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開學校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南開學校舊址,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位於天津市南開區四馬路20~22號,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
南開學校舊址建築有東樓(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範孫樓(建於民國十八年)、瑞廷禮堂(建於民國二十五年)、物理實驗樓等,其中東教學樓(稱“東樓”)是天津南開學校舊址的主要建築,南開中學舊址是中國近代教育家嚴範孫創辦的私立中學。 [7-8] 
1996年11月20日,南開學校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2] 
中文名
南開學校舊址
地理位置
天津市南開區四馬路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33000 m²
始建於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4-0200-5-002

南開學校舊址歷史沿革

南開學校舊址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其前身為嚴氏家館。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末翰林嚴範孫先生在天津西北城角文昌宮以西的嚴氏宅邸興辦新式教育—嚴氏家館,聘張伯苓先生主講西學。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張伯苓先生東渡日本考察教育,同年8月,回國後協助嚴修創辦敬業學堂。同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學,校名初稱“私立中學堂”。同年年底易名為“私立敬業中學堂”。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年終學校再次更名為“私立第一中學堂”。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學校由嚴宅遷入坐落在“南開窪”的校舍(歐式建築二層灰磚樓房)。同年秋,校名改稱“私立南開中學堂”。次年增設高等師範科。
民國元年(1912年)4月,改校名為“私立南開學校”。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軍入侵華北,南開學校遭到日機轟炸,並被日本人佔為兵營,南開學校遷至重慶,與南渝中學合併為重慶南開中學。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南開學校遷回天津,在原處覆校改名為天津市南開中學。1952年11月,改為市立第十五中學。1960年,恢復為天津市南開中學。 [7] 

南開學校舊址主要建築

南開學校舊址有東樓(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範孫樓(建於民國十八年)、瑞廷禮堂(建於民國二十五年)、物理實驗樓等,其中東教學樓(稱“東樓”)是天津南開學校舊址的主要建築。 [8] 
東樓
東樓為二層磚木結構的樓房,坡屋頂,外立面以青磚鑲嵌紅磚飾面。建築首層主入口突出並設有開方窗,建築二層設有連續羅馬式拱券窗和簡化的愛奧尼克柱拱券。該舊址建築形體簡單,但細部處理繁複,為典型的古典建築風格。 [4] 
範孫樓
範孫樓吸取了歐洲古典建築手法,大廳正面是單、雙柱相間設置的一排塔司乾式列柱,靠後是雙柱式嵌牆柱券。階梯式的大講堂,扇形平面,大玻璃窗採光,寬敞、明亮,水電及衞生設備齊全。 [5] 
瑞廷禮堂
瑞廷禮堂由章瑞廷捐資興建的,故命名瑞廷禮堂。該建築為磚木結構平頂平房,青磚飾面。建築立面形象簡潔大方,厚重敦實,雖然整體佈局嚴格對稱,遵照古典構圖原則,但建築形式卻帶有現代建築特徵。 [6] 

南開學校舊址建築風格

南開學校舊址建築形體簡單,但細部處理繁複,為典型的古典建築風格,仿羅馬式但又具有中國民族裝飾的特點,南開學校舊址其它的建築也大體沿襲這一風格。 [4] 

南開學校舊址文物保護

市政府銘牌 市政府銘牌
1977年,中共天津市委決定將周恩來在南開學校讀書時(民國二年~民國六年)的東教學樓闢為紀念館館址。1978年1月,葉劍英題寫館名。同年3月5日,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9] 
1996年11月20日,南開學校舊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3月,南開學校舊址被天津市文物局確定為天津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3] 

南開學校舊址旅遊信息

南開學校舊址地理位置

天津市南開區四馬路20-22

南開學校舊址交通信息

從天津東站駕車到南開學校舊址,距離4.4千米,用時大約12分鐘;
從天津南站駕車到南開學校舊址,距離18.5千米,用時大約35分鐘。
南開學校舊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