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起源於1954年成立的航空冶金系,2001年建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下設材料科學系、材料物理與化學系、材料加工工程與自動化系、高分子及複合材料系。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微納米技術和材料結構失效與安全工程2個自主設置學科博士點。 [1] 
中文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類    別
大學
所屬地區
北京
主要院系
材料科學、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加工工程與自動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簡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院下設材料科學、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加工工程與自動化、高分子及複合材料等共四個系,擁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失效分析專家鍾羣鵬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徐惠彬教授、張濤教授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王華明教授為代表的一流師資隊伍,尤其是年輕學科帶頭人的力量非常突出。現有教授38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6名),67%的教授年齡在50歲以下,副教授38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近70餘名,其中超過一半擁有國外留學的經歷。全院師生員工團結一致,積極進取,鋭意改革,有很強的凝聚力,近幾年在學科建設、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步,2001年在北京市建黨八十週年的表彰中學院黨總支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是北京市高校系統中唯一獲此殊榮的院系級單位。該院承擔了國家及國防“973”重點項目、“863”高科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和重大項目、國防預研等多項課題,“九五”期間經費額度超過了3800萬元。“十五”發展速度更明顯加快,顯示了雄厚的發展潛力。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餘項。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發明獎9項,部委級(省部級獎)一等獎、二等獎40餘項。在先進結構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能束流表面工程、材料的失效分析與預測預防、高分子及複合材料等研究方向已達到或接近國內外一流水平。張濤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2005年獲得教育部創新團隊稱號。學院擁有以北京市聚合物基複合材料重點實驗室、特種功能材料與薄膜技術重點實驗室、民航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材料服役與失效重點實驗室等多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多個先進實驗室和一大批一流的實驗設備。
學院設置金屬與陶瓷材料、電子信息材料與材料設計、材料加工工程與自動化、腐蝕與表面工程、高分子及複合材料五個培養方向。本專業按一級學科寬口徑培養人才,低年級執行統一的教學計劃,除數、理、化、機、電及外語、計算機課程外,還開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工程材料的力學性能、現代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等大類專業基礎課。高年級按以上培養方向組織教學,主要專業課程有: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材料設計與計算機應用、納米材料、金屬與陶瓷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計算機控制與仿真、材料腐蝕與控制技術、複合材料學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對外合作

材料學院與英國倫敦大學QueenMary學院、英國曼切斯特大學材料系、英國拉夫堡大學實行聯合辦學,凡在該院就讀的學生,均可採用3+2(國內三年,國外兩年)或2+3(國內兩年,國外三年)兩種模式到QueenMary學院就讀,畢業合格後授予倫敦大學工學碩士學位證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系設置

材料科學系
材料科學系成立於2001年,其前身為始建於1954年的北航航空冶金系“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專業,1978年建立碩士點,1990年建立博士點,1998年設立博士後流動站。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服役與失效、結構完整性和安全評估、金屬智能材料、磁性功能材料與晶體生長、生物醫用材料、非晶和高熵合金、低維電/磁功能材料等。
材料物理與化學系
材料物理與化學系成立於2001年,其前身為始建於1954年的北航航空冶金系“腐蝕與防護專業”,1981年建立碩士點。1999年建立“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點。目前材料物理與化學系包括材料物理中心和材料化學中心。
材料化學中心成立於2001年,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能源材料化學、環境材料化學、納米材料化學、應用電化學、材料失效與環境穩定性、表面防護技術與表面工程等。
材料物理中心於2010年由金屬物理、納米材料和計算材料學等方向組建而成,2013年獲批成立“納米材料與技術”教育部目錄外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納米材料與技術、計算材料學、無機非金屬材料、能源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基因組工程等。
高分子及複合材料系
高分子及複合材料系成立於2001年,其前身為始建於1954年的北航航空冶金系“非金屬材料與工藝”專業,是國內最早開展航空非金屬材料教學、研究及應用的單位之一,下設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工程塑料和複合材料工藝四個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設計合成與表徵、功能高分子、結構/功能一體化複合材料等。
材料加工工程與自動化系
材料加工工程與自動化系成立於2001年,其前身為始建於1954年的北航航空冶金系“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專業,1978年建立碩士點,1990年建立博士點;1998年獲“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進材料激光輔助合成、激光表面改性與激光加工、高性能金屬零件激光直接成型快速製造、凝固理論與特種鑄造合金新材料、材料加工過程計算機控制與仿真、材料加工過程自動化控制、熱障塗層材料與技術、高温及超高温金屬結構材料、薄膜與低維材料技術等。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中心

材料失效分析及預測預防研究所
材料失效分析及預測預防研究所主要從事機械裝備失效分析預測預防研究。本研究所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4人、博士後1人,研究所內具有博士學位者6人,已形成一支具有高學術水平的穩定的學科梯隊。研究方向主要有:機械裝備的失效分析、材料的疲勞斷裂、材料在環境作用下的失效行為、安全評估和風險評估應用研究、數據庫和專家系統等。在進行應用基礎研究的同時,致力於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研究所先後承擔了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事故分析若干項,如三峽工程“九三”重大傷亡事故原因分析、某型號發動機葉片斷裂原因分析等。本中心承擔的課題主要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國防軍工環境試驗與觀測“十五”計劃重點項目等縱向研究項目,以及為企業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橫向研究項目,如催化裂化裝置軸流主風機葉片斷口和裂紋分析、港口大型機械安全評定技術研究等。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教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是我校1954年建立早期院系之一,是我國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材料類院系。材料作為21世紀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在國家科學研究、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材料學院擁有從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條件。五十多年來為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及其他領域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學院有材料科學、材料加工工程與自動化、高分子及複合材料、應用化學、環境工程五個系和化學實驗中心。擁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失效分析專家鍾羣鵬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徐惠彬教授、張濤教授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王華明教授為代表的一流師資隊伍,尤其是年輕學科帶頭人的實力非常突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教育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環境工程三個一級本科專業,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學、信息功能材料、應用化學、環境工程及高分子物理與化學七個碩士點,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及材料物理與化學三個博士點,其中材料學為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進入全國材料領域前八名。同時還擁有一個博士後流動站。每年招收碩士生220餘名,博士生50餘名。
研究生就業
北航研究生去向基本分為繼續深造、出國深造及就業。北航研究生就業相對較為理想,進入系統內及大中型企業的人比較多。相對於其他學校而言,進入航空航天領域單位的機會要大一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學主旨

該院旨在培養材料科學領域、環境工程和化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技術開發應用以及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現設三個一級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六個碩士點、六個博士點和一個博士後流動站。學院為加強學生培養質量,採取措施加大出版教材力度,每年拿出1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教材的編寫與出版。同時鼓勵教師選用國家級和省部級精品教材。學院按照新的培養方案及時更新教材,組織編寫了一批在有較大影響的精品教材。同時採取措施,鼓勵多出高水平優質教材。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積累教學經驗和彙集科研成果,近三年先後出版了教材28本,其中《計算材料學基礎》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教材規劃,另有6部列為國防科工委重點教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概況

學院是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航空材料與結構功能實驗室的建設單位,擁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實驗室,聯合建立2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獲批“111引智基地”。依託本學院建設有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防高性能碳纖維檢測評價中心、國防激光快速製造工程中心、空天先進材料與服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種功能材料與薄膜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聚合物基複合材料重點實驗室、“民航安全技術和鑑定”重點實驗室、高温結構材料與塗層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等。近年來,學院主持國家及國防重大與重點項目40餘項,獲得含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科技獎勵20餘項。 [1] 
參考資料
  • 1.    學院簡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引用日期2022-09-17]
  • 2.    專業介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引用日期202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