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張村

(陝西省西安市高新區下轄村)

鎖定
陝西北張村位於西安市東南的長安區興隆鄉,距離市區約30多公里,是秦嶺北麓灃河邊上的一個村落。北張村原名御紙房曾用名北張鎮。明清兩代, 子午古鎮,杜曲古鎮,王曲古鎮,灞橋古鎮,三橋古鎮,郭杜古鎮,斗門古鎮等七鎮合成為長安八鎮。今天的北張是個村子,很少有人知道,它明清時期是西安府長安縣最著名的八大古鎮之一。灃河西有個以賣麪皮聞名的秦渡鎮人們都知道其實,在灃河東岸還有個秦杜鎮,這個秦杜鎮有人説就是今天的北張村。過去通過“廣濟橋”與户縣相連。北張村中心十字有建於明代、南北相對的兩座大戲樓和城隍廟,每逢廟會,眉胡、秦腔就對着唱。北張村為傳統造紙作坊集中地,其所產“長安宣紙”歷史悠久,據説,這裏曾是唐代的“貢紙”產地。今老法造紙幾乎失傳,2002年,造紙老技師張逢學被請到美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民俗藝術節表演古法造紙,一時“北張紙貴”,一張紙賣到了10美元!今天,其子張建昌繼承了這一傳統技藝。
中文名
北張村
別    名
北張鎮
行政區類別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興隆鄉
所屬地區
中國西北
下轄地區
北一村,北二村,北三村,北四村
政府駐地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興隆鄉
電話區號
029
郵政編碼
710117
氣候條件
適宜
著名景點
南北戲樓,城隍廟
方    言
陝西方言
村    藝
造紙
村    西
灃河
村    南
終南山
村東北
細柳鎮
標誌性建築
城隍廟

北張村基本情況

一、北張村地址
陝西北張村位於西安市東南的長安區興隆鄉,距離市區約30多公里,是秦嶺北麓灃河邊上的一個村落。
北張村村名來歷
唐王石碑 唐王石碑
傳説1、
北張村自漢朝至唐朝時期之前都叫御紙房,而在初唐時期由於連年戰亂,唐王李世民派遣大將軍李靖掌管御林軍,為防敵軍越蜀道之險,翻秦嶺終南山山脈自西南向東北而攻打首都長安,長安是當時整個唐王朝的經濟政治軍事中心,此地西南方向就是秦嶺有名的山脈終南山,翻終南山越灃鎬兩河之後可以説是一馬平川,而想攻取長安必渡灃鎬兩河再者北張村所在地區在灃河邊是通往京城的咽喉要寨。所以李靖當時把軍隊駐紮在這個地方,在古代駐軍的地方稱“裏”而北張村就是當時長安有名的“哨裏”,主要任務就是觀察預防終南山以北的軍事情況和更好的監督這一代紙農的造紙情況,故起其名為“北張裏”。
傳説2、
北張村 北張村
最早“網開一面”這個成語的典故來源於北張村。英雄一世的漢武帝愛好狩獵,灃河一帶的北張村過去也是皇家狩獵場。漢武帝狩獵時,會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張開大網,將獵物的活動範圍收在大網中,再進行獵殺。不過皇帝也有好生之德,為了不將所有珍禽異獸趕盡殺絕,有時皇帝會在南邊張開網,也有時會在北邊張開網,一部分聰明的動物總能逃生,傳説北張村、南張村的地名由此而來。民間還傳説:南、北張村為西漢時期皇家組織捕捉飼養動物的居住點,後來逐漸形成村莊。北張古鎮悠久的歷史不僅在百姓中口口相傳,民間也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南張村戲樓台上鑲有一塊唐永徽年間的村志碑石,上面就詳細地記載着這段故事:“天有好生之德,人當效之,網開一面,不絕珍禽異獸。南張一面,放南山之鹿,北張一面,放灃濱之麋。”
直至明朝後期這一代因造紙業發展迅猛,經濟提升,從而廢除“北張裏”名稱,改其名為“北張鎮”。解放後因手工造紙業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而北張鎮受到周圍秦鎮,細柳,等鎮的經濟發展排擠,改鎮為村,也就是現在的北張村。
北張村村的造紙技術
北張村 北張村
“倉頡字,雷公瓦,灃出紙,水漂簾。”流傳下來的北張村民謠,證實了北張村所在的灃河一帶造紙的歷史悠久,也描述了最早紙的誕生。張逢學解釋説,天下雨時,河水暴漲,山中有些樹木和麻類等含有大量纖維的植物被帶入河中,在自然原始鹼和水的作用下變成稀薄的原始紙漿,漂到岸邊廢棄的竹門簾或樹枝上聚集,太陽曬乾後揭下來,就是一張自然紙。北張村的造紙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蔡倫時期,到了唐朝,因為京畿地區大量需求紙,這裏的造紙技藝得到鼎盛發展,紙張遠銷到朝鮮、日本等國。那時北張村的宣紙可是當時唐朝幾個造紙地的御用首選品。解放前,北張村手工造的白麻紙曾風行延安,解放區和西安地區的報紙大量使用這裏出產的紙;“人民公社”時期,灃河邊的北張村幾乎家家造紙,公社將工匠集中起來統一生產,由供銷社統一銷售用作包裝紙。當先進的造紙機器以每分鐘900米乘以8米多寬的速度在生產線上出紙時,北張村的紙匠依然年復一年地重複着這些延續了1900多年的古老的造紙工序,每天大約能造出十三四刀紙(100張/刀)。在現代化機器造紙的衝擊下,傳統手工紙的市場急劇萎縮,北張村古老的手工造紙技術面臨着十分尷尬的局面,2014年北張村僅剩6户手工作坊。村頭二道橋還有個打漿作坊,這是過去全村人打紙漿的地方,2014年村子裏造紙的人少了場地也就不用了。現在造紙的人最有名的就屬北張村的張逢學老先生。
北張村的南北戲台
北張村 北張村
“南頭唱秦腔,北頭唱眉户。”老人們説,北張古鎮的人們最愛高唱對台戲,這是從清代延續下來的一個傳統。2014年,經過重修的長安北張村南戲樓煥然一新,近千羣眾再次坐在台下看戲。“對台戲”一詞,據史料查詢由此而來。
北張村 北張村
V V
北張村是長安區興隆街辦一個有近萬人口的大村。盛唐時期,該村為為國家造紙的窯坊,後形成了村落,明代形成集鎮,村上建有南北兩座戲樓,分別建於明、清時代。西安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早些年進行文物普查時説,兩座戲樓,南北對稱,形制大致相同,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其前檐檁下的斗拱雕刻和檐柱上的木雕,除了有龍首、鳳首外,還有象首,這在戲樓木雕中較為罕見
北張村城隍廟和百神堂
北張村 北張村
北張村的城隍廟就建在北張村村中央與其南戲樓相對而立。百神堂就在北張村北二的街道上。
北張村 北張村
北張村 北張村
而此城隍廟是屬周圍如南張村,安豐,黑牛坡,賀家村,史漁寨,等十幾個村莊唯一一座城隍廟,年年過年時候年三十吃過年夜飯就可以看十里八鄉的人成羣結隊的把城隍廟和百神堂圍得水泄不通,為來年祈福。
北張村的社火
北張村社火 北張村社火
社火是我國民族民俗文化的寶貴遺產,取自民間故事,深受羣眾歡迎,各地
社火不同,風格各異。
北張村社火藝術有芯子、平抬、亭子、馬社火、走社火等數十種形式,風格各異、獨具特色,其中不少形式和周秦漢唐文化有着血緣關係。社火這種街頭藝術在長安農村較為普遍,北張村的社火,以彩亭著稱,造型美觀,玲瓏剔透,飾以粘接磁碟,可謂一絕;另有紙紮鳥獸花卉、彩台、旱船、高蹺、大頭娃娃等上百種表演項目,豐富多彩、各顯千秋。
北張村的社火子以,高、懸、奇、巧著稱。它的結構是人們依據力學原理,採用鋼筋鐵柱鍛造出高低不等的框架,下端橫焊約五寸長的腳踏貼片,用於幼童踩踏站立,經過服飾裝飾整修,穿上戲裝後使人不易看出破綻和機關。芯子由三部分組成,一種叫杆,也有叫钁,也稱筒子。它是芯子的支撐部分。杆有單口和雙口之分,單口杆上只接一個腰扎子,雙口杆上同時接兩個腰扎子。另一種叫卡子,它是用來接套在腰扎子的上端,專門綁紮孩子的芯子,有掛的、爬的和站的幾種不同形式,杆和卡子只是芯子藝術的輔助部分,所以多年來變化不大,不斷變化和更新的是接在杆和卡子中間的這部分,羣眾叫它腰扎子,也叫出手芯子,它形式多樣,有刀槍、犁、紡車、扁擔等生產生活和戰鬥工具的芯子,也有鳥獸、花樹、鞦韆等芯子。其藝術的核心和精華,按其形態可以分為吊芯子、轉芯子、翻筋斗芯子和高抬芯子,有了這部分芯子,在表演時就可以變幻無窮,扮演戲劇小説故事、山水人物與飛禽走獸了。每到鬧社火時看社火的人就會把北張村圍得擠都擠不出去。

北張村描寫文章

北張村頌(組詩十七首)
劉磊樂(夕陽斷橋)
(一)村址
洶湧灃河水,馳騰北流暢。
問其源何處?秦嶺灃峪膛。
匯流至渭水,浩瀚達咸陽。
八十二公里,西設長安防。
堤綠灃惠渠,蕩溉千里壤。
頤養世萬民,取水美酒釀。
兩流夾大村,造紙遠名揚。
街巷掃眼過,家户紙遊牆。
(二)村藝
政府重環保,官民護擁黨。
從而紙廠棄,村民皆從商。
村中蔡倫廟,代代續魂香。
千年造紙藝,唯此質感強。
造紙為古業,今餘兩人搪。
異鄉人來此,步止造紙坊。
現今造紙人,唯剩老漢張。
嘆其手藝高,稱其為能匠。
(三)名揚
詳問紙原料,工藝及制方。
手藝不外傳,祖訓莫敢忘。
奧運吉祥年,政府來村訪。
為保古藝存, 拜過老漢張。
邀約至京都,單設祥雲房。
從此村名勝,遺產列華章。
奧運會開幕,演其為世賞。
將吾北張藝,光耀世界揚。
(四)紫禁城
村中坐古堡,紫禁城名響。
相傳髙祖建,縮版明城牆。
村民收入翻,安間改樓房。
土牆變金壁,舊景化塵揚。
(五)戲樓
明代兩戲樓,南北各一坊。
昔日古會集,演繹名流腔。
而今添古面,拆除險偽怏。
民昌復古跡,添彩加固防。
(六)城隍廟
堡子建社廟,駐基村中央。
樑柱千年木,一百零八方。
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
大門日夜開,應人求壽康。
正中安大神,金身武城隍。
日月香滿爐,蠟火放福光。
(七)名吃
逢年豐收季,谷糧皆滿倉。
吾鄉有名吃,萬里名俱揚。
君問有何名?待我來細唱。
秦鎮米麪皮,肉夾饃飄香。
城區加盟店,滿街溢芳香。
邀親聚朋時,提壺黃酒坊。
與其對斟飲,不醉不還鄉。
嚐遍天下食,唯鮮家獨香。
(八)觀音藥王洞
東門立觀音,祈福報上蒼。
求子心切拜,來年家添綱。
北三藥王洞,落村福貴莊。
眾民皆長壽,身似鐵如鋼。
(九)商業
四九解放前,北張鎮署鄉。
街貌尚繁榮,嗖有外來商。
村中財神堂,保業萬世昌。
宣紙按刀賣,一刀一百張。
(十)村名來歷
唐皇統天下,營中有名將。
李靖擇伏地,駐軍於此方。
巧擋東襲敵,立哨灃水滂。
決勝千里外,拔營斬賊將。
遺下石碑誌,名曰《裏北張》。
村稱由此起,千年留名芳。
(十一)漢皇遺址
漢高祖遊獵,南鄉設巧防。
建林兼捕獸,界疆定北張。
帝有好生德,縱鹿南山上。
植林至秦嶺,放糜渭濱藏。
(十二)村西京畿地
村西跨河界,鎬京緊連疆。
平等寺對座,靈台放佛光。
臨河石井鎮, 鍾馗此地長。
皆知灃水處,中國詩詞鄉。
北張距此地,緩行一柱香。
天下墨客至,必贊此風光。
(十三)村南終南山
吾村向南望,唯有山景暢。
道教始源地,老君講道堂。
古今文人集,抒發豪情殤。
畫客看此景,筆墨隨風揚。
五柳先生言,隱此避世娼。
稱頌終南山,摩詰滿腹腔。
(十四)村東細柳鎮
村位東北角,柳枝綠路旁。
北張人入城,此鎮必過往。
鎮中有名校,培育國棟樑。
長安第四中,年年皆有榜。
敢問此地名,細柳鎮君賞。
四方互照料,經濟日崢方。
(十五)村貌
再望吾鄉故,北張領頭羊。
致富先鋪道,水泥路接壤。
每逢年關到,鑼鼓震天響。
龍旗悠揚飄,熱鬧聲沸揚。
(十六)北張社火
八鄉鬧社火,復屬吾村強。
紅臉關公爺,青龍刀斬將。
武松醉打虎,夜上景陽岡。
桃源盟誓發,結義劉關張。
民間藝術展,老外皆慕仰。
子孫承祖脈,古藝永不荒。
(十七)收題
經濟發展快,萬事皆隨黨。
靜看吾村貌,勝景多神往。
如今逢盛世,我為北張唱。
少輩願協力,再創新輝煌。
如今面拆遷,即刻離家壤。
為報養育恩,獻題頌故鄉。
北張頌
昔日京畿地,良田金玉壤。
今日長安區,西安富貴鄉。
西部有大村,明代裏北張。
遠古聚落早,漢皇圍獵場。
帝有好生德,遊獵巧設防。
南張網一面,縱鹿南山向。
又於北張網,放麋渭濱藏。
唐代石碑傳,取名謂北張。
吾家在北張,故土情意長。
農耕又造紙,兩業皆興旺。
村風尚淳樸,千年魚米鄉。
南山為屏障,渭水北流長。
西鄰傍灃水,東流北郊渠。
細柳東北望,有事也好幫。
姚秦西南渡,豐京緊連疆。
河西有靈台,仙蹟延佛光。
村東灃惠渠,堤柳綠兩行。
長安古八鎮,史載有北張。
壯麗城隍廟,矗立村中央。
南北兩戲樓,古會對台唱。
街南老君庵,玉清觀名芳。
村角有古堡,紫禁城名揚。
相傳明代建,史考源不詳。
四九解放時,鄉署駐北張。
四鄉北張鄉,先後理政忙。
吾村文脈遠,家家造紙坊。
手工蔡倫紙,户户有工匠。
政府今重視,遺產列華章。
北京奧運會,定為展示房。
祥雲小屋演,為國添榮光。
看看我北張,勝景多神往。
君為北張頌,我為北張唱。
當今逢盛世,再創新輝煌。

北張村北張村名人

北張村鄒聖周

鄒聖周(又名鄒德忠),
鄒聖周 鄒聖周
男,1928年11月出生於長安縣細柳鄉(現長安區興隆街道辦事處)北張村,中共黨員。1949年7月在長安縣參加革命工作,歷任鄉長、副區長、公社社長、縣法院副院長、縣司法局副局長、縣人大常委會政法委主任、調研員等職,1989年10月離職休養。離休後繼續關注國家大事,著文作詩百餘篇,謳歌當今盛世與和諧社會,在全國、省、市、縣獲獎十餘次。其代表作有:《祖國頌》、《高歌頌黨》、《北張村-中華造紙術頌》等,在陝西地方誌、陝西詩詞、西安晚報、西安日報、西安地方誌、長安詩詞、西安政協、西安老幹部工作網、長安開發報等刊登,並被《祖國好-華語文學藝術文集》、《中華頌全國文學藝術精品集》、《炎黃詩書畫藝術精品集》等收入。他熱愛自己的故鄉,20多年來多方查閲史料、調查訪問,與鄉友撰寫村史。建國60週年之際寫下了《祖國頌》、建黨90週年之際又寫下了《高歌頌黨》,抒發了他愛黨、愛國、愛故鄉的赤子情懷。

北張村劉磊樂

劉磊樂 劉磊樂
劉磊樂 [1]  ,筆名:夕陽斷橋,男,1990年11月生於西安市長安區興隆鄉北張村,中共黨員,先後就讀於陝西師範大學英語專業、西北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現為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詩歌學會會員,供職於陝西省委政法委《陝西日報》雜誌社。自14歲在《南陽晚報》發表處女作以來,至今已在《人民日報》(海外版)、《陝西日報》、《知音》、《當代青年》、《意林》、《青年文摘》等報刊發表各類作品1000篇(首),並多次獲獎。其中,詩歌《父親的手》獲人民文學出版社優秀作品獎、《影響力人物》雜誌社優秀作品獎,詩歌《故鄉》獲中國散文學會、華夏作家網全國徵文大賽二等獎。《北張村頌》 [2]  獲陝西省第六屆家鄉杯詩歌徵文第二十六名著有社會紀實校園作品集《高中》、散文集《夕陽文集》、詩集《夕陽下的詩集》、長篇小説《高三那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背後的陰謀》、《此情可待成追憶》等。

北張村張鋒學

張逢學老人是現在唯一一個能完整熟練掌握長安古法楮皮紙抄造技藝的老藝人,他於2009年被中國文化部正式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
,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
張逢學,男,1939年9月生,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農民。從小跟隨家人學習古法楮皮紙製造技藝,一生從事古法造紙事業不曾中斷。於2008年被陝西省文化廳授予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並在2009年被中國文化部授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年近70歲高齡的張逢學老人在奧運會祥雲小屋為全世界的參觀者介紹中國故事,現場演示長安古法楮皮紙抄造過程。獲得了中外遊客的一致好評,使全世界遊客得以目睹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的全過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