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半山遺址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半山遺址,位於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齊家鎮魏家咀村瓦罐咀的東側台地上,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的遺址。 [2] 
民國十三年(1924年),首次發現半山遺址,20世紀50年代後,甘肅省博物館作調查。半山遺址包括瓦罐嘴附近居住址、瓦罐嘴墓地、半山墓地、邊家溝墓地、王家溝墓地和半山以南瓦罐嘴以東墓地。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330米。它是以馬家窯半山文化類型為主,兼有齊家文化的複合型聚落遺址,是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命名地。其彩陶主要是用紅黑兩色相間的鋸齒紋構成各種圖案,諸如漩渦、水波、葫蘆、菱形紋及變體的蛙紋和棋盤格紋等。半山遺址是馬家窯文化的重要代表性遺址,該遺址規模大、文化內涵豐富,是研究馬家窯文化的來源、去向、年代、分佈、演變分期、文化性質、社會發展階段以及與周邊地區其他考古學文化關係等諸多問題的重要遺址。 [2]  [4-5] 
2013年5月,半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半山遺址
地理位置
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齊家鎮魏家咀村瓦罐咀的東側台地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460-1-460

半山遺址歷史沿革

半山類型葉形紋雙耳彩陶壺 半山類型葉形紋雙耳彩陶壺
民國十三年(1924年),半山遺址由瑞典著名考古學家安特生首次發現,他發掘了幾座未經擾亂的遠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彩陶,並在邊家溝發掘了一座被稱為是半山頭人的墓葬。 [2]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夏鼐先生來到這裏做田野調查,在魏家咀附近陽窪灣的齊家文化墓葬填土層中發現了馬家窯文化的彩陶片,便在層位關係上明確了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的早晚關係,首次明確了馬家窯文化早於齊家文化,糾正了安特生在分期上的錯誤。 [2] 
1958年7月,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對半山遺址進行了首次調查。 [2] 
1961年10月,甘肅省文物工作隊進行了複查。 [2] 
1972年,臨夏回族自治州文物隊進行了複查。 [2] 
1982年,臨夏州文物“四有”工作組進行了複查,併成立保護小組。 [2] 
半山遺址 半山遺址
1987年9月,臨夏回族自治州文物普查隊再次進行了複查。多次普查結果顯示,該遺址是一處典型的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聚落遺址。 [2] 

半山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半山遺址
半山遺址(2張)
半山遺址南鄰八洋溝,西接瓦罐咀,西北至西疙瘩山,東至廟兒咀,東西長約1000米,西北寬約3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處於被溝壑切割成的各個小山頂上。它是以馬家窯半山文化類型為主,兼有齊家文化的複合型聚落遺址,是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命名地。半山遺址包括瓦罐嘴附近居住址、瓦罐嘴墓地、半山墓地、邊家溝墓地、王家溝墓地和半山以南瓦罐嘴以東墓地。 [2]  [4] 
墓葬
半山遺址也發掘出土了一定數量墓葬。墓葬包括土坑墓、石棺墓和木棺墓三種類型,埋葬方式有一次葬,也有二次葬,早期多二次葬,晚期多一次葬。葬式早期多仰身直肢葬,晚期多側身屈肢葬。隨葬品一般較少,少數墓葬有大量隨葬品,開始出現貧富分化現象。男女在隨葬工具方面種類不同,男性墓多隨葬石斧、石錛、石鑿等,女性墓多隨葬石、陶紡輪等,反映出男耕女織的勞動分工。 [2] 

半山遺址文物遺存

半山類型彩陶
半山類型彩陶 半山類型彩陶
半山類型彩陶是因首次發現於臨夏州廣河縣半山村而命名的。半山類型彩陶展現了彩陶藝術新的繁榮時期,彩陶以造型豐滿、色彩絢爛和花紋繁麗而著稱;在繪畫方式上是以疏朗的幾何形作為依託,周圍又用大面積的繁密花紋來襯托,較好的運用了密中有疏,以實顯虛的藝術手法。這時的繪畫紋飾以鋸齒紋、旋渦紋、網格紋、動植物紋等為主;花紋多以粗細相等的黑鋸齒帶和紅帶相間繪成,頻繁的在陶器的腹部上使用二方連續的旋渦紋,豐富的圖案與飽滿的造型渾然一體,顯得豪華壯麗,旋渦紋已成為這一時期彩陶上的主要紋飾,由於依託旋渦紋結構線並行着多道簡置黑鋸齒帶和紅線紋。 [3]  [5] 
彩陶圖
彩陶圖(4張)
人頭形罐蓋,集塑、雕、繪三法於一體,整個頭部以人工捏製而成,雕有眼鼻嘴,稜角分明,設計合理;表面繪彩層次分明,疏密適度,用簡單的色彩在額頭上繪出了皺紋、眼瞼、鼻樑和鬍鬚,以濃重的色彩在脖頸繪上了四條寬帶紋相間三條窄帶豎斜紋,肩部還有兩條寬窄不同的帶紋和一條寬帶鋸齒紋,塑造出遠古廣河先民的形象。 [2] 

半山遺址研究價值

半山遺址是馬家窯文化的重要代表性遺址,該遺址規模大、文化內涵豐富,是研究馬家窯文化的來源、去向、年代、分佈、演變分期、文化性質、社會發展階段以及與周邊地區其他考古學文化關係等諸多問題的重要遺址。同時,它地處東西文化交匯地帶,是從東北到西南的一個南北過渡地帶,是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地理節點。半山遺址的發現及相關研究成果充分體現了馬家窯文化在早期文明演進過程中走過的不同路線,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再者,半山遺址出土了各類遺物,其中出土的陶器中彩陶比例較高,器形多樣、造型寬厚、紋飾繁密、陶質精細、圖案精美、線條規整,具有較高的藝術研究價值。它作為廣河縣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對於豐富廣河縣、臨夏州乃至甘肅省的古代文化內涵,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均具有重要意義。 [2] 

半山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半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半山遺址旅遊信息

半山遺址地理位置

半山遺址位於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齊家鎮魏家咀村瓦罐咀的東側台地上。

半山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半山遺址,路程約26.2千米,用時約5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