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宋官窯弦紋瓶

鎖定
北宋官窯弦紋瓶是北宋時期的官窯瓷器,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 
北宋官窯青釉弦紋瓶,高33.6釐米,口徑9.9釐米,足徑14.2釐米。瓶洗口,長頸,圓腹,高圈足,圈足兩側各有一長方形扁孔可供穿帶。頸至腹部凸起7道弦紋。通體施青釉,釉層肥厚。器身佈滿大片紋,縱橫交錯。仿漢代銅器式樣,線條簡潔雅緻。 [1] 
北宋官窯弦紋瓶仿漢代銅器式樣,凸起的弦紋增強了器物的裝飾性。釉色給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質美感,是宋代官窯瓷器的代表作品。2013年8月19日,國家文物局將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2] 
中文名
北宋官窯弦紋瓶
館藏地點
北京故宮博物院
所屬年代
北宋
出土地點
清宮舊藏
文物類別
瓷器

北宋官窯弦紋瓶文物歷史

北宋官窯弦紋瓶是宋朝時期瓷器,原屬於清宮舊藏。官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有北宋、南宋官窯之分。北宋官窯存世年代為北宋後期宋徽宗政和年間,一燒製青瓷為主,窯址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後北宋官窯隨北宋的滅亡而終結,宋高宗南渡後另設窯燒造,稱為南宋官窯。 [3-4]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 

北宋官窯弦紋瓶文物特徵

北宋官窯弦紋瓶細節圖 北宋官窯弦紋瓶細節圖
北宋官窯弦紋瓶高33.6釐米,口徑9.9釐米,足徑14.2釐米。折沿,直頸,鼓腹,有圈足。瓶洗口,長頸,圓腹,高圈足,圈足兩側各有一長方形扁孔可供穿帶。頸有兩道凸弦紋,頸腹間有一道弦紋,腹部有三道弦紋。通體施青釉,釉層肥厚。器身佈滿大片紋,縱橫交錯。仿漢代銅器式樣,線條簡潔雅緻。釉色厚瑩潤亮。器口邊緣部分,由於釉汁下垂,釉層較薄透出黑色胎骨,略泛紫色,底足露胎部分,則呈黑色,有“紫口鐵足”之説。器身有縱橫交錯的紋片。 [5] 

北宋官窯弦紋瓶創作技巧

北宋官窯弦紋瓶細節圖 北宋官窯弦紋瓶細節圖
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面,既無雕飾和彩繪,使用凹凸直稜和絃紋裝飾。在傳統的石灰釉漿裏,添加了含有氧化鉀的毛竹灰,生成石灰——鹼釉。這種釉在高温下就出現了細微的氣泡,攢聚浮現在釉面上;釉內的石英晶體對光線的折射和反射出現的光潔又使釉面形成青色的質感;釉面上的大小紋片是由於胎和釉在高温下因膨脹係數的不同,冷卻後出現的開裂紋,古代工匠利用錯落有致的開片,形成一種裝飾釉。這種裝飾主要出現在宋代官窯、哥窯、汝窯青瓷表面。或稱“開片”、“龜裂”。官窯的胎體里加入了適量的含有豐富氧化鐵的紫金土,形成了灰黑色的胎體,燒造後胎體裏的鐵變成了黑色。故形成了的“紫口鐵足”。 弦紋是刻劃出的單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線條,排列在器物的頸、肩、腹、脛等部位。由於使用工具及處理方法不同,弦紋的形狀也不盡相同,有凹凸、粗細、尖方、圓弧等不同形狀,還有單線與複線之分。表現手法有彩繪、堆貼等。 [1]  [6-7] 

北宋官窯弦紋瓶文物鑑賞

北宋官窯弦紋瓶高圈足兩側各有一長方形孔,這也是仿漢代銅壺式樣的遺蹟,在圈足上開孔,便於用來穿繩繫帶以作提攜之用。這種古風凝重的背後,透顯出的是絲生活的氣息。 [8] 

北宋官窯弦紋瓶文物價值

北宋官窯弦紋瓶仿漢代銅器式樣,釉質出眾,是宋代官窯瓷器的代表作品。為傳世官窯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 [5] 

北宋官窯弦紋瓶發現環境

清宮舊藏,即從明清時代便珍藏於故宮(當時皇宮,今故宮博物院)的文物。 [9-10] 

北宋官窯弦紋瓶保護措施

2013年8月19日,國家文物局將北宋官窯弦紋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2] 

北宋官窯弦紋瓶歷史逸事

雍正皇帝曾多次把玩北宋官窯弦紋瓶,特別鍾愛這件弦紋瓶,曾在雍正七年(1729年)詔命管理窯廠事務的淮安關監督年希堯仿燒此瓶。 [8] 
參考資料
  • 1.    官窯青釉弦紋瓶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9-11-12]
  • 2.    北宋官窯弦紋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04-14[引用日期2016-04-14]
  • 3.    張書珩,劉慕.圖文版中國著名博物館 上:遠方出版社,2006年4月:19
  • 4.    張可,張再萌,墨禪.時代少兒人文叢書·發現中國 古代中國文化藝術: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09:162
  • 5.    高大倫,蔡中民,李映福.中國文物鑑賞辭典:灕江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62
  • 6.    柯煥德,黎麗明.中國的文物:廣州出版社,1997.11:18
  • 7.    曹淦源,巴德偉.陶瓷紋樣鑑賞:印刷工業出版社,2012.06:197
  • 8.    故宮博物院編.宋代官窯導讀:紫禁城出版社,2010.09:50-53
  • 9.    單霽翔.甲午集:故宮出版社,2015.09:476
  • 10.    雷國強,李震著.《琢瓷作鼎 古代龍泉青瓷香爐製作工藝研究與鑑賞》:中國書店,2016.0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