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拉蘇克文化

鎖定
卡拉蘇克文化(Karasuk culture)分佈的範圍大約是從鹹海窩瓦河一帶到葉尼塞河上游,時間約為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800年,為阿凡納謝沃文化之後的青銅器時代文化。挖掘出大量完整的墳墓,至少有2000個墳墓是已知的。這個文化中重要的貿易區域則是從中國北部、貝加爾湖地區一直到黑海烏拉山地區,造成了這區域文化的相似性。
在經濟上,他們是農業與畜牧業混合的型態,主要飼養的牲畜是綿羊。
他們對金屬的製造已經相當熟練了,曾發現過彎曲的青銅刀及繮繩。其中,他們的陶器被認為與內蒙古、中國內陸相近,而青銅刀則是與中國東北類似。
他們居住在類似豎穴式的房屋中,而將死者放入石棺,埋進庫爾乾式(Kurgan)的墳墓中,並用長方形的石板圍住墳墓。
有些學者認為,此文化有可能是起源於蒙古、中國北部、韓國一帶,也有些學者認為此文化與使用葉尼塞語系布魯夏斯基語的人有關,甚至提出了卡拉蘇克語系的説法,而所發現的骸骨則是顯示了此文化與中亞的高加索人有所關聯。
接續在卡拉蘇克文化後的是塔阿爾文化(Tagar culture),兩文化所使用的埋葬地點重疊,這顯示了居住地也很相近。
中文名
卡拉蘇克文化
外文名
Karasuk Culture
主要分佈
南西伯利亞、鄂畢河和哈薩克斯坦
年    代
公元前2000年末~前1000年初
文化特徵
居民的經濟生活以畜牧業為主,主要養羊,也從事農業和狩獵。該文化遺蹟中,刻有公羊頭、人面或圖案化動物形象的石柱引入注目,推測可能是用於崇拜的神像,通常立於墓葬附近。居址發現不多,墓葬是卡拉蘇克文化的主要遺存,經發掘的墓地約250處,每處墓地往往有100多座墓。該文化晚於安德羅諾沃文化,墓地的數目和分佈的地區都比安德羅諾沃時期大得多,表明這一帶的人口在卡拉蘇克文化時期有很大增長。從體質特徵來看,居民帶有一些蒙古人種的特點。墓葬中出土的銅錛、銅鏡及裝飾品,尤其是該文化的典型器物曲柄青銅刀,都與中國北方的青銅器相似。這些説明其人口不僅自然增長,一些部落也從中國北部向此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