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粵先賢館

鎖定
南粵先賢館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惠福西路233號,用於展示趙佗、惠能、孫中山等五十六位在嶺南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為國家和民族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名人及其事蹟,展現他們的歷史風采和人格風範,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南粵先賢館用地面積6243平方米,主體場館建築面積6430平方米,共有兩層展廳,分為古代部分和近代部分。綠色基調的建築風格盡顯嶺南傳統建築特色,又兼具現代建築簡約的風格,與五仙觀及嶺南第一樓的文物建築相互輝映,氣韻相合,和而不同。 [1] 
中文名
南粵先賢館
地理位置
廣州市越秀區惠福西路233號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9:00- 17:00,逢週一閉館。
景點級別
AAAA級
門票價格
免費
一期面積
10268.59平方米

目錄

南粵先賢館簡介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已完成項目用地徵拆、立項、文物保護規劃編制報批、用地控規調整、地質勘探、建築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擬於2013年上半年開工建設。南粵先賢館2015年元旦前投入使用。
南粵先賢館
南粵先賢館(2張)
南粵先賢館主體場館的建設將力求最大限度地體現濃郁的嶺南建築特色,並與五仙觀的歷史建築風貌達到融合統一、相互輝映。南粵先賢館建成後,以六榕寺———懷聖寺———五仙觀、南粵先賢館———濠畔街清真寺———聖心大教堂為序,將形成一條完整的歷史文化旅遊路線,並以規模效應帶動周邊的餐飲、旅館、購物等需求的發展。

南粵先賢館由來

作為廣州市一項重要的文化工程,南粵先賢館的建設是幾代省市領導同志和大批有識之士的共同願望,也是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人民的共同期盼。
1985年4月,張漢青(原廣州市委副書記、廣州市政協主席、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致信時任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楊應彬,提議建設南粵先賢館,這是建設南粵先賢館最早的由來。
2004年,南粵先賢館選址定在五仙觀,明確五仙觀二期與南粵先賢館的規劃設計建設合二為一。
2005年8月南粵賢館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了“南粵先賢館入館先賢評選委員會”,採取專家和市民推薦、專家組反覆論證、媒體和網絡徵求意見、評選委員會評選等程序,遴選出了56位在政治、文學、藝術、醫學、宗教等各個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傳承着嶺南文脈的入館先賢(截至辛亥革命前)。
南粵先賢館
南粵先賢館(2張)
越秀區表示,將南粵先賢館選址在五仙觀周邊地塊,是由於南粵先賢館倡導的先賢文化理念與五仙文化在內涵上是一脈相承的。五仙是傳説中造福廣州的仙人,先賢是現實中造福國家、造福民族、造福南粵的建設者,先賢可以稱得上是五仙在現實生活中的化身,兩者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將二者統一規劃建設,寓意將南粵先賢的精神和嶺南文化的精髓注入五仙觀,把五仙觀和南粵先賢館共同打造成為“展示廣州歷史文化的大觀園、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A級旅遊景點”。

南粵先賢館參觀指南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惠福西路233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 17:00,逢週一閉館。
票價:免費。
交通:乘3、6、66、74、82、124、217、227、541路至惠福西路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