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手

鎖定
十手,日本官方稱呼為“十手”日文作“サイ”,該型武器英文名由日文音譯為“Sai”,中文作“十手”。與中國鐵尺有相似之處,又有區別。現在常用於空手道的器械教學,又稱空手道短叉。至於忍者匕首稱法是自忍者神龜這一動畫產生後叫出的俗稱。曾經有文獻記載,十手是由日本江户時代時來自中國的陳元贇所傳至日本的柔術武具之一(《近世事物考》);可是在室町時代中期十手術已經在日本廣泛流傳,而且在戰國時代十手更是以威力能劈開頭盔而著名的武器。所以陳元贇是十手創制人的説法,亦只是一種傳言而已。
中文名
十手
外文名
Umezawa's Jitte
別    名
實手
別    名
十手
材    質
鐵、銅、鋼
發源地
日本
屬    性
日本傳統武術器械

十手形態

刀劍的十手設計 刀劍的十手設計
十手的設計就是用來剋制刀劍用的。自近代起,十手將中刺(saki)兩旁的橫架(monouji)改成了向上的樣子;持柄末端加上錘頭(saikasika),用於加強直拳反擊的破壞力。十手成為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形態。該設計是針對太刀的,用於卡刀——斷刀——攻喉,而且很明顯,其防禦力強於攻擊力。在沒有什麼資源的琉球人手中,威力無窮的鐵尺被改進成了“十手”這麼一類由低碳鋼,甚至僅僅只是生鐵構成的低成本武器。

十手使用

鐵尺 鐵尺
17世紀開始,自江户幕府發“禁兵令”,規定惟武士階級可以佩刀後,十手成為浪人們自衞用的武器。此時在日本,除了一些對十手術有專門研究的流派(如涉川流十手術、一角流十手術)以外,很多其它武道流派中也都有十手術的技法傳習,如柳生流、無二流、澀川流、石尊真石流、聖天一至流、四心多久間見日流等。在日本江户時代捕快或浪人階級所使用的十手,其形制是一根長約一尺五寸的鐵棒(中刺,saki),在與持柄(nikidi)連接處處裝有護手(yoko),可用來格擋或阻架刀劍的劈擊。它一般被視為一種用來以生擒為目的、擊昏並捕獲對手的自衞型武器。後來,日本佔領琉球,並將之改名為沖繩,同時亦執行禁武,禁兵器令。但當地民眾仍羣起反抗,他們以學自中國和日本(當然有加入琉球本身)的武術,甚至加上用作生活的工具(如打禾用的雙截棍,撐船用的槳)嚴加反抗。此種用以反抗、戰鬥的武術當然是以殺人為目標。此時十手在琉球空手道體系中系統性地演化並發展出特定的套路,成為硫球空手道的經典兵器。琉球空手道關於十手的習練重點強調:內練氣,外練力,以氣催力,剛柔相濟,發勁勇猛;攻守兼備,步法穩健,進退自如,簡樸多變,要求手、眼、法、步、神、氣合為一體。主要特點:套路短小精悍,攻防緊湊,使用靈活。這與我國鐵尺的練習要訣基本相同。由此,自20世紀以來,十手又被稱之為空手道短叉或浪人叉。
十手多以金屬或堅硬的木料製作。日語是“じって”,根據讀音寫成漢字“十手”或“實手”,以前者較為常用,部份武術流派會以“實手”作表示。十手是一種普遍的武器,以“十手術”聞名的武術流派亦有不少。另有一種日本武器名為“釵”(サイ),是琉球的古兵器之一,形制與十手頗為相似。

十手形制與發展

十手形狀如一支短棒,用法類似中國的鋼鞭。十手的持柄處前端有一根支鈎,具檔格作用,可以加強防守效果。曾經有文獻記載,十手是由日本江户時代時來自中國的陳元贇所傳至日本的柔術武具之一(《近世事物考》);可是在室町時代中期十手術已經在日本廣泛流傳,而且在戰國時代十手更是以威力能劈開頭盔而著名的武器。所以陳元贇是十手創制人的説法,亦只是一種傳言而已。
在十七世紀,江户幕府實施“禁兵令”,除武士階層外其它人等不能配備帶有鋒刃的武器。十手不設鋒刃,但威力不俗,而且可攻可守,因此應運而生成為當時浪人及平民較常用的自衞武器。同時,漸有專門研究十手術的武學流派出現,如“涉川流十手術”、“一角流十手術”等。另外,十手主要是“町奉行”(地方警察)對付賊徒時所用的常備武器,也是日本警棍的前身。傳説宮本武藏的父親新免無二齋是“當理流十手術”的高手,連將軍足利義昭都曾予以激賞。

十手一角流

自從十手於日本流行後,有不少武術流派都有研究應用十手的技巧,當中有流派更集中鑽研十手術,自成一派,當中的代表者是“一角流十手術”。此流派的創始人,是神道夢想流杖術的第三代掌門松崎金右衞門。
一角流十手術其實是神道夢想流杖術的一個分支,主要流傳於福岡藩一帶,傳授對象多是當代有志於學習“捕手術”(一種以制服敵人以自衞的技巧)的下級武士。十手術起初以獨立形式向外傳授,後來才與夢想流的其它武術融合一併傳授。
一角流所使用的十手,是六角形的鐵棒,而該門派世代相傳的訓言是“向下揮劈中的太刀之下是地獄之所在,能夠跨過之後便會找到極樂世界。”意指敵方的鋒刃武器雖然威力絕倫,但只要能學會技巧,趨走有勢,便能以一角流的武術,破解敵人有刃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