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鎖定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是北京科技大學的二級學院。 [1] 
1973年,北京鋼鐵學院成立計算機教研室。1986年,學校成立計算機系。1988年,北京鋼鐵學院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鋼鐵學院計算機系隨之改名為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系。1996年,北京科技大學成立信息工程學院。2011年,學校成立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1]  [6-7] 
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 學院有教學系4個,本科專業4個;擁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有本科生1698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900餘人,留學生130餘人;有教職工135人。 [1-2] 
中文名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簡    稱
北京科技大學計通學院
創辦時間
2011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理工
主管部門
北京科技大學
現任領導
隆克平(院長) [3] 
蔣韜(黨委書記) [4]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類別1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3個
院系設置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通信工程系、物聯網與電子工程系、信息基礎科學系
院    訓
厚德博學,求實創新 [5]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辦學歷史

1973年,北京鋼鐵學院成立計算機教研室。
1975年,學校設立計算機應用專業。
1986年,學校成立計算機系,下設計算機軟件工程教研室、計算機應用教研室和計算中心。
1988年,北京鋼鐵學院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鋼鐵學院計算機系隨之改名為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系。
1996年,北京科技大學成立信息工程學院。
1997年,學校設立電子信息系,後改名為物聯網與電子工程系。
2003年,學校設設立通信工程專業。
2004年,學校設設立信息安全專業。
2010年,學校設設立物聯網工程專業。
2011年,學校成立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2019年,學院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22年,學院物聯網工程入選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  [6-7]  [66]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院系專業

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 學院設有4個教學系,4個本科專業。 [1-2] 
教學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通信工程系、物聯網與電子工程系、信息基礎科學系
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 [2]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擁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 [1] 
2016年,學院計算機學科進入QS高水平學科排名;2017年,學院計算機學科ESI評價居全球前1%,計算機、通信專業通過認證;2019年,學院計算機科學學科居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350,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29位;USNews 2020世界大學計算機科學排行榜中,學院計算機學科排名位列全球第189位,進入全球前200。 [8-10]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計算機技術、電子與通信工程
北京市重點學科(二級學科):計算機系統結構、通信與信息系統 [1]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有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項目;設有教學實驗中心;學院在本科生科技社團——索思科技協會的基礎上,搭建學生創新創業平台,成立索思科技創新實驗室、“勤敏軒”創新實驗室和滿井谷“互聯網+”創新創業平台。 [1-2] 
國家級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 [1]  [11]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2] 
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物聯網與科技強國》 [13] 
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物聯網工程 [66] 
  • 教學成果
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等多部省部級教材;曾獲國家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國高教學會教學成果論文一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教學獎勵多項。 [1] 
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組織學生參與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智能車大賽、全國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科技競賽,其中國際級獎項20人次,國家級獎項500人次,累計學生參與競賽4000餘人次;學院每年畢業研究生就業率100%,本科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1]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離散數學》(楊炳儒謝永紅劉宏嵐洪源羅熊,高等教育出版社) [14]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厚基礎強實踐物聯網工程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一等獎)、“信息類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一等獎)、“認知結構教學論的構造與實踐——國際視野中教學理論體系的研究與實踐”(一等獎)、“‘四位一體’創新型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培養探索與實踐”(二等獎) [15-16] 
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離散數學》(楊炳儒、謝永紅、劉宏嵐、洪源、羅熊,高等教育出版社);《物聯網工程概論》(王志良、王粉花,機械工業出版社) [17]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35人,專任教師103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博士生導師25人、教授29人、副教授48人。 [1]  [18] 
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鄔賀銓 [19]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隆克平 [3]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張海君 [20]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隆克平、陽小龍班曉娟 [3]  [21-22]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張中山 [23] 
北京市教學名師:楊炳儒 [24] 
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姚琳 [25] 
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石志國 [25]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士:塗序彥 [26] 
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寧煥生 [27] 
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入選者:張海君 [28] 
學院部分教師獲獎
獎項名稱
教師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四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二等獎
石志國
第十屆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
曾廣平
2012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成就獎
塗序彥
2014年國際計算機學會金質核心獎章
寧煥生
注:以上內容來源 [29-32]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計算機與系統科學研究所、知識工程研究所、先進網絡技術與新業務研究所、北京市融合網絡與泛在業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網絡空間數據分析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能超算融合應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移動通信及信號處理研究中心、可見光通信實驗室等研究機構; [2]  [33-35]  有知識工程(類腦智能)實驗室、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實驗室、人工智能與三維可視化實驗室,有"計算智能技術與系統"團隊、網絡空間數據與智能實驗室等科研團隊。 [36-39]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材料領域知識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2] 
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融合網絡與泛在業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0]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項目:智能超算融合應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4] 
電子信息領域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賽博(網電空間)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41]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研究成果

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承擔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等150餘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技術發明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20餘項 [1]  ,其中,以“熱連軋計算機控制系統集成”為代表的一批成果,攻克了鋼鐵生產計算機控制、智能優化調度、表面檢測信息等技術難題。
學院教師科研獲獎(部分)
成果名稱
獲獎名稱
教師
“自然場景文本檢測”、“網絡圖片文本檢測”、“網絡圖片文本提取”
2013年國際文檔分析與識別競賽冠軍
殷緒成
《大型鐵礦山露天井下協同開採及風險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
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張德政
《μBPEL:一個面向BPEL服務組裝程序的變異測試系統》
2015年全國軟件研究成果原型競賽二等獎
孫昌愛
《基於組裝業務建模的保險行業應用軟件參考系統平台研究與應用》
2016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阿孜古麗
《分佈式系統隱私保護認證技術及應用》
2016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朱巖
《無線網絡可信認證理論與方法》
2016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寧煥生
《無線網絡去結構化設計理論與方法》
2016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張中山
《面向異構通信環境的雲計算資源管理關鍵技術及IaaS系統應用》
2017年度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陽小龍
Resource Allocation in Spectrum Sharing OFDMA Femtocells with Heterogeneous Services
IEEE通信學會2017年最佳青年作者論文獎
張海君
《基於四維GIS的礦井調度指揮及安全預警系統研發及應用》
2017年度青海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周賢偉
《泛在物聯網安全和隱私保護理論與方法》
2018年度中國通信學會自然科學二等獎
寧煥生
《超大規模數據接入採集平台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應用》
2018年度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寧煥生
《網絡空間大規模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態勢感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2018年度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陳紅松
注:以上內容來源 [42-49]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學術交流

學院主辦或承辦的部分學術會議
名稱
時間
中荷國際雙邊研討會(承辦)
2013年8月
第11屆光互聯網國際學術會議暨融合通信研討會(承辦)
2013年10月
北京科技大學第四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暨2018賽博國際論壇
2018年6月
北京科技大學第四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2018網絡空間國際會議
2018年12月
第28屆無線與光通信國際會議
2019年5月
2019網絡空間國際會議
2019年12月
注:以上內容來源 [9]  [50-54]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合作交流

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與中國國內外諸多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保持國際國內學術聯繫與交流;每年選派學生到國際一流大學進行“2+2”、“3+1”或“3+2”等模式的聯合培養與國際交流,每年均有10-15%的畢業生前往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伊利諾伊斯理工大學、法國圖爾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等大學繼續深造。 [1]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學院標識

  • 院徽
學院院徽由兩個衞星及其軌道組成,SCCE是學院名稱的英文縮寫,1973代表為學院前身創建時間為1973年。
學院標識 學院標識 [1]
  • 吉祥物
學院吉祥物為”海羅·沃德“。
海羅·沃德 海羅·沃德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精神文化

  • 院訓
厚德博學,求實創新 [5]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社團文化

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2張)
學院定期組織開展北京科技大學心路家教志願服務;開展過前沿名家講壇、研究生學術論壇、模擬求職大賽、知識競賽、“吾肆放歌”校園歌手大賽、運動會、求職面試大賽、陽光早操、焊工培訓、新生辯論賽等學生活動。 [55-65]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所獲榮譽

2022年11月,入選2021-2025年度第一批補充認定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67]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長
黨委書記
蔣韜
副院長
副院長兼黨委副書記
李寧、田斌
注:以上內容來源 [4]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知名院友

姓名
成就
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
杜子德
中國計算機學會秘書長
韓軍
澳大利亞斯文本科技大學軟件工程方向教授
注:以上內容來源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