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

鎖定
北京師範大學是我國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之一,也是國內唯一一個集合不同領域科學家長期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一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長期以來致力於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前沿問題的綜合集成研究。2008年1月19日,學校依託綜合性、交叉性和系統性的多學科優勢,在原有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環境學院、資源學院、水科學研究院、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了“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文名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
外文名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 global change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創辦時間
2008年1月19日
研究院理事長
劉川生
指導委員會
徐冠華
組    成
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等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學院背景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際科學界先後發起並組織實施了以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為研究對象,由四大研究計劃組成的全球變化研究計劃,即: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World Climate Research Programme)、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全球環境變化人文因素計劃(IHDP,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rogramme)、生物多樣性計劃(DIVERSITAS)。全球變化科學以“地球系統”為研究對象,將大氣圈、水圈(含冰凍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視為一個整體,探討由一系列相互作用過程(包括系統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學和生物三大基本過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人與地球的相互作用)聯繫起來的複雜非線形多重耦合系統。這種地球系統的整體觀、對物理、化學、生物三大基本過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對人類活動影響地球環境的特別關注,使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作為一門全新的集成科學出現在當代國際科學的前沿。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基地

研究院以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中心,以及一批部(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為支撐平台,同時通過與國內外高水平科研機構、科學家的合作組建創新團隊,形成一個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究與教學羣體,培養多學科交叉的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與應用人才。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特點

研究院的使命是結合當今地球科學發展突出學科交叉和注意綜合研究的特點,以地球系統模式及關鍵科學問題研究為基礎,全球變化綜合觀測數據平台為支撐,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的相互影響機制為紐帶,全球變化經濟學為重點突破方向,結合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地球科學提出的要求,增強全球及區域性氣候與環境變化的預測能力,有效地以國民經濟服務為目標,開展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的集成研究,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科學研究中心和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組織體系

研究院按照國際標準採取新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研究院”組織管理體系由理事會、科學指導委員會、院務委員會組成。理事會是“研究院”的最高決策機構;科學指導委員會是“研究院”的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研究成果的評估與諮詢機構;院務委員會是“研究院”日常工作的執行管理機構。“研究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和首席科學家領導下的項目團隊科學研究組織架構。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院理事長

劉川生,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女,漢族, 籍貫山西,研究員。1968年8月參加工作;197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1984年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讀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曾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插隊;歷任清華大學教師、團委副書記;1985年11月調入國家教委工作,歷任國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副處長、處長;1990年11月起任駐英國使館教育處一秘; 1994年9月起歷任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副書記、副社長、代理黨委書記;1997年2月起任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書記兼副社長;1999年2月任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書記兼社長;2003年2月起任駐美國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2005年6月經中共中央批准,擔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1997年、2002年、2007年先後當選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委員會主任

徐冠華,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教科文衞體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遙感應用科學的專家。1959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十五中學,後進入北京林業學院學習。1963年畢業,進入中國林業科學院工作,任研究實習員、教師、助理研究員、研究員。1979年至1981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從事遙感數字圖象處理研究。歷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所所長,研究員。1992年1月當選為中科院地學部學部委員。1993年2月任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1994年8月至1995年任中科院副院長。1995年後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1996年6月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地學部主任。1998年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2001年2月任科技部部長。2003年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科學技術部部長。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教科文衞體委員會主任。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董文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氣候動力學,氣候理論與預測和全球變化。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任北京師範大學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世界氣候研究計劃CLIVAR/WCRP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WMO氣候學委員會 OPAG4(氣候應用和服務)主席,全球變化亞太研究網絡(APN)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氣候委員會氣候應用與服務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氣象學會氣候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1987年至1990年於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天氣動力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2年至1996年在蘭州大學大氣科學系天氣動力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94年至1995年意大利國家研究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候動力World Laboratory Scholarship;2000年至2000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水文繫留學基金項目客座研究員。 2006年至2007年在加拿大環境部氣候研究中心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