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二斑巧瓢蟲

鎖定
昆蟲名,為鞘翅目瓢蟲科。分佈在陝西、新疆、山東、四川、東北 。主要危害作物:小麥、棉花、玉米。
中文名
十二斑巧瓢蟲
拉丁學名
Oenopia bissexnotata (Mulsant)
動物界
昆蟲綱
鞘翅
瓢蟲科
分佈區域
陝西、新疆、山東、四川、東北

十二斑巧瓢蟲形態特徵

十二斑巧瓢蟲 十二斑巧瓢蟲
成蟲體長5mm,寬4mm左右,體周緣長卵形,呈弧形拱起。頭部前部黃色,後緣黑色:複眼黑色或有淺色外環:口器褐色:觸角黃褐色。前胸背後板黃色,後緣有1黑色中部二分叉的斑。分叉可向前伸延至背板前緣,使背板大部分呈黑色,僅前角上有1大四邊形黃斑,中部呈黃色楔形斑。小盾片黑色。鞘翅黑色,各有6個黃斑,排成內外兩縱行,內行在鞘翅中偏內側.外行靠近外緣。各斑的排列為:1斑在小盾片旁,前緣達鞘翅基緣:2斑在肩角處:3斑稍前於鞘翅1/2處:4斑在外緣近中部:5斑在內線5/6處;16斑與5斑在一直線上。腹面黑色。足除腿節部分黑色外.餘為褐色。鞘翅緣折僅外緣1/3及2/3處黑色、餘黃色。 [1] 

十二斑巧瓢蟲生活習性

瓢蟲的生命非常短暫,從卵生長到成蟲時期只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瓢蟲的幼蟲,圓圓的身體,鞘翅光滑,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斑紋,十二斑巧瓢蟲一生之中,要經歷5至6次蜕皮,每次蜕皮後,身體都會繼續增長,直到積蓄足夠的能量步入蟲蛹階段。幼蟲變成體質強壯的成年瓢蟲。,幼蟲的身體將被分解,然後重新組合、調整,變為一隻新的成年瓢蟲時,還要經歷一些轉變,它必須暴露在陽光下,吸取氧份,使它的體色慢慢加深,斑紋也會逐漸顯露出來,幾個小時後,它就會變成十二斑巧瓢蟲。

十二斑巧瓢蟲生物學特性

成、幼蟲捕食麥蚜、棉蚜、玉米蚜等,發生量很少。關中5、6月發生於麥田,陝南7月在秋作物上有活動。 [1] 

十二斑巧瓢蟲分佈

黑龍江,吉林,遼寧青海新疆北京河北山東,湖北,甘肅,陝西,四川,貴州。俄羅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