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斗

(漢語詞語)

鎖定
北斗,漢語詞語,拼音是běi dǒu,意思是北斗星,出自《春秋·文公十四年》。 [1] 
中文名
北斗
拼    音
běi dǒu
釋    義
北斗星
出    處
《春秋·文公十四年》

目錄

北斗星象

北斗即北斗星,當先民們仰望星空時,看到了這七顆星像是古代舀酒的鬥形,故起名北斗。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北斗成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似乎都是隨北斗指向而來臨,北斗成為天地萬物化生的中心。 [1] 

北斗釋義

  1. 北斗之神。
  2. 北斗七星排列成鬥勺形,因以喻酒器。
  3. 喻帝王。
  4. 喻受人景仰。
  5. 指所景仰之人。
  6. 二十八宿中的鬥宿,為北方玄武七宿之首。
  7. 冠名。

北斗出處

《春秋·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南朝 梁 沉約《夜夜曲》:“河漢縱且橫,北斗橫復直。”清黃遵憲《早行》詩:“東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點兩點星。”
劉向九嘆·遠逝》:“北斗為我折中兮,太一為餘聽之。”
《楚辭·九歌·東君》:“操餘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 洪興祖 補註:“此以北斗喻酒器者,大之也。”明 王錂春蕪記·慶壽》:“樂奏《南薰》,尊傾北斗宴昇平。”清曹寅《廊前玉蘭》詩:“卻傍青霄慚槖筆,誰傾北斗浥瓊枝。”
《晉書·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鬥為人君之象,號令之主也。”後因以喻帝王。明梅鼎祚《玉合記·宸遊》:“願陛下永固南山,億萬歲遙承露掌;祈海內常依北斗,三千界盡上春台。”
《新唐書·韓愈傳贊》:“自愈沒,其學盛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後用以喻受人景仰。清 管同《祭檀默齋明府文》:“君身黃泉,君名北斗。”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眾星何燦爛,北斗住延安。”
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 朱熹 集傳:“箕、鬥二星,以夏秋之間見於南方。雲北斗者,以其在箕之北也。”宋孫奕 《履齋示兒編·正誤二·東壁東井南箕北斗》:“二十八宿以四方為名者,唯井、壁、箕、鬥四星而已……箕、鬥是人日用之器,相對而言,箕在南而鬥在北,故曰南箕、北斗也。”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北斗,道冠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