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

鎖定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舊址,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海河南岸大沽塢路27號,清光緒六年(1880年)建造。 [3]  現為天津市船廠所在地,與大沽口炮台相距僅 1.5 公里。舊址沿海河呈長方形分佈,現存甲塢、輪機廠房各一處,佔地 46000 平方米。 [2] 
2013年1月,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3]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
地理位置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海河南岸大沽塢路27號
景點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區域面積
46000 m²
建    於
1880年5月
相    關
直隸總督李鴻章為修理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歷史沿革

資料圖 資料圖
1880年,由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根據北洋水師修理艦船的需要而建,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六塢,最大的可容2000噸船隻進塢修理。
1890年後,除修、造 艦船外,開始生產軍火。在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期間,它在承修損壞的部分船艦的同時,繼續趕製軍火,與北洋水師愛國將士一起,為抗擊外來侵略、捍衞民族尊嚴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00年,被八國聯軍侵佔,後歷經北洋、民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1913年,更名“海軍部大沽造船所”。
1949年1月,大沽船塢回到人民手中。
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 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
1954年8月,為適應國民經濟和水運事業的發展, 便於集中生產指揮,劃歸新河船廠,取消大沽塢的建制。北洋水師大沽船塢是繼福建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塢後中國近代第三所造船廠,是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廠和重要的軍火生產基地,是北方近代工業文明的發祥地。它是中華民族抗擊外侮、保家衞國的歷史見證,是中國近代百年曆史的縮影。 [2] 
大沽船塢創建已有120餘年的歷史,是繼福建馬尾船政局、上海江南船塢之後,中國第三所近代船舶修造廠,也是中國北方早期的近代軍械製造廠。 [1]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保存現狀

舊址現存甲塢、輪機車間各一處,乙、丙、丁、戊、己五個船塢現已淤塞被填埋。甲塢南北長128米,東西寬26米,深6.5米,原有的塢壁木樁已改為混凝土,塢門由原來的雙扇木質擠壓式對口塢門改造成鋼質浮箱式塢門,保存完好,仍是該船廠維修船隻的主要設施。輪機車間是舊址所保存下來的一座原廠房建築。
上世紀70年代,輪機廠房停用。磚木結構,溜肩形高封山牆,屋頂呈雙脊形,鋪灰色泥質瓦。建築開間19.77 米,進深14間,長55.26米。輪機車間的破壞相對比較嚴重,但建築的整體形制大致保存了下來, 依然可以從中窺見當年工廠的大概情形。牆體的磚塊有所鬆動,多處存在破損。
舊址圖片 舊址圖片
由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部分牆體倒塌,更換為紅磚,建築內牆壁還保留 有原來的青磚。門窗部分毀損嚴重,安裝在窗框上的玻璃已全部損壞,多扇門已不復存在。屋面部分殘損較嚴重。檐口瓦片部分缺失,瓦筒有部分掉落,屋頂結構已不堅固,存在塌陷和透天,有安全隱患。內部結構保存相對比較完好, 屋頂桁架結構存在兩處十字支撐斷裂。內部樑柱保存也相對完整,只有柱礎部分推測為後來為了防潮而加築了混凝土。內部地面已露出了土質地層,原有鐵 軌在塵土的掩埋下隱約可見。空間結構還保持了過去的形態,前部有一小室, 功能不詳。輪機車間內還保存了鋼柱8根,為八邊形柱,邊長 90 毫米,柱長 510 釐米,柱頭和柱礎為正方形,邊長分別為 43 釐米、30釐米。 [2]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榮譽稱號

2013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1月,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