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珊瑚島

(中國西沙羣島之一)

鎖定
珊瑚島,位於中國西沙羣島永樂羣島永樂環礁西北部,為中國固有領土,行政上隸屬於海南省三沙市管轄。瀕臨南海主航道,在甘泉島東北2海里、全富島西南4.5海里處。
該島坐落在礁盤西南側,最高點海拔9米。島上週高中低,島內圓心周圍地勢低平為乾涸潟湖演化而來,土壤主要是磷質石灰土,島外圍環繞有沙堤帶。島上沙層厚有淡水可飲用。島上植被繁茂,鳥類眾多。
古代曾有中國漁民建立珊瑚石廟,當代的珊瑚島有駐軍和氣象站,沒有常住漁民。自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9~20日的西沙之戰,因為鄧小平要求乘勝收復三島而被收復 [1] 
中文名
珊瑚島
外文名
Pattle Island
別    名
拔陶兒島
老粗島
老粗峙
行政區類別
海南省三沙市
所屬地區
海南省三沙市
地理位置
中國西沙羣島永樂環礁西北部
面    積
約 0.31 km²
電話區號
0898
郵政編碼
573100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珊瑚
方    言
漢語-閩南方言
經緯度
16°32′14″N 111°36′25″E
居民類型
有駐軍,沒有常住漁民
收復時間
1974年1月19-20日

珊瑚島行政區劃

西沙珊瑚島歷來在廣東省人民政府管轄之下,1988年海南建省,西、南、中沙羣島島礁及其海域劃歸海南省管轄。
現島上有氣象台、航道碼頭等。珊瑚島至少有三十名解放軍官兵駐守。

珊瑚島建制沿革

行政隸屬沿革
西沙羣島上有一處唐宋時期遺址--甘泉島唐宋遺址。
(一)中國人民最早發現和開發這些島嶼礁灘
珊瑚島氣象站新樓
珊瑚島氣象站新樓(2張)
據古藉記載,中國古代政府對西沙羣島的管理始於秦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分全國為42郡,其中南海郡管轄包括西沙羣島在內的整個南海諸島。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粵之亂後,在海南島儋耳、朱崖兩郡,轄南海諸島,並派水師巡視西沙。
南宋周去非在《嶺南代答》(1178年成書)中載:“…東大洋海,有長沙、石塘數萬裏”,此中的“長沙”、石塘”指的就是南海諸島。長沙是以沙島為主的珊瑚島,石塘是以環礁為主的珊瑚礁。
明清時代,中國人民在各島嶼上保留了大量遺蹟。包括在西沙羣島的永興島、金銀島、珊瑚島、東島北島等島礁相繼出土一大批明代和清代的銅錢、瓷器及其他生活用品;還包括在西沙羣島的各主要島嶼上都發現中國漁民所建的古廟遺存。僅趙述島、北島、南島、永興島、東島、琛航島廣金島、珊瑚島、甘泉島就有古廟十四座。
(二)中國政府最早對這些島礁進行管轄、行使主權
中國政府對西南中沙羣島行政管轄和行使主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至遲在唐宋時期,南海諸島就在中國政府的有效管轄之下。
兩漢時,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110年),海南始置珠崖儋耳郡,標誌着中央政權對海南島及南海諸島直接統治的開始。
此後,隨着生產發展和航海技術的進步,我國人民經常航行於南海之上,並在西沙羣島和南沙羣島一帶居住和生產。南海諸島與祖國大陸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歷代統治者對南海和南海諸島的認識不斷加深。
本級建制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繼續對西南中沙羣島及其海域行使主權。
1959年3月24日在西沙羣島的永興島設置“西沙羣島、南沙羣島、中沙羣島、東沙羣島辦事處”。自此政府行政機構開始駐島行使主權,組織開發建設工作,加強對西南中沙羣島島礁及其附近海域和行政管轄。
1969年3月4日改稱“廣東省西沙、中沙、南沙羣島革命委員會”。
1981年10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在永興島恢復設立“西沙羣島、南沙羣島、中沙羣島辦事處”,作為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派出相當於縣級的辦事機構,由海南行政區公署直接領導。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管轄範圍包括海南島內19個市、縣和西沙羣島、南沙羣島、中沙羣島的島礁及其海域。
1988年9月19日更名為“海南省西沙羣島、南沙羣島、中沙羣島辦事處”。仍沿襲相當於縣一級派出機構的行政設置體制,辦事處仍駐西沙羣島永興島。

珊瑚島地理環境

珊瑚島(Shanhu Dao)在北緯16°32′,東經111°36′,位於中國西沙羣島永樂環礁西北部,在甘泉島東北二海里,東西長800米,南北寬400多米。島形略方,近橢圓,面積約0.31平方公里,最高處海拔9米。島周沙堤圍繞,中間低平。島上主要有厚層普通磷質石灰土和硬盤磷質石灰土,草海桐灌叢茂密,北部有一片許樹椰樹高大挺拔,鳥糞資源豐富,且質量好。中國漁民曾在島的西南角建有珊瑚石廟。本島還有飲用水井、氣象站住屋等。島的南部還新闢航道和建有碼頭等。本島珊瑚礁環繞,東北部延伸達1.75海里。
地質
珊瑚島是由海中的珊瑚蟲 [2]  遺骸堆築的島嶼。珊瑚蟲死後,其身體中含有一種膠質,能把各自的骨骼結在一起,一層粘一層,日久天長就成為礁石了。在滿足珊瑚蟲生息的條件下,珊瑚島的形成必須要有水下岩礁作為基座,這就是珊瑚島分佈於熱帶海洋、遠離河口、坐落於海山和陸坡階地上面的原因。
珊瑚島上地勢都較低平,一般海拔3米—5米,島上幾乎都由珊瑚沙覆蓋,只有西沙羣島中的石島礁岩凸起,海拔高達15.9米.由於東北和西南季風的影響,使得礁盤東北、西南兩端浪大波高,水中營養鹽類充足,有利於珊瑚繁殖,故而所有礁盤都向東北西南凸出,島嶼也多位於礁盤東北或西南角上,連同圓錐形海底火山一起高高聳立在幾千米的海底之上。
水文
平均水温不低於20℃,珊瑚在深度不超過80米的清澈海水中生存。海水含鹽量2.7%左右適合生長;在大洋中,當珊瑚樹依靠的島嶼因地殼運動的影響而逐漸沉沒後,珊瑚礁卻因珊瑚蟲的不斷生長而繼續向上發育,造成了環形的珊瑚島。島的中央是海水,周圍是珊瑚礁構成的堤壩,其間有些缺口,如果海底上升,則成為實心的珊瑚島。我國西沙珊瑚島就是這種類型,那裏的珊瑚島已高出水平面十二米多。
氣候
西沙珊瑚島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特點:終年高温。旱雨季明顯,降水集中在雨季。

珊瑚島名稱

清末宣統元年(1909年),李準巡海時發現此處珊瑚極多,因此名之珊瑚島。
西沙珊瑚島
西沙珊瑚島(1張)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公佈名稱為拔陶兒島;
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公佈名稱為珊瑚島;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公佈名稱均為珊瑚島。
中國漁民向稱老粗島,老粗峙。有些外文圖書稱為Pattle Island [3] 
珊瑚島位於甘泉島東北2海里處,是中國固有領土,座標為16°32′14″N 111°36′25″E。

珊瑚島自然資源

氣候水資源
島上利用充足的光照資源和熱量資源,開發太陽能、水利發電系統。島上無淡水飲用水,需要依靠雨水收集系統海水淡化系統、和外界輸送的方式獲得。海水資源豐富,漁業發達。
植物動物
珊瑚島(西沙)守島官兵駐地
珊瑚島(西沙)守島官兵駐地(2張)
島四周沙灘上灌木發育,鳥糞層也多,為永樂羣島最豐磷礦島之一。鳥糞層的存在表示昔日這裏林木眾多。島上還有人工種值的木麻黃、椰樹等,中部有水井一口,在椰樹旁,水甘清可飲,而西部井水受鳥糞污染,有臭味,不能飲用。
其他資源
該島最早由中國人開發,在島上各處均有清代瓷器發現,且多日常用器,如青釉瓷碗、杯等。建築物有小廟一間,在島西南端,乃1934年珠海潭門漁民們建立,內有石神像一具。本島的地理位置、水道和井泉均為全羣島最好的,水域水產也很豐富。本島名產方參,存西沙享譽數十年之久。

珊瑚島人口民族

西沙珊瑚島由海軍部隊駐守,西沙衞士就駐守在永興中建、珊瑚、琛航等7個島礁上。由一個海航團和一個守備團負責西沙羣島的保衞工作,兵力3000多人,還未有原著居民居住。

珊瑚島政治

珊瑚島由於地理位置良好,又有井水,1938年為法國人侵佔,其又被日本攻佔。1947年1月,法國海軍部隊登陸該島,經中國抗議撤走。1956年4月,越南佔領該島,到1974年1月因我國抗擊撤走。

珊瑚島經濟

珊瑚島外到處都有優良天然的海濱浴場.這裏終年皆夏,水温晝夜温差不大,海水潔淨。
漁業發達,海南地區漁民世代在捕魚期來此捕魚。

珊瑚島社會事業

醫療基礎設施
島上建設日益改善,氣象台、航道碼頭,建築物興建而起。部隊醫療、道路、生活基本保障。

珊瑚島歷史變化

它國侵佔
珊瑚島 珊瑚島
珊瑚島地理位置良好,又有井水,1938年為法國人侵佔,其後,又被日本攻佔。1947年1月,法國海軍部隊又在該島登陸,經中國抗議才撤走。 [4] 
1956年南越又侵佔該島,直到珊瑚島自1956年4月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又佔領了甘泉島金銀島
奪回該島
1974年1月20日中國才奪回該島:1月19-20日的西沙之戰,因為鄧小平要求乘勝收復三島而被收復。1月19日國防部長葉劍英和總參謀長鄧小平指揮西沙海戰、在總參作戰部指揮室坐了一天,19日大勝趕跑了南越軍艦。——鄧小平當時起了特別作用上海電視台錄製的上海紀實頻道節目《1974西沙之戰(上下集)》(下集)倒數第三分鐘(即第21分鐘半)時任海軍副司令的孔照年講述:
當時大家沒去想奪回三島問題,是鄧小平首先提出繼續擴大戰果,收復被南越侵略軍非法侵佔的珊瑚、甘泉、金銀島,於是20日下午電令廣州軍區許世友司令員開戰奪島,一舉收回了西沙永樂三島,把南越勢力趕出西沙羣島核心區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