巴赫曼指揮。魯斯塔姆本人身披雙層鎧甲,戴上頭盔,坐在一頭戰象的鍍金寶座上觀戰。
波斯人在通往泰西封的路上,每隔一段就站着一位傳信使者,他們相互可以聽得見彼此之間的呼喊,通過接力。這些使者一個接一個把前線的最新消息傳達至泰西封,使伊嗣俟對戰況瞭如指掌。
雙方佈陣圖 雙方佈陣圖
戰役開始前,阿拉伯士兵高聲齊頌先知穆罕默德的啓示:你應當鼓勵信士們奮勇抗戰,如果你們中有二十個堅忍的人,就能戰勝兩百個敵人。如果你們中有一百個人,就能戰勝一千個不信道的人。安拉會讓不信道者內心充滿恐懼。安拉知道你們的堅忍,確實,安拉會與堅忍的人同在的。
隨後,穆斯林的指揮官按照慣例發出進攻信號安拉至大,軍隊應跟隨連呼三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時候軍隊應該準備好他們的武器和戰馬。第四聲的時候,士兵全部向前衝鋒。但穆斯林的秩序被波斯人打亂了,因為他們聽到穆斯林第一次呼喊的時候就立即進軍了。不耐煩的穆斯林勇士並沒有等指揮官的呼喊就衝了上去,並與波斯軍隊短兵相接,顯現出匪夷所思的勇猛。
第一天 第一天
波斯象軍開始衝擊阿拉伯人的陣線。這些巨獸躥來躥去,像一座座移動的城堡,使阿拉伯人的馬匹因受驚而四處逃竄。恐慌的氣氛瀰漫於穆斯林全軍。波斯軍借混亂之際不斷向前推進。賽爾德用盡了他最後的辦法,他派阿西姆出去,要不惜一切代價制服那些大象。阿西姆立即領命,挑選了一隊弓箭手,緩緩接近波斯軍的大象。阿西姆等人首先將象轎上的波斯士兵拉下來,沒有人駕馭的大象四處逃散,阿拉伯人的壓力頓時得到了緩解。穆斯林軍隊重新佔領了根據地,並穩住了陣腳。此時,夜幕開始降臨,兩軍各自回營歇息,待到天明再戰。
天亮時分,兩軍的戰鬥再次開始。正在那時,由卡卡率領的穆斯林援軍有如神兵天降,出現於戰場。卡卡將手下1000人分成100人一隊,每個隊相隔一段距離。他自己一馬當先,猛衝進敵陣將波斯軍隊的指揮官巴赫曼砍倒在地。而後,穆斯林的連隊全線出擊,奮勇殺敵。
波斯人看見自己的指揮官陣亡以後顯得十分沮喪,接二連三地在卡卡和他的部下手中敗下陣來。因為頭一天損毀的大象的裝備並沒有完全修復,所以波斯人本日沒有了象軍的支持,威力鋭減。同時,波斯軍隊的戰馬也受到驚嚇而逃跑,魯斯塔姆本人也是被自己的部下冒着生命危險救回去的。不過波斯步兵卻仍在堅守陣地一直到入夜,因此這一天的戰鬥雙方再度未分勝負。一天的戰鬥殘酷而慘烈,穆斯林軍隊死傷達到2000人,波斯人則據説接近10000人。
第二天 第二天
整個晚上,阿拉伯人不停地高呼幾個家族的名字,強調家族血統。波斯大營裏也是一樣,雙方都想通過這種方式來鼓舞士氣,都在等待着一場生死決戰。
第三天清晨,雙方軍隊都在執行一個令人悲痛的任務,將陣亡士兵的屍體拖離戰場。在兩軍之間數公里的範圍內屍橫遍野。穆斯林傷員由阿拉伯婦女照料,死者的屍體被埋葬在戰場後面的山谷裏。阿拉伯婦女和兒童會很快在那兒挖好墓穴,受傷的人也會送到那裏去治療。
第三天 第三天
由於前一天的災難,波斯人的士氣已然非常頹廢,但他們仍然對自己的象兵寄予厚望。大象的裝備都已修復,它們得以重回戰場,每頭大象都由一組騎兵和步兵保護。戰鬥即將打響之際,由哈希姆率領的敍利亞增援部隊突然出現了。這些新到的援軍橫掃平原,衝擊敵陣,最後大勝而歸。
不過波斯人也在奮力死戰,因此戰場形勢再度變得變幻莫測。伊嗣俟為了應對危機,把他的衞隊也派來支援。象軍依然是阿拉伯人的剋星,它們再次化解了穆斯林軍進攻的努力。
千鈞一髮之際,賽爾德向卡卡求助。賽爾德知道大象最脆弱的地方是鼻子和眼睛,他要求卡卡專打這兩處弱點。因此,卡卡和他的兄弟阿西姆帶領一隊人馬前去完成這一艱鉅的任務。卡卡將目標鎖定在兩頭巨象身上,它們是羣象的首領。他勇敢地跳下戰馬,把長矛刺進一頭大白象的眼睛中。由於劇痛,大象把駕馭的士兵都甩到地上,它的鼻子則將卡卡擊出老遠。其它大象更慘,因為它們的雙眼被刺瞎,鼻子被砍掉。這些盲象憤怒的朝阿拉伯人一方衝撞。但阿拉伯戰士的叫喊聲和長矛又把它們趕回波斯人一邊。於是,大象在兩軍之間來回奔跑,最終它們踩踏擋道的所有人,跳入河裏遊走了。這一奇特景象使雙方士兵暫時停止了交戰,紛紛注視着逃跑的象羣。但很快,戰端就再次重啓,敵對兩方一直戰鬥到天黑依然不分勝負。
波斯戰象與具裝騎兵 波斯戰象與具裝騎兵
第四天 第四天
夜幕降臨時,賽爾德擔心波斯人從後方偷襲,就派人守住渡口。入夜十分,一些阿拉伯部落首領召集各自部落的士兵去騷擾敵軍,這使兩軍士兵不得片刻的休息。當這場夜戰開始的時候,賽爾德並不知情,他專心於禮拜,整個晚上都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雙方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天明,這時波斯軍隊的陣形已然開始動搖。
就在此時,暴風乍起,魯斯塔姆寶座上的華蓋被風掀起,魯斯塔姆本人則被吹落河中。可憐的首相根本沒有時間逃跑,他只好蹲在一頭騾子下面以圖躲過追捕。然而,一個阿拉伯士兵認出了這位有着皇家血統的波斯敵人,便把他拉了出去處死。隨後,這位士兵登上魯斯塔姆的寶座,宣佈波斯統帥陣亡的消息。
取得大勝的穆斯林軍隊 取得大勝的穆斯林軍隊
波斯士兵得知統帥已死,再無戰心,紛紛逃跑,穆斯林軍隊因過於疲憊也無力前去追擊,這場大戰就此結束。

卡迪西亞戰役戰役影響

卡迪西亞戰役以少勝多

卡迪西亞戰役已載入中世紀軍事史冊,為善於用兵、以少勝多的突出戰例之一,被伊斯蘭史書譽為奇蹟。
卡迪西亞一戰,波斯軍隊傷亡慘重,約2萬人戰死,傷者不計其數。這支軍隊是波斯國王為擊潰穆斯林而在全國範圍內徵召的精鋭部隊,這些菁英分子的慘重傷亡意味着伊嗣俟短期內無法再籌集到數量多而又富有戰鬥經驗的士兵。
傳統波斯戰旗 傳統波斯戰旗
更為嚴重的是,此戰中大量軍官陣亡,連魯斯塔姆都被殺,卡維戰旗也落入阿拉伯人之手,嚴重挫傷了波斯人的鬥志。
這次大戰不僅造成了波斯軍隊的慘重傷亡,也動搖了薩珊王朝的統治根基。國王伊嗣俟驚慌失措,和大批王公貴族逃出首都泰西封。
阿拉伯人則因此戰士氣大漲,不久就放手進攻美索不達米亞的各個薩珊城市。巴比倫首先投降,泰西封在圍城三個月後也被攻破。阿拉伯士兵都獲得了豐厚的戰利品,而薩珊方面則有4萬貴族子女被賣為奴。塞琉西亞隨後亦被攻克。第二年7月,阿拉伯人在賈盧拉戰役中再勝薩珊大軍,兩河流域中部的大鎮摩蘇爾被佔領,穆斯林大軍衝到了胡澤斯坦邊緣。
當年還看不起阿拉伯的波斯人如今兵敗如山倒 當年還看不起阿拉伯的波斯人如今兵敗如山倒
帝國東部的軍事貴族
帝國東部的軍事貴族(2張)
至此,薩珊王朝最富裕的麥達因七城均落入阿拉伯人之手,伊嗣俟三世只能逃到伊朗中部,期望靠各地藩屬前來勤王。這位國王如果能好好制定一個抵抗方針,軍事上採取避戰措施消耗阿拉伯人的鬥志、外交上結好拜占庭帝國的話,即使不能收復國土,仍然可以在某些防衞森嚴的山區地帶割據一方,不至於最後國破家亡。
結果在公元642年的尼哈温戰役中,波斯大軍五萬盡沒,標誌着薩珊王朝的徹底失敗。伊嗣俟此後只能逃亡東部,雖然不斷向中國求援,無奈唐朝皇帝始終拒絕出兵,最終這位國王眾叛親離,在謀夫被一個磨坊主謀害,薩珊王朝因此滅亡。

卡迪西亞戰役歷史變革

卡迪西亞戰役後,波斯人迎來了歷史上最大的變革——伊斯蘭化時代,隨後的波斯歷朝歷代無一不是以伊斯蘭教奉為國教。伊斯蘭教的進入使得波斯得以與外界快速交流,使得波斯的經濟與文化得以較快發展。 [2] 
參考資料
  • 1.    根據阿拉伯對外征服戰爭,由巴樹1990編寫整理
  • 2.    根據波斯—伊朗歷史,由巴樹1990編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