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步廊

鎖定
千步廊位於天安門(明時稱承天門)南面、大清門(明時稱大明門,民國時叫中華門),左右各有東西向廊房110間,又東、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間,東接長安左門,西接長安右門,皆連檐通脊。面北為天街,即今長安街。千步廊為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機關的辦公之地,主要是六部、五府和軍機事務的辦公地。辦公按文東武西的格局,文官在東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
中文名
千步廊
用    途
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機關的辦公之地
名字來源
北側左右各有東西向廊房110間
地    點
北京

目錄

千步廊沿革

御街千步廊制度是宋代宮殿的創造性發展。後世宮殿羣均設千步廊金水橋,就是受到宋的影響。 [2]  千步廊是皇宮前御街兩側的廊廡。具有組織空間和襯托高大的主體建築的作用,造成相當開朗而又主次分明的效果。北宋汴京大內正門宣德樓前御街兩側已設很長的御廊。自金到明清,皇宮前面御街均有“千步廊”。據記載,清代的千步廊,從天安門前到大清門內,東西各有144間,共288間。
1915年,著名建築學家朱啓鈐主持了北京城的改造,拆除了千步廊,使這裏成為一片公共空間,也就是現在天安門廣場的主要所在。 [1] 

千步廊功能

千步廊 千步廊
明清兩代,由於實行“殿試”的科考制度,所以每三年一次在京都舉行科考,時間是在春季陰曆三月份。地方各省的舉人,皆可進京應考。但進京應考的舉人,必需首先集中在大清門內東側的千步廊,待朝廷禮部經會試考中為貢士之後,再由貢士經殿試考中者,才能被皇帝賜為進士。
大清門內西側的千步廊和長安右門,其用途與東側的千步廊和長安左門截然不同。朝廷規定:每年各省在秋季以前,必須將平時判處死刑並未立即執行的案件上報京都朝廷的刑部。具體而言,各省上報的案件,首先集中於大清門內西側的千步廊,由刑部會同負責審查案件的官署大理寺等進行審核之後,奏請皇帝裁決。皇帝的裁決亦由天安門送出長安右門,公佈於眾,名曰為“秋審”,即將膽敢侵犯"王法"的重犯押出長安右門宣明“正法”。這樣,老百姓將長安右門呼之為“虎門”,顯然好似一比:誰一旦被押入這種虎口,再難生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