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美灰熊

鎖定
北美灰熊(學名:Ursus arctos horribilis):是哺乳綱、熊科的棕熊亞種之一,雌性體重為134-193千克, 雄性體重為194-325千克. 平均身長為250釐米,平均肩寬為102釐米,後腳腳掌平均長度為28釐米。雄性灰熊後肢站立高度可達2.5米,雌性平均比雄性小38%。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釐米。頭大而圓,體形健碩,肩背隆起。在棕熊的背部有一塊鼓起來的肌肉,當它們挖洞時,那塊肌肉便給予棕熊前肢的力量。熊掌粗壯有力,短尾巴。後肢的力量比前肢更大。
主要棲息在寒温帶針葉林中,多在白天活動,行走緩慢,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平時單獨行動。食性較雜,植物包括各種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果實等,喜吃蜜,動物包括螞蟻、蟻卵、昆蟲、齧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冬眠,在冬眠時體温、心跳和排毒系統都會停止運作,以減少熱量及鈣質的流失,防止失温及骨質疏鬆。奔跑時速度可達56公里/時。冬眠期間產仔,每胎平均2仔,春季雌熊常帶小熊在林中玩耍。分佈於北美大平原。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北美灰熊
拉丁學名
Ursus arctos horribilis [2] 
別    名
棕熊北美亞種
北美棕熊
灰熊
美國大平原灰熊
外文名
American Grizzly bear
Big Plains Grizzly
Silvertip
Grizzly Bear
同義學名
Ursus arctos nelsoni Merriam, 1914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食肉目
熊科
熊屬
棕熊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種
北美灰熊
命名者及年代
Ord, 1815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3] 

北美灰熊形態特徵

北美灰熊
北美灰熊(40張)
北美灰熊成年雌性體重為134-193千克, 雄性體重為194-325千克。整個亞種的平均身長為250釐米,平均肩寬為102釐米,後腳腳掌平均長度為28釐米。雄性灰熊後肢站立高度可達2.5米,雌性平均比雄性小38%。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釐米。頭大而圓,臉呈凹形或“碟形”,體形健碩,肩背隆起。在棕熊的背部有一塊鼓起來的肌肉,當它們挖洞時,那塊肌肉便給予棕熊前肢的力量。熊掌粗壯有力,短尾巴。後肢的力量比前肢更大。小腿的肌肉為北美灰熊提供了足夠的力量站立,甚至可以用後肢短距離行走,使它更容易觀察四周的情況。北美灰熊的長爪和與北極熊相似,顏色為黑色或棕褐色,且墊子上有皺紋的皮膚。這些爪子被用來挖出植物的根和鱗莖,以及挖掘洞穴。
相對棕熊的其他亞種,北美灰熊的體型要略小,這種個頭的差異源於北美灰熊的陸地生活習性,食物資源較少。北美灰熊的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40公里。由於肩膀的大肌肉塊,因此它們爬山的速度比下山快。
北美灰熊的毛色有灰色、金色、棕色和黑色;苔原地區的北美灰熊往往背部是褐色,而胸腹部棕褐色並有白斑。有些個體毛尖顏色偏淺,甚至近乎銀白,遠看似披一層銀灰色,所以這個棕熊的亞種故又稱“灰熊”。 [1]  [4] 

北美灰熊近種區別

北美灰熊
美洲黑熊
成年雌性體重為134-193千克,雄性體重為194-325千克。雌性平均比雄性小38%。
體長1.2-2.2米,肩高0.7 -1.1米,雄性重量60-272千克,雌性重量40-150千克。雄性大於雌性30%至40%。
北美灰熊的毛色有灰色、金色、棕色和黑色;苔原地區的北美灰熊往往背部是褐色,而胸腹部棕褐色並有白斑。有些個體毛尖顏色偏淺,甚至近乎銀白,遠看似披一層銀灰色。
美洲黑熊毛髮濃密,有時前胸會長有白色的V型胸斑。美洲黑熊的體色有很多種,大多數黑熊是黑色與淺棕色,但它們的毛色會因不同的亞種而有不同的毛色,由密西西比河西部常見的白色到巧克力棕色、肉桂棕色、金黃色、再到東部的黑色。
北美灰熊 北美灰熊
美洲黑熊 美洲黑熊

北美灰熊棲息環境

棲息地包括森林,山嶺,草原,和山谷。主要棲息在山區的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等森林地帶,林中有枯立木、風倒本,火燒跡地、沼澤地、河谷地等多種生境類型,並且隨着季節的變化,有垂直遷移的現象,夏季在高山森林中活動,春、秋季多在較低的樹林中生活。主要在白天活動。性情孤獨,除了繁殖期和撫幼期外,都是單獨活動。在森林中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領域,常常在樹幹上留下用嘴咬的痕跡,站起身來用爪子在樹幹上抓撓而留下的痕跡和在樹上用身體擦噌而留下的痕跡等,作為各自領域邊界的標誌,以免互相侵犯。 [4-5] 

北美灰熊生活習性

北美灰熊一般獨居。通常,它們的領地範圍在25-3200平方千米之間。灰熊的家園基本上是內陸地區,遠離大型水域。在大多數情況下,灰熊的家園包括一片林地或灌木叢,主要用於逃生。
植物性食物佔了相當比例,包括各種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果實等,動物性食物如昆蟲、齧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北美灰熊善於游泳和在湍急的河水中捕魚。也能爬樹和直立行走,但動作不夠靈活,走路的時候總是同一側的前後兩腿一起並進的緣故,但奔跑時的速度也相當快,有時可以輕而易舉地追趕上獵物。它並非是一種真正的食肉獸,不但食性很雜,而且以野菜、嫩草、水果、堅果等植物性食物為主,有時也偷食農作物,動物性食物有各種昆蟲和蜂蜜,鮭魚等魚類,小型鳥類和野兔、土撥鼠等小型獸類,也吃腐肉,有的還對駝鹿、馴鹿、野牛、野豬等大型動物發動攻擊。冬眠,在此期間,不吃飯,靠貯存於體內的脂肪生活,直到來年春天。跑快時時速可達40公里/時,不僅快,而且很有耐力。 [4-5] 
灰熊以漿果(藍莓,熊果等)、根、植物鱗莖,地面齧齒類動物和最重要的白皮松子為食。有時,灰熊會找到這些松鼠在冬天儲存的堅果的貯藏室。憑藉極佳的嗅覺,灰熊可以在數千米以外的地方找到腐肉,並很容易以此為食。還可能捕食駝鹿、麋鹿、山羊和岩羊。在春季,灰熊也以這些動物的幼仔為食。
灰熊的另一種主要食物來源是草地貪夜蛾。在夏季的黃石地區,這些飛蛾聚集在位於林線上方,海拔高於3千米的亞高山植物上。在清晨,這些飛蛾喝了花蜜,然後在白天聚集在周圍的岩石上。各地的灰熊爬到這些高海拔地帶,每天要消耗掉10,000-20,000只的飛蛾。在這樣的時候,當食物豐富時,大量的灰熊會聚集在一起並覓食。一旦食物來源枯竭,灰熊就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尋找其他食物。 [1] 
另外還有一些北美灰熊生活在沿海地區,這些沿海地區盛產鮭魚,為這些熊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因此在那裏可以支撐密度提高40%的灰熊。 [1] 

北美灰熊分佈範圍

分佈於美國,始於北美大平原,從堪薩斯州西部,密蘇里河平原地區,包括阿拉斯加、愛達荷州、懷俄明州、華盛頓州和蒙大拿州,加拿大西北部苔原地區的馬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温省和阿爾伯塔省西南部。 [1] 
北美灰熊分佈圖 北美灰熊分佈圖

北美灰熊繁殖方式

雌棕熊5歲左右性成熟,在冬眠的洞穴中產仔,一般是1-2月,每胎1-4仔,雙胞胎最多。初生的幼仔體重約有500克,全身無毛,眼睛緊閉,但會吮吸,30-40天后才能睜開,半歲以後開始以植物和小動物為食。幼仔的頸部有一道白色的圓環圍繞,但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幼仔特別喜歡直立行走,活潑可愛,互相之間常常遊戲、打鬧。出蟄後雌熊經常帶着幼熊活動,幼崽留在母親身旁,直到2歲,然後獨立生活。棕熊的雄獸並不承擔養育後代的任務,有時甚至攻擊幼仔,如果被雌獸發現了,就會衝上去與雄獸拼命,保護幼仔。幼仔4-5歲時性成熟,壽命是25歲左右。 [4-5] 

北美灰熊保護現狀

北美灰熊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無危(LC)。 [3]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6] 

北美灰熊種羣現狀

北美灰熊的自19世紀初開始下降。大約在20世紀70年代,留在美國的只有約300只。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中心將北美灰熊列為瀕危物種。
提到灰熊這個名字就讓人想起北美灰熊的力量、雄壯和兇殘,曾經,北美灰熊在北美洲數量眾多,它們的足跡遍及美洲大陸,從北冰洋到墨西哥中部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長期以來,北美灰熊是美國落磯山脈一望無際的曠野的象徵。威廉·豪納迪是著名的自然資源保護論者和紐約動物園協會的創辦人,他曾在1913年説過,“落磯山脈如果沒有一隻北美灰熊,或甚至連一頭熊都沒有,那就只是半座山了,一切會顯得那麼的稀鬆平常、毫無野性。
除了人類,北美灰熊在野生狀態下可以説沒有天敵。由於北美灰熊需要較大空間覓食和生活,其活動範圍可以大到500平方英里(相當於1,300平方公里)。但是,伴隨着人類定居點範圍的不斷擴大和延伸,北美灰熊的自然生境受到極大限制,從而威脅到它們的生存。隨着大批歐洲殖民者來到美洲,北美灰熊的數量開始鋭減。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裏,北美灰熊的數量從最初的100,000只減少到10,000只。
出於商業開發、居住和休閒等目的,人們把道路修進了森林地帶和平原地區,迫使北美灰熊不得不向山上遷移。由於北美灰熊的覓食空間縮小,迫使它們進入人類居住的空間,而在這裏北美灰熊被認為威脅着家畜的安全。人們常常把北美灰熊當作戰利品加以獵殺,偷獵者則相信熊掌和熊膽具有神奇的藥效。
截止1975年,人類擴張活動造成北美灰熊自然生境的99%遭到破壞,北美灰熊終於成為一種瀕危動物。
有人曾嘗試讓北美灰熊重新回到野生狀態,這一做法成功地增加了北美灰熊的數量,但卻受到頗多批評。最初進行以上嘗試是在美國,卻遭到了來自木材業、州政府及家畜協會和狩獵協會的阻力。
為了保護人類生活的這個星球及地球上的動物,目前正在開展一項全球性行動。為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了全世界涉及面最大的生物養護協議——《華盛頓公約》(亦稱《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這一政府間國際公約旨在確保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不會威脅到野生動植物的生存。根據《華盛頓公約》,棕熊受到嚴格保護,嚴禁為獵取熊掌、熊膽或戰利品而非法偷獵棕熊。
迄今為止(2012年),已有160個國家的政府通過了《華盛頓公約》。該公約為35,000個動植物種提供程度不一的保護。公約自1975年生效以來,尚未有一個受保護的物種絕種。 [7] 

北美灰熊相關報導

當尼康D4遇上北美灰熊:如今旗艦級別的相機除了防塵防水耐用之外,也要考慮一下對抗野生動物的能力。美國一位專業攝影師帶着剛購買的Nikon D4旗艦機身以及600mm長焦鏡頭在黃石公園拍攝時,突然遇到了一頭重達500磅的北美灰熊,攝影師立刻退到安全的地點,用D700將灰熊與D4相機的親密接觸全部記錄下來。
這則故事來自美國攝影論壇FM Forums,一位名叫Andrew Kane的職業攝影師發佈了一篇名為《D4......GRIZZLY Proof!》的文章。這位攝影師帶着前天剛剛購買的D4機身和AF-S 600mm F4 VR鏡頭在黃石公園進行拍攝,正當Andrew專心工作時,一隻重達500磅的北美灰熊迎面而來,Andrew顧不得收起相機,只得一人逃離到與灰熊之間的安全距離內。
在Andrew確認安全後,使用自己的D700+70-300mm VR鏡頭將灰熊與D4相機親密接觸的過程全部記錄在案。灰熊先是聞了聞三腳架,接下來一掌將D4和600mm VR鏡頭擊倒在地,並對着相機跳上跳下,進行蹂躪。
經過一小時的等待,Andrew返回事發現場,找到了被灰熊蹂躪過的相機和鏡頭。其中600mm VR鏡頭的遮光罩已經掉落,並帶着幾道抓痕,鏡頭前面也有一個明顯的熊鼻子印。尼康D4的電池蓋部分有明顯的咬痕,其他則無大礙。但是經過灰熊蹂躪的D4和600mm鏡頭運作依然一切正常,看來相機和鏡頭成功跳過一截,證明旗艦機身真的很耐用。 [8] 
發現好東西了 發現好東西了 [8]
“給我倒” “給我倒” [8]
注:北美灰熊圖冊網址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