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城印象

(熊小林所著散文)

鎖定
《南城印象》為雲南作家熊小林所著散文,2021年3月21日發表於《紅河日報》。 [1] 
作品名稱
南城印象
作    者
熊小林 [1] 
作品出處
紅河日報
發表日期
2021年3月21日

南城印象作品原文

南沙,元陽縣行政中心所在地,一座火熱的城鎮,當地人也叫它“南城”。透過項目公司辦公室的窗户,可俯視半個南沙城,也能把對面半山腰剛剛建成通車的元蔓高速公路盡收眼底。
紅河元蔓高速公路,總投資達208億元,路線全長138.6公里,途經紅河州6個縣市,而項目公司靠前指揮的據點,就選在了地理位置居中的元陽縣。南城,到處活躍着“建投人”的身影。
説來也快,我到南城即將兩年。下來之初,對這座小城的第一印象就是熱。
從昆明驅車一路往南,海拔從1800米陡降到200多米,加之緯度更低,紅河河谷的乾熱氣候在南沙體現得淋漓盡致。適應了“春城”宜人的氣候,來到南城是必須經過一番“煎熬”的,昆明用不上空調,南城離不開空調。這裏夏季氣温通常在40攝氏度上下,極端氣温可達47攝氏度,以至於施工現場的温度計時常爆表;即便在冬天,白天也保持在30攝氏度左右。
“不用看外面,把手伸出窗外試一下氣温就知道是否到了。”這是一位老同事坐車的經驗之談;而車裏喝了一半的礦泉水瓶被大氣壓擠癟一個手指的凹度,也就快到南城了——這也是我的切身體驗。
南沙鎮作為元陽縣城,已歷經29年。1992年,老縣城新街鎮因大面積滑坡,經國務院批准縣城整體搬遷至此。如果坐長途車説去元陽,師傅多半會把你帶到山上的老縣城新街鎮;所以,上車時説清楚是去南沙會更把穩一些。
南城依河而建,分佈在紅河南岸,地勢西高東低,東西長約3公里,而南北只有3條街。所以,在南城不用太擔心記路的問題,河邊“濱河路”、中間“常青路”、山腳“人民路”,想走丟都不容易。
飯後偶有閒暇,我會選擇去那些幽靜的小巷子散步,沒車也沒人。兩邊的榕樹根系很發達,順着地磚的縫隙肆無忌憚地生長、蔓延,有的和地面的井蓋融為一體、有的把地磚包裹起來,似乎要把一切都吞噬掉,讓人不得不感嘆生命的頑強。
南城人少,城區人口不過兩三萬,很多老人都願意留在更為涼爽的老城生活,但這也並不影響南城的“煙火氣”。南城街邊的門市幾乎都開着——即使一排的服裝店裏看不到幾位顧客。冷飲店、涼品店、小酒吧自然很多,“南城故事”“南城往事”等文藝的店名在霓虹燈的裝扮下,為這座“不夜城”增添了幾分姿色和魅力。
一到晚上,吃燒烤、喝啤酒的人蜂擁而出,擠滿了常青路,甚至要擺到街上來。石屏的豆腐、建水的燒烤,爆炒的龍蝦、鮮活的醉蝦……再點幾瓶冰啤酒、或幾扎木瓜水,南城人放肆地享受着屬於自己的夜晚,男士也不講究風度,往往都是赤膊上陣;深夜12點,或許很多人早已進入夢鄉,但這往往是南城人享受清涼的開始。
這裏的哈尼人熱情好客,吃菜也最講究蘸水,幾乎是每一道肉菜都要單獨製作一道本味蘸水,其中尤以雞肉蘸水將20多種山茅野菜作調料而著名;這碗蘸水既是雞肉的蘸料,又是一道催人食慾的美味菜餚。在南城,幾乎能嚐遍當地的特色美食:爛烀牛肉、牛肉乾巴、哈尼豆豉、火燒鱔魚、酸筍螺螄、涼拌草芽、葛根涼粉、稻田魚、蕨菜湯、蟲宴……享受美食的同時,喝一杯哈尼燜鍋酒,猶如魚和熊掌皆可兼得,刺激着舌根深處的味蕾。
説到蟲宴,在初夏時節,是南城人捕捉知了的最佳時期。據説,只要在空的塑料瓶裏裝點石子,晚上到河邊的樹林底下,搖晃瓶子使之發出聲響,振動的頻率會把知了吸引過來,飛到旁邊準備好的樹枝上。燈光一照,徒手直接就可以捕捉了——雖然我從沒體驗過。烹炸過的知了,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受益於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香蕉、芭蕉、木瓜、荔枝等熱帶水果在這裏隨處可見,一年四季豐盛的水果是南城人特有的福氣,以至於大街上的行道樹都是芒果樹,芒果成熟季節,掉在地上的芒果隨便撿起一個就能吃。周邊的冷墩、蔓耗等地的二級路旁,已經發展出了一定規模的水果市場,成為過路人捎帶特產和伴手禮的不二之選。南城,真是水果的天堂。
如果初來乍到,你甚至不知道怎麼出行。南城不大,不僅打不到出租車,連網約車也沒有。仔細觀察,大街小巷自由穿梭的電瓶觀光車才是正確的選擇。當然,觀光車是政府部門統一管理運營的,可以理解為南城的“公交車”,敞開式的座艙也迎合了這裏一年四季炎熱的特點。觀光車招手即停,也沒有固定的線路,先送頭一批客人到站後、再折返送剩下的乘客是常有的事,乘客們也不去計較是否繞路的問題,反正上車2元。
爬坡路段,如果車上滿員,電瓶車吃力地呻吟通過電流傳達出來,而車速也讓你懷疑能否趕上旁邊行人的速度。還好,就像不在乎繞路一樣,這裏的人們根本無需急躁,反正有的是時間。下車後掃一下付款二維碼,不用等待支付成功,師傅早就把車開走了,這是司、乘人員之間的默契和信任。往往轉過了一條街,“收款到賬”的提示才從師傅手機裏傳出。
這是我對南城的印象,炎熱而清涼、寧靜而喧囂、包容而多彩。
2021年3月9日,元蔓高速公路已經全線通車運營。不久,我將通過建成的高速公路離開這座小城——揣好對南城的印象;將來,我也會沿着原來的老路再次到訪——帶着對南城的嚮往。 [1] 

南城印象作者簡介

熊小林,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人,畢業於雲南大學,就職於雲南建投集團, [2]  現任紅河州元蔓高速公路元綠高速公路蔓金高速公路投資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業餘作家,在《文學天地》《散文百家》《紅河日報》《昭通作家》等國家、省市級報刊雜誌發表過作品,出版散文集《別夢依稀》《滇南紀行》。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