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坦·穆罕默德·沙比

鎖定
卡坦·穆罕默德·沙比(英語:Qahtan Muhammad al-Shaabi ,阿拉伯語: قحطان محمد الشعبي‎)(1920年,拉赫季,——1981年7月7日,亞丁。)也門政治家、革命家、國務活動家,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戰士和南也門民族解放運動領袖,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和南也門民族陣線(也門社會黨的前身)的主要締造者,長期領導南也門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致力於民族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南也門獨立後任第一任總統(1967年11月30日——1969年6月22日),主張在南也門實現“既非資本主義又非共產主義的社會主義”,推行穩健的社會變革。1969年被黨內激進的馬克思主義勢力政變推翻。
中文名
卡坦·穆罕默德·沙比
外文名
Qahtan Muhammad al-Shaabi
國    籍
也門
民    族
阿拉伯人
出生日期
1920年
逝世日期
1981年7月7日
畢業院校
喀土穆大學
職    業
革命家 政治家 國家元首 國務活動家
主要成就
領導南也門獨立
民主也門開國總統
出生地
拉赫季省
政    黨
民族解放陣線
學    位
學士

卡坦·穆罕默德·沙比人物簡介

卡坦·穆罕默德·沙比(Qahtan Muhammad al-Shaabi ,1920年——1981年7月7日)
原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兼政府總理、武裝部隊總司令、前“解放被佔領的南也門民族陣線”中央執行委員會總書記。
卡坦·穆罕默德·沙比 卡坦·穆罕默德·沙比

卡坦·穆罕默德·沙比人物傳記

1920年生於也門南部的拉赫季(當時為大英帝國保護國阿布達利蘇丹國的首都)一個貧窮家庭。幼年時代在家鄉學習古蘭經,後就讀於亞丁的“藍月山谷學校”。20世紀40年代畢業於蘇丹喀土穆大學農業機械學院,獲農業學士學位,成為一名農業工程師。1955——1958年在拉赫季地區任農業官員。在此期間參加了泛阿拉伯主義的“阿拉伯半島民族主義者運動”,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58年加入“南阿拉伯半島聯盟”,1959——1960年任聯盟公共關係負責人。1960年該聯盟被英國殖民當局取締後,卡坦·沙比流亡埃及和阿拉伯也門(北也門)。1963年任阿拉伯也門共和國政府南也門事務部長顧問。 [1] 
1963年5月,沙比參與發起組織“解放被佔領的南也門民族陣線”(簡稱“民族陣線”),該陣線領導南也門人民展開爭取獨立的武裝鬥爭,反對英國殖民當局和封建酋長的反動統治。1965年6月在第一次“民族陣線”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後任“民陣”總書記,同時也是“民族陣線”武裝力量領導人之一。1967年9月作為“民族陣線”代表團團長赴日內瓦同英國談判,最後簽署了南也門獨立協定。 [1] 
1967年11月30日南也門宣告獨立,成立南也門共和國(1970年改名為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卡坦·沙比出任南也門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總理及武裝部隊總司令,仍任“民族陣線”總書記,他身兼黨的領袖、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軍隊統帥各項要職,集黨政軍最高權力於一身。1968年3月在“民族陣線”第四次代表大會上,“民陣”的激進派魯巴伊、伊斯梅爾等人與沙比因政見分歧,批評他在“國有化”、同蘇聯的關係、鎮壓“反革命”等問題上表現右傾。兩派爭論激烈,最終導致武裝衝突,沙比總統展開政治清洗,激進派一度失利。1969年6月22日,魯巴伊等人發動“六二二糾正運動”,卡坦·沙比被迫辭職。1972年3月在“民族陣線”第五次代表大會上被捕,後受軟禁(70年代後期解除軟禁),直至1981年7月7日在亞丁逝世。民主也門黨和國家領導人阿里·納賽爾、安塔爾等人蔘加了他的葬禮。 [1] 
卡坦·沙比總統 卡坦·沙比總統

卡坦·穆罕默德·沙比人物評價

卡坦·沙比的一生獻身於也門民族解放事業,建國後又致力於“社會主義”建設。他認為民主也門獨立後仍處於民族民主革命階段,特別是民主也門在經濟和文化教育方面的落後狀況,主張“民族陣線”在推行“社會主義”革命時,應採取謹慎的政策以免失誤。反對在沒收私人財產方面的擴大化,主張放慢國有化的速度,同時還反對鎮壓“反革命”的擴大化傾向。在外交方面,他反對傾向蘇聯的一邊倒的外交路線,主張與西方國家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還要求改善與周圍鄰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拉伯也門)的關係。沙比的這一主張受到執政黨內以魯巴伊和伊斯梅爾為首的激進派的猛烈抨擊,被指責為右傾機會主義觀點,最終被打倒。 [1] 
民主也門總統沙比和埃及總統納賽爾 民主也門總統沙比和埃及總統納賽爾
分歧激化
1969年6月22日發生的“糾正運動”是民主也門獨立後發生的第一次政變,以薩利姆·魯巴伊·阿里(“民陣”總指揮部成員、阿比揚中部地區黨委書記兼地區人民衞隊總指揮)和阿卜杜勒·法塔赫·伊斯梅爾(文化和國家指導部部長)為首的執政黨內的激進派發動政變,廢黜了民族陣線總書記、共和國總統卡坦·穆罕默德·沙比的黨政領導職務。這次政變主要反映了執政黨內激進派和温和派在國內外政策方面的分歧,特別是雙方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鬥爭。 [2] 
此外,温和派和激進派的代表人物均為民族解放戰爭時的領導人,他們以功臣自居,欲把權力掌握在自己或小集團手裏。1968年3月,沙比總統與魯巴伊發生激烈爭吵後,魯巴伊控制的部分人民衞隊與政府軍發生武裝衝突,在戰鬥失利後,魯巴伊退到山區打游擊,伊斯梅爾因抨擊沙比的政策被解職逮捕,後外放駐保加利亞大使。1969年6月11日,沙比罷免了涉嫌政變的內政部長穆罕默德·阿里·侯賽因的職務,這表明沙比將對黨內反對派進行清洗,引起了黨內激進派的不安。因此遭到激進派佔多數的民族陣線總指揮部(相當於政治局)的反對。 [2] 
卡坦·沙比(正中)和他的同志們 卡坦·沙比(正中)和他的同志們
“糾正運動”——會議桌上的政變
卡坦·穆罕默德·沙比和勃列日涅夫 卡坦·穆罕默德·沙比和勃列日涅夫
1969年6月18日召開的民族陣線總指揮部會議上,激進派直接向沙比總統發起挑戰,當眾指責他執行了右傾機會主義路線,排擠打擊堅持革命路線的同志,必須作出承認錯誤的檢討,否則應辭去黨和國家的領導職務。沙比堅決拒絕,還表示將繼續“調整”內閣成員。因此,雙方在會議上爭執不下,有時拔槍對峙,幾乎發生交火。兩派各自在會外糾集力量。因激進派已作好了政變準備,顯然在軍事上佔了上風,逐漸控制了會議。民族陣線總指揮部會議從18日繼續到22日,在軍事壓力下,沙比總統退卻了,會議最後作出瞭解除沙比的民族陣線總書記和國家總統職務的決議。這避免了一場內戰。 [2] 
1969年6月23日晨,亞丁電台宣讀了民族陣線總指揮部的決議公告,公告説:“根據民族陣線第四次代表大會授予總指揮部權力的決議,民族陣線總指揮部在今天(6月22日)舉行的會議上,決定接受沙比總統的辭職要求。”同時宣佈伊斯梅爾接任民族陣線總書記的職務。在隨後的另一公告宣佈,民族陣線總指揮部已決定成立一個由五人組成總統委員會,以魯巴伊為主席。新政權隨即對沙比派進行清洗。這種宮廷政變式的事件史稱“六二二糾正運動”。 [2] 
總統委員會成立後即宣佈擁有國家的一切執行權力,要在國內進行“自然的匡正行動”。政治上採取有力措施消除右翼勢力,宣佈要實現民族民主革命任務,以最終建成人民民主的社會上義。軍事上徹底清洗和改組軍隊,撤銷六百多名舊軍官職務,提拔一批下級軍宮和反英鬥爭中的游擊隊主力隊員擔任高、中級軍官。建立以游擊隊為主體的新型軍隊,並在全軍加強政治思想教育。經濟上積極準備施行國有化政策。對外則宣佈要同社會主義陣營加強關係。 [3] 
參考資料
  • 1.    《世界政治家大辭典》編委會.《世界政治家大辭典》(下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年:第2399頁
  • 2.    《各國事變大史典》編委會 .《各國事變大史典——世界政變兵變總覽》(下):亞洲·也門:魯巴伊的“糾正運動”(張士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1037~1039頁
  • 3.    1969年6月22日 南也門六二二糾正行動  .網易[引用日期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