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礁沉船遺址

鎖定
北礁沉船遺址位於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區中沙羣島辦事處轄區永樂羣島北端,西沙羣島北礁東北礁盤上,南距珊瑚島32海里 [5]  。中國漁民俗稱“千豆”,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983年,中國政府均公佈為北礁。 [4] 
北礁沉船遺址所在的西沙羣島北礁東北礁盤上,地理位置十分險要。自唐代起,它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經過四次西沙考古調查和水下文物發掘,共發現十餘處沉船遺蹟。 [3] 
2006年5月25日,北礁沉船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北礁沉船遺址
地理位置
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區中沙羣島辦事處轄區永樂羣島北端
編    號
6-175-1-17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所處年代
 唐至清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礁沉船遺址歷史沿革

1947年以後,海南瓊海漁民在此打撈到新莽至明清錢幣400多公斤,以及銅錠、銅鏡、銅劍鞘等大量文物。 [3] 
1972年,在西沙永樂羣島北端的北礁發現了宋代四系青釉瓷小口罐、雙耳小洗,元代的青釉大盤(龍泉窯)等。
1973年,漁民又在北礁東北角外的礁盤邊緣發現一艘古沉船。
北礁沉船遺址
北礁沉船遺址(7張)
經過1974、1975、 1996、 1998-1999年四次西沙考古調查和水下文物發掘,在礁盤附近共發現十餘處沉船遺蹟,打撈上三千餘件從唐朝至清代的陶瓷器和大量歷代銅錢及銅器、銅錠、石製品等遺物。考古隊發現了與沉船相關的12處文物遺存。打撈出的水下文物主要有西東漢之交的“新莽古幣”以及東漢至明代的銅錢七八十種。其中唐開元銅錢有1395枚之多,宋神宗元豐通寶達4041枚、已知宋代銅錢25236枚,明成祖永樂通寶49684枚,還有不清楚年代的銅錢,共計403.2千克。其中瓷器種類主要有青釉、白釉、青白釉、龍泉青瓷和青花等,均產自中國內地的廣東、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和廣西等地民間窯場,多數瓷器產品為中國傳統的外銷瓷器。除出水數量較多的陶瓷器等遺物外,值得注意的是發現數量巨大的中國曆代銅錢,高達14餘萬之多。 [5] 

北礁沉船遺址遺址特點

北礁沉船遺址所在的西沙羣島北礁東北礁盤上,地理位置十分險要。遺址所在地東西長12.5公里,寬4.6公里,橢圓形環礁,多水下礁灘,是西沙羣島北部航行險區。自唐代起,它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 [3]  在唐代被中東阿拉伯船員稱為“中國門”。古代船隻從內外溝暗礁之間的狹道通過時,稍有不慎便會觸礁沉沒。這些歷朝歷代的水下文化遺存,是證明中國最早發現、到達、開發南海的珍貴的文物史料,成為如今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物證。 [6] 

北礁沉船遺址文物遺存

在北礁出水的14萬多枚可辨識錢文的銅錢中,明代早期的“洪武通寶”和“永樂通寶”銅錢多達9.1萬餘枚。明成祖朱棣的“永樂通寶”是時代最晚的錢幣,數量卻是最多的。它們雖經近600年的海浪衝刷和海水浸泡,但銅錢輪廓周正且錢文清晰,基本上是新幣,其表面未有經流通使用留下的痕跡,這與北礁出水的其他時代銅錢有明顯的區別。礁盤上的銅錢,因受到海水不斷衝擊,大都分佈散亂。但膠結在一起的“永樂通寶”銅錢,多數整齊碼放,一些銅錢方孔都對得十分周正,還殘存穿孔的細繩。並且,其間未見其他歷代銅錢混雜,就連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通寶”也不見有。相比之下,其他歷代銅錢則散佈雜亂,且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因流通使用而產生的磨損痕跡。由此可見,北礁銅錢具有特定的時代特徵。 [2] 

北礁沉船遺址文物價值

北礁沉船遺址 北礁沉船遺址
北礁沉船遺址對研究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重要意義,見證了中國與周邊國家、民族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三保太監鄭和於明成祖永樂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間,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巡航、訪問和貿易活動,隨船也攜帶了大量的商品和禮物。由於海外諸國在歷史上對中國貨幣的強烈需求,以及同諸多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交往的實際需要,七下西洋的鄭和船隊也裝運了大量的明代和前朝歷代的中國錢幣。正如與鄭和下西洋的隨行官員馬歡在其所著的《瀛涯勝覽》一書中説道:“番人殷富者甚多,買賣交易行使中國曆代銅錢。”這正是那段重要歷史的真實寫照,印證了古代中國銅錢一直大量輸出海外的歷史事實,凸顯出北礁發現中國古代銅錢所反映的鮮明時代特徵。 [2] 
1974年、1975年、1996年,西沙羣島初始的三次考古調查,因開展時間早、水下遺址破壞少而收穫巨大,北礁出水的大量明初銅錢即是其一。這批數量巨大的洪武、永樂通寶仍是西沙海域與明初鄭和船隊最直接關聯的沉船出水實物,印證着七下西洋的恢弘曆史畫卷。 [2] 

北礁沉船遺址歷史文化

北礁沉船遺址 北礁沉船遺址
北礁出水的明代“永樂通寶”都是未經使用的新幣,並沒有流通使用過,應是官府根據自身開展對外貿易需要,從明代的鑄幣機構或官府錢庫直接調撥出來裝船出海的。數量巨大的“永樂通寶”新錢幣不可能來自普通商家或私人錢莊,因為他們一般只會使用已在市場流通的舊幣,不可能擁有如此之多的新幣。除數量居多的明代錢幣外,還有部分明代以前的各朝舊幣,這可能反映了明代商貿活動中時常出現的一個經濟現象:歷代舊幣仍可以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活動中流通使用,這一現象在一個朝代前期尤為明顯。這與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社會現實需求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也反映出歷代舊幣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依然大量流通的歷史事實。 [2] 
北礁沉船遺址 北礁沉船遺址
唐宋以來,隨着中國古代科技和海外貿易的不斷髮展,中國古代開拓了多條海上貿易通道,海上絲綢之路更成為舉世矚目的一條文化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更是其中極其重要的區段。伴隨着大量的航海活動,中國古代有相當多的船舶及其物品沉沒海洋,形成了無以計數的水下文化遺產,這些沉沒在海洋的遺物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線狀分佈的一處處遺珍,是中國與周邊國家、民族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也再一次證明了早在唐宋時期,中國就有居民在西沙附近生產和生活。 [2] 

北礁沉船遺址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北礁沉船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北礁沉船遺址旅遊信息

北礁沉船遺址地理位置

北礁沉船遺址位於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區中沙羣島辦事處轄區永樂羣島北端,西沙羣島北礁東北礁盤上,南距珊瑚島32海里。 [5] 

北礁沉船遺址交通信息

從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出發,開車到西沙區,路程大約22.2公里,約需40分鐘,到達後在轉成船運到達北礁沉船遺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