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卞莊子刺虎

鎖定
“卞莊子刺虎”是出自《史記·張儀列傳》的歷史典故。卞莊子是春秋時期魯國卞邑大夫,據説他能夠獨力與虎格鬥。戰國時陳軫説秦惠王,引卞莊子刺虎為喻,先待韓魏交戰,乘其兩敗俱傷時進兵。見《戰國策·秦策二》及《史記·張儀列傳》。後因以“刺虎”為一舉兩得之典實。
中文名
卞莊子刺虎
外文名
Bian Zhuangzi stabs the tiger
背景時代
春秋戰國
出    處
《史記·張儀列傳》

卞莊子刺虎典源原文

卞莊子刺虎 卞莊子刺虎
《史記·張儀列傳》:“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卞莊子然之),立須之。有頃,旋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卞莊子刺虎譯文

卞莊子想要去刺殺老虎,旅館的童僕制止他,説:“兩隻老虎正在吃一頭牛,吃得香甜後必定會爭鬥,那麼打鬥的結果是大虎受傷,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傷的老虎刺去,一個舉動(就)一定能有殺死兩老虎的名聲。”卞莊子認為童僕的話是對的,就站着等待它們相鬥。一會兒,兩隻老虎果然鬥起來了。大虎負傷,而小虎死了,(這時)卞莊子朝那隻受傷的大虎刺去,一個舉動果然獲得刺殺兩隻老虎的功勞。

卞莊子刺虎註釋

1、莊子:此指卞莊子,春秋時魯國的勇士。
2、欲:想,想要。
3、館豎(shù)子:旅店裏的童僕。豎子,小子(蔑稱),或地位低下的人。
4、止:阻止。
5、方且:剛剛,且:正在。
6、食甘:吃得香甜。有成語“食甘寢寧”
7、則:就(會)
8、斃:倒地死亡。
9、若:如果
10、從:對着
11、傷:傷口
12、而:連詞,表承接。
13、一舉:一個舉動
14、名:名聲。
15、然:認為……是對的
16、立須之:須,等待。之,代詞,這裏指這件事。
17、有頃:表時間的副語,相當於一會兒。
18、旋:一會兒,不久。
19、果:果然。
20、舉:舉動。
21、功:功勞,功勳。

卞莊子刺虎人物背景

卞莊子,春秋時魯國卞邑大夫,食邑於卞邑(今山東省泗水縣泉林鎮)。卞莊子是魯國著名的勇士,皇疏説他能夠獨力與虎格鬥。
戰國時陳軫説秦惠王,引卞莊子刺虎為喻,先待韓魏交戰,乘其兩敗俱傷時進兵。見《戰國策·秦策二》及《史記·張儀列傳》。後因以“刺虎”為一舉兩得之典實。
韓詩外傳卷十記載,卞莊子是個孝子,他的母親在世時,他隨軍作戰,三戰三敗,朋友看不起他,國君羞辱他。及其母死三年,魯國興師伐齊,他請求從戰,三戰三獲敵人甲首,以雪昔日敗北之恥,最後又衝殺七十人而告陣亡。劉向新序也記載其事。
索引:
《戰國策·秦策二》:“作館莊子,館謂逆旅舍,其人字莊子,或作卞莊子。” [1] 
《論語·憲問》:“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2] 

卞莊子刺虎典故寓意

卞莊子:
同樣一件事情,由於掌握的時機、處理的方法不同,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只有善於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時機,有智有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虎:
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鬥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
相似成語: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一舉兩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