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卜正民

鎖定
卜正民(Timothy Brook),男,加拿大人,1951年出生。多倫多大學學士、哈佛大學碩士、博士。 [1]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2] 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emy, FBA)。 [3]  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2015—2016年度亞洲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會長。曾任多倫多、斯坦福、牛津等大學歷史學教授,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聖約翰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明代社會和文化史、中國近代史、全球史。 [4-5] 
中文名
卜正民
國    籍
加拿大
出生日期
1951年
畢業院校
多倫多大學
哈佛大學
職    業
教師
學術代表作
《亞細亞生產方式在中國》
《中國公民社會》
外文名
Timothy Brook
性    別

卜正民人物簡介

卜正民 卜正民
哈佛大學哲學博士,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2015—2016年度亞洲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會長。曾任多倫多、斯坦福、牛津等大學歷史學教授,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聖約翰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明代社會和文化史、中國近代史、全球史,並擔任哈佛大學出版社《哈佛中國史》(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主編。2005年獲加拿大歷史協會頒發的歷史學獎項弗朗索瓦‧澤維爾‧加諾獎章,2006年獲頒古根海姆學術獎。代表著作有《縱樂的困惑》《為權力祈禱》《維梅爾的帽子》《秩序的淪陷》《塞爾登的中國地圖》等。 [4-5] 
1974年,他作為交換生來到中國。李約瑟則在1977年安排他參與《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第七分冊的編寫,這一冊主要是對比中國發展與西方資本主義興起,這對卜正民的學術道路或多或少有些影響,在《為權力而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或譯為“覬覦權力”,江蘇人民,2005年11月)、與格力高利·布魯編的《中國與歷史資本主義:漢學知識的系譜學》(新星出版社,2005年5月)等都體現了這一點。

卜正民人物貢獻

2007年7月赴牛津大學歷史系任教。著有《覬覦權力:佛教與晚期明士紳社會的形成》、《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明清歷史的地理資料》等書,編有《亞細亞生產方式在中國》、《中國公民社會》、《中國與歷史資本主義》、《鴉片政權》、《民族行為:亞洲精英與民族身份認同》等著作。
後現代史學認為歷史只是後人構建的,歷史的書寫總會以特殊的意識形態和權力話語為導向的。因此後現代史學認為是歷史學家發現並寫作故事,個人價值、想像和感情無法避免,後現代史學寫作也就和小説創作並無二致,《縱樂的困惑》也不例外,它的故事性極強,寫得生動而有趣,這恰恰是後現代史學的中心特徵之一。

卜正民社會評價

卜正民還用“為權力而祈禱”來解釋晚明士紳的捐贈行為與佛教之方誌之間的關係。有人以為這是在西方語境影響下得出一個片面觀點。晚明士紳社會的形成確與明代佛教方誌有一定的關係,但這種關係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是傳統史學理想的實現、教化風氣、弘揚佛法等多種因素相互交融的結果,而絕非僅僅為了“權力進行祈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