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二太保

(始創於《傅青主女科》的方劑)

鎖定
十二太保這一方劑始創於《傅青主女科》。
相傳古時候有個皇帝,他很愛她的皇后,但是皇后懷孕了幾次,每次都是幾個月後就見紅,太醫都保不住,皇帝大怒把太醫頭領和其屬下抓藥,煎藥,驗藥等十二人全部殺掉。後來皇后又懷孕了,又出現同樣的情況,皇帝詔告天下,能使胎兒保住並安全娩出者重賞!有一人前去給皇后看病,後出一種由十二種藥組成的方劑。皇后安全保胎並誕下一子。皇帝大喜,問大夫要何封賞?大夫斗膽柬議皇帝勿濫殺太醫,並且不要封賞,後此方被皇帝賜名“十二太保”。
十二太保是一種安胎的方劑,共由十二種中藥組成。再加一種中藥則為十三太保,治懷孕的婦女感冒。
中文名
十二太保
始    創
《傅青主女科》
標準編號
WS3-B-1273-93
性    狀
黑褐色的蜜丸;味甘、微苦辛

目錄

十二太保基本信息

[1] 
十二太保丸
拼音名:Shi'er Taibao Wan
書頁號:Z7-3
標準編號:WS3-B-1273-93
十二太保 十二太保
【處方】白芍(酒炒) 619g 當歸 446g 菟絲子(鹽制)309g 浙貝母 309g 黃芪(酒制) 269g 荊芥 251g 艾葉(醋炒) 213g 厚朴 213g 枳殼(面炒) 194g 甘草 156g 川芎(酒制)466g 羌活 156g
【製法】 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35~45g 與
適量的水泛丸,乾燥;或加煉蜜 110~130g製成大蜜丸,即得。
【性狀】 本品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蜜丸;氣香,味甘、微苦辛。
【鑑別】 (1)取本品1g,置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成束或散離,壁厚,表面有縱
裂紋,兩端斷裂成帚狀或較平截。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鈣方晶,形厲晶纖維。草酸
鈣簇晶直徑18~32μm ,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中含有數個簇晶
非腺毛無色,頂端細胞橫生,胞腔不明顯,常扭曲撕裂狀。
(2)取本品約 10g,研碎,加乙醇30ml,浸漬並時時振搖約半個小時,濾過,濾
液揮幹,加無水乙醇 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當歸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
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2μl ,分別點於
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
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 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
十二太保 十二太保
亮藍白色熒光斑點。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8頁)
【功能與主治】理氣開鬱,養血安胎。用於孕婦氣血不調,胎動不安,預防流產
【用法與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 5g,大蜜丸一次 1丸;一日 1次。
【規格】 大蜜丸每丸重7.5g

十二太保貯藏

密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