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匯流排

鎖定
匯流排是在主機板(MotherBoard)上,用來彙集所有資料,並將之傳送出去的一箇中繼站。一般來説,系統會透過匯流排來裝設各種介面卡,並傳輸各種資料到介面卡所連結的設備上。我們也稱為總線。總線能為多個部件服務,總線的基本工作方式通常是由發送信息的部件分時地將信息發往總線,再由總線將這些信息同時發往各個接收信息的部件。究竟由哪個部件接收信息,要由CPU給出的設備地址經譯碼產生的控制信號來決定。在電學領域,匯流排(bus bar ,亦可稱之為母線、匯流條等)一般用來連接多條電性線路。
中文名
匯流排
外文名
Bus bar
所屬學科
計算機
釋    義
主機板上彙集資料並傳去的中繼站

匯流排總線術語

總線的帶寬總線帶寬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總線上可傳送的數據量,每秒鐘多少MB
總線的位寬:總線的位寬是指總線能同時傳送的數據位數(32位、64位等),它和數據傳輸率密切相關,位寬越寬,數據傳輸率就越大。
XT(ExtendedTechnology擴充技術):它是ISA的前輩, 即ISA槽中較長的那一段,是IBM為了增加系統性能在其PC/XT電腦上提出的標準。 XT完全受CPU的控制,數據寬度為8位,數據傳輸率2.38Mbps。
MCA(MicroChannelArchitecture):微通道體系結構, MCA是IBM公司專為代替ISA總線而制訂出來的32位標準,總線速度10.33MHz,帶寬40MB/秒,支持總線主控,但它和ISA不兼容,
外部總線(ExternalBus):通常所説的總線(Bus)指片外總線,是CPU與內存RAM、ROM和輸入/輸出設備接口之間進行通訊的通路。
ISA總線(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工業標準體系結構):是INTEL公司IEEE和EISA集團聯合開發的,為16位體系結構,數據傳輸率是16MB/S,最高時鐘頻率8MHz。
PCI總線(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部設備互連):屬於局部總線是由PCI集團推出的總線結構。它具有133MB/S的數據傳輸率及很強的帶負載能力,可支持10台外設,同時兼容ISA、EISA總線
EISA總線:EISA(ExtendedIndustyStandardArchitecture:擴展工業標準結構)是EISA集團為配合32位CPU而設計的總線擴展標準。它吸收了IBM微通道總線的精華,並且和ISA總線兼容,傳輸率達到32MB/S,最大時鐘頻率8.3MHz。

匯流排分類

匯流排流排

是將數個氣瓶分組匯合後進行減壓,再通過主管道輸送至使用終端的系統設備,主要用於中小型氣體供應站以及其它適用場所。根據左右組氣瓶切換形式的不同可分為手動切換、氣動(半自動)切換和自動切換。根據使用的需要,可選配氣體加熱器回火防止器泄壓閥、氣體泄漏報警儀、壓力報警器壓力開關、護瓶支架等產品,以擴展氣體匯流排在實際應用中的功能,能滿足顧客對高性能產品的需求。
上海孚太氣體匯流排控制裝置 上海孚太氣體匯流排控制裝置
氣體匯流排的安全使用和維護保養
1、 開啓:應緩慢開啓減壓器前的截止閥,防止突然開啓,因高壓衝擊使減壓器失靈。由壓力錶指出壓力,再順時針轉動減壓器調節螺桿、低壓表指出所需輸出壓力,開啓低壓閥,向工作點供氣。
2、 停止供氣,只需全松減壓器調節螺桿,低壓表為零後,再關閉截止閥,不使減壓器長期受壓。
3、 減壓器的高壓腔和低壓腔都裝有安全閥,當壓力超過許用值時,自動打開排氣,壓力降到許用值即自行關閉,平時切勿扳動安全閥。
4、 安裝時,應注意連接部分的清潔,防止雜物進入減壓器。
5、 連接部分發現漏氣,一般是由於螺紋扳緊力不夠,或墊圈損壞,應扳緊或更換密封墊圈。
6、 發現減壓器有損壞或漏氣,或低壓表壓力不斷上升,以及壓力錶回不到零位等現象,應及時進行修理。
VERTEX VERTEX
7、匯流排應按規定使用一種介質,不得混用,以免發生危險。
8、氧氣匯流排嚴禁接觸油脂,以免發生燃燒起火。
9、氣體匯流排不要安裝在有腐蝕性介質的地方。
10、氣體匯流排不得逆向向氣瓶充氣。

匯流排接地

(Earth terminal)是與接地母線相連,並作為各類接地線連接端子的矩形銅排。
接地彙集線(Main Earthing Conductor)是指作為接地導體的條狀銅排(或扁鋼等),在通信局(站)內通常作為接地系統的主幹(母線),可以敷設成環形或線形。

匯流排主板的前側匯

這是海峽兩岸對電腦術語翻譯的差異,前側=前端,匯流排=總線。
總線是將信息以一個或多個源部件傳送到一個或多個目的部件的一組傳輸線。通俗的説,就是多個部件間的公共連線,用於在各個部件之間傳輸信息。人們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來描述總線頻率總線的種類很多,前端總線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將CPU連接到北橋芯片的總線。選購主板和CPU時,要注意兩者搭配問題,一般來説,如果CPU不超頻,那麼前端總線是由CPU決定的,如果主板不支持CPU所需要的前端總線,系統就無法工作。也就是説,需要主板和CPU都支持某個前端總線,系統才能工作,只不過一個CPU默認的前端總線是唯一的,因此看一個系統的前端總線主要看CPU就可以。
北橋芯片負責聯繫內存、顯卡等數據吞吐量最大的部件,並和南橋芯片連接。CPU就是通過前端總線(FSB)連接到北橋芯片,進而通過北橋芯片和內存、顯卡交換數據。前端總線是CPU和外界交換數據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總線的數據傳輸能力對計算機整體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沒足夠快的前端總線,再強的CPU也不能明顯提高計算機整體速度。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據帶寬=(總線頻率×數據位寬)÷8。PC機上所能達到的前端總線頻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幾種,前端總線頻率越大,代表着CPU與北橋芯片之間的數據傳輸能力越大,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CPU技術發展很快,運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夠大的前端總線可以保障有足夠的數據供給給CPU,較低的前端總線將無法供給足夠的數據給CPU,這樣就限制了CPU性能得發揮,成為系統瓶頸。顯然同等條件下,前端總線越快,系統性能越好。

匯流排頻率區別

前端總線的速度指的是CPU北橋芯片間總線的速度,更實質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數據傳輸的速度。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衝信號震盪速度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説,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衝信號在每秒鐘震盪一萬萬次,它更多的影響了PCI及其他總線的頻率。之所以前端總線與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現之前和剛出現Pentium 4時),前端總線頻率與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總線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前端總線頻率需要高於外頻,因此採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者其他類似的技術實現這個目的。這些技術的原理類似於AGP2X或者4X,它們使得前端總線的頻率成為外頻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後前端總線和外頻的區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此外,在前端總線中比較特殊的是AMD64的HyperTran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