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載難逢

(漢語成語)

鎖定
千載難逢(拼音:qiān zǎi nán fé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最早出自《南齊書·瘐杲之傳·臨終上表》。 [2] 
“千載難逢”本義是一千年也難碰到一次,後比喻機會非常難得;在句子中一般充當謂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4] 
中文名
千載難逢
拼    音
qiān zǎi nán féng
近義詞
千載一時百年不遇千載一遇
反義詞
唾手可得司空見慣俯拾皆是
出    處
《南齊書·瘐杲之傳·臨終上表》
字母注音
ㄑㄧㄢ ㄗㄞˇ ㄣㄢˊ ㄈㄥˊ
語    法
謂語、定語、分句

千載難逢成語出處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瘐杲之傳·臨終上表》:“臣以凡庸,謬徼(僥)昌運,獎擢之厚,千載難逢。” [1]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千載難逢”。

千載難逢成語故事

唐代文學家、詩人韓愈幼年即成為孤兒,由嫂子撫養長大成人。他刻苦好學,年輕時就博覽羣書,為日後成為流芳百世的大文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在朝中擔任大官之時,佛教極其盛行,連唐憲宗也很崇尚佛教,韓愈因為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反對其興師動眾迎接釋迦牟尼的遺骨而遭到貶黜,發配至潮州任刺史。 [6] 
在唐朝中期的時候,中央統治權力日益削弱,唐憲宗實行了大力度的改革,改革糾正了前朝的一些弊端,鞏固了中央政權的統治地位。被貶到潮州多年的韓愈,針對當時朝政的這一狀況,給唐憲宗寫了一篇《潮州刺史謝上表》,在文章中極力為唐憲宗歌功頌德,讚譽他是盤古開天地以來的一位最英明的君主,黎民百姓在唐憲宗的統治下日子愈過愈紅火、生活富足。這篇《潮州刺史謝上表》令韓愈重新獲得了唐憲宗的信任,回到朝中繼續為皇帝效力,官至吏部侍郎。 [6] 
這篇《潮州刺史謝上表》是如何令唐憲宗回心轉意,詔回韓愈的呢?原來,韓愈在文章中恭維唐憲宗不僅是仁德的明君聖主,而且是扭轉乾坤的中興之主,並且建議唐憲宗到泰山去封禪。封禪是帝王為祭拜天地而舉行的活動,歷史上很多賢能的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漢武帝都進行過這種大典。通常情況下,這種封禪典禮都在泰山完成,因為泰山被尊稱為五嶽之首。韓愈這種隱約的建議,實際上是把唐憲宗比喻為像秦皇漢武那樣對人民有傑出貢獻的帝王,以至於令龍顏大悦。 [6] 
韓愈還在這篇《潮州刺史謝上表》中毫不隱諱地表示,他希望自己能被唐憲宗允許,一起參加這千年難逢的盛會,看到萬人朝拜的盛大場面,否則,將會引為終身的遺憾,死不瞑目。如此一説,韓愈這個從前十分牴觸佛教的人都願意參加這樣的集會,可見唐憲宗功德之高、威望之重。 [6] 
唐憲宗看到韓愈的表白,心中十分高興,以為這個不通人情的臣子終於被他的仁德之心打動,也願意去信奉佛教,並把佛教作為自己的信仰皈依了。於是憲宗便將他調回京都,任吏部侍郎一職,主管此次封禪大典,韓愈也因為自己的聰明才智而得以再回到皇帝身邊,免去了身居荒山的淒涼之苦。 [6] 

千載難逢成語寓意

如果有人錯過機會,多半不是機會沒有到來,而是因為等待機會者沒有看見機會到來,而且機會過來時,沒有一伸手就抓住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所以一定要懂得在機會臨幸我們的時候,把握住機會,乘機幹出一番事業。多數人的毛病是當機會衝奔而來時,卻兀自閉着眼睛,很少人能夠去追尋自己的機會,甚至在絆倒時,還看不到它。機會之所以“千載難逢”,是因為人不能創造時機。因此,機會就貴在它的“千載”時間裏也不見得出現一次。雖然不能自創機會,但是可以抓住那些已經出現的時機,藉此來實現自己的抱負。 [5] 

千載難逢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千載難逢”本義是一千年也難碰到一次,比喻機會非常難得;在句子中充當謂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4] 
運用示例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當此之際,所謂千載一時不可逢之嘉會。” [1] 
清·曹雪芹《紅樓夢》一六回:“那可是千載難逢的!那時候我才記事兒。” [2] 
作家巴金《滅亡》一七章:“自然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誰也不肯放過。” [2] 

千載難逢成語辨析

“千載難逢”與“千載一時”都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區別在於:
“千載難逢”着重於“難逢”——(機會)極難遇到,“千載一時”着重於“一時”——(時機)稍縱即逝。 [3] 
“千載一時”所含“時機"的意思,是“千載難逢”沒有的。當強調“時機”時,宜用“千載一時”。 [3] 
參考資料
  • 1.    千載難逢  .漢典[引用日期2018-01-09]
  • 2.    王濤,阮智富.中國成語大辭典.北京: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1987.08:945
  • 3.    周宏溟.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08:811
  • 4.    賀銘華.多功用成語典故辭典.三亞:南海出版公司,1991.08:84
  • 5.    陳營.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22
  • 6.    張雲廣.成語故事.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07: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