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

鎖定
本基金會致力於欠發達地區教育及社區發展,以多元形式支持和幫助教師、學生及農村弱勢人羣自我提升,為他們提供自我改變的機會。
該機構是USDO自律吧的成員機構 [1] 
公司名稱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
所屬行業
公益基金會
成立時間
2006年5月
總部地點
北京市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使命目標

主要開展西部農村教育論壇、農村學校教育質量綜合提升、大學生志願者假期支教、長期志願者支教、農村幼兒教育探索、農村教師針對性培訓與支持、鄉土教育的開發與探索、各類圖書館建設與讀書推動、貧困學生和教師資助、小型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
願景
每個孩子都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
每個家庭都有改善生活的可能
每個社區都有自我發展的動力
使命
依託專業資源,帶動本地參與
通過多元志願服務及行業支持
使西部兒童享受優質教育
目標
改善西部農村的教育和文化現狀
弘揚志願精神,帶動更多的志願者投身公益事業
為各類NGO參與西部農村教育搭建平台
工作理念
熱情、專業、誠信、務實
財務公示
每月財務運行報告網上公示;
年度財務報告及審計報告在上一財政年度過後兩個月內在年報中公示;
年底向大宗捐款人提交指定項目的詳細財務報告;
所有捐款人均可在網上或到基金會查詢捐款使用信息。
評估機制
建立了第三方評估機制,由第三方專家或有關人士組成項目評定小組,對項目進行質量評估,提出改進意見。
發展成果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2006年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記成立,致力於支持和幫助教師、學生及弱勢人羣自我提升,為偏遠地區兒童提供自我改變的機會。在 2016年慈善法頒佈後,被評為第一批慈善組織,從2010到2020年,連續獲評5A級基金會(最高級);2018年中國慈善信用榜排名第16名;蟬聯 3 屆金桔獎得主,被百家 NGO 評為“我最喜愛的基金會”之一;基金會透明指數常年保持 100 分。 [2] 
機構管理
積極探索非盈利機構有效管理的制度與方法,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倡導公開透明、平等務實、多層次參與、廉潔自律、負責任的團隊文化。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人員構成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理事會成員

理事長 曾曉東 北京師範大學 教育學部教授
名譽理事長 王嘉毅 甘肅省省委常委 省委秘書長
名譽理事長 朱永新 民進中央副主席
名譽理事長 楊東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副理事長 鄭新蓉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多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副理事長 周小麗 新聯康中國有限公司 董事長
理事 梁曉燕 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 環境研究所理事
理事 程方平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理事 來超 上海語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理事 史靜寰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 常務副院長
理事 張守禮 北京京師奕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
理事 蔡秉融 上海八融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
理事 李統鑽 上海中締投資有限公司CEO
秘書長 王麗惠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秘書長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監事會

監事 郭然 中諮律師事務所律師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成長曆程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簡稱“西部陽光基金會”)是2006年5月26日在民政部門登記成立的民間基金會。基金會有四個品牌項目:服務於欠發達地區學前教育的陽光童趣園項目、陪伴農村學校兒童成長的陪伴助行項目、促進鄉村教師能力提升的青葵花導師計劃項目和資助初創型教育類公益組織的橋畔計劃項目。西部陽光基金會從鄉村教育的各個環節突破,同時促進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從而推動欠發達地區教育質量發展。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緣起

1998年——2002年,一個年輕人以騎自行車、步行的方式,對東西部農村教育進行了系統的考察,行程9萬多里,經過22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拍攝照片萬餘幅,寫出了幾十萬字的調研報告,真實地記錄了西部農村教育的面貌。這位年輕人就是尚立富先生。
2003年年底,在楊東平老師的支持下,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農村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即“西部陽光行動”)成立;2004年7月,“西部陽光行動”支教服務隊正式啓動,首都各大高校的135名志願者組成了十支小分隊,分赴西部的十個省、市、自治區進行志願服務。
基金會法人登記證書 基金會法人登記證書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成長

2006年5月23日,由上海新聯康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出資200萬元成立了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西部陽光行動”由原來的草根NGO發展成為專業服務於西部農村教育的非公募基金會,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基金會在許多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的支持下,通過紮紮實實的服務行動彰顯我們的理念和價值,做出我們的品牌和特色。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西部農村教育和社區發展貢獻力量。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合作領域

目標地區: 中國西部12省、市、自治區
項目類型:
志願精神的培養
農村基礎教育
幼兒、家庭、社區教育
基礎設施建設
以扶貧為重點的綜合發展項目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項目介紹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陽光童趣園

項目背景
規模效率、效能限制,公共服務“最後一公里”難題一直困擾着地方政府,西部陽光基金會陽光童趣園項目希望通過模式和結構創新,來探索可行性強的小微型幼兒園體系,甚至是具有創新意義的兒童中心,服務於15%的鄉村兒童,實現該部分兒童有園可上,能上好園的大目標。 [3] 
項目目標
項目通過硬件、運營、監測評估,為3—6歲兒童提供高質量的教養服務,探索一種低成本、易複製、可持續的村級小微型幼兒園運營和管理的“4+1”模式、即“培訓、教材、教研、評估”+“硬件”。
- 對兒童,讓兒童有園可上,享受到基本的學前教育服務;
- 對教師,為教師賦能,提供系統持續的教師能力提高支持;
- 對地方政府,提供管理分散的、小規模兒童中心的有效模式。
項目產出
秉承“環境即教育”,“遊戲即學習”的建築設計與兒童教育理念,使兒童可以在一個室內空間中盡情探索、遊戲與學習。
從2015年至今,陽光童趣園通過更新迭代,從1.0到3.0版本,更適合幼兒發展以及小微型幼兒園運營模式。截止2020年10月,項目已在全國14個省份的20多個縣,捐建153所陽光童趣園,直接受益兒童23342人。
——由標準化的組件構成,採用輕型預製快速建造系統。
——低碳、環保、可移動、易複製、可持續。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陪伴助行

項目背景
2011年底,西部陽光陪伴助行項目(原名稱”陪伴成長·駐校社工“)帶着陪伴鄉村寄宿制學校孩子的初心誕生。項目通過培養青年志願者,為其提供培訓和督導,促進專業能力提升,採用社會工作價值原則和手法在鄉村學校開展服務,以協調學生與父母、同輩、老師之間的關係,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並對特殊的個體進行輔導,提升兒童綜合素質、挖掘和激發兒童潛力、協助兒童心靈健康成長。 [4] 
項目目標
針對學生對學習生活、社會情感發展等方面的需求和學校在支持學生髮展力量不足以及社會參與程度不高等問題提供可持續的、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項目服務圍繞兒童四大基本權利(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參與權)、兒童社會情感發展、人本主義的兒童遊戲能力發展,關注學生的親社會性、情緒狀態、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社會支持等,創建一個鏈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學校成長環境。
服務宗旨:用人與人的陪伴,縮短心與心的距離。
- 瞭解學生實際的生活情況與需求;
- 個別化服務促進兒童心靈健康成長;
- 提供有趣的活動,豐富課餘生活;
- 挖掘學生潛能,促進社會參與。
服務願景
- 促進鄉村學校兒童的福祉提升;
- 推動鄉村學校駐校社工的專業化發展;
- 協調和聯動資源,提升項目的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
項目產出
“陪伴助行”項目從2011年開始投入,2021年,在甘肅的實施區域主要是在隴南市成縣、禮縣、康縣和白銀市會寧縣;2018年開始支持項目受益地區的本地社工機構,截止目前,已與甘肅和陝西地區共計 4家社工機構開展支持與合作;2019年開始在貴州省實施陪伴助行項目。
項目累計超過 200 名長期志願者參加陪伴助行服務,通過線下集中培訓、線上培訓、督導等方式提高陪伴助行能力,保證服務質量;
- 每年直接受益鄉村學校兒童8000餘名;
- 彌補鄉村學校學生學校教育的空白,學生的活動豐富性和多樣性得到提升;
- 鄉村學校學生的成長髮展需求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滿足,重點服務學生的社會關係支持度得到提升。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青葵花導師項目

項目背景
2013年開始,西部陽光基金會設立青葵花導師計劃-鄉村教師培訓項目。該項目在甘肅隴南市成縣、禮縣開展。項目以互聯網為平台,聯結東部優秀教師與西部鄉村教師,線上教研與線下培訓遊學兩種方式相結合,為鄉村教師提供專業、長效和公益的培訓、教研指導和成長陪伴,從而推動學校、家庭和社區提升教育服務質量,讓鄉村兒童在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中學習成長。 [5] 
項目目標
總目標
- 優化城鄉教師教育資源配置,提升鄉村學校教師教育質量。
- 優化城鄉教師教學與管理能力培訓資源配置,提升鄉村學校教師教學和管理水平。
子目標
- 從個體層面入手,提升農村地區教師個體的教學與管理能力。
- 從組織層面入手,培育農村地區教師教研互助組織。
項目產出
截止2019年,青葵花導師計劃通過整合資源,總計開發了11門教師培訓課程,建立了14個教師學習社羣,推動建立了2支當地教研互助團隊,1所教師發展中心。超過230名城市地區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付出寶貴的時間和努力,加入青葵花導師計劃,改變中國農村地區教育環境, 推動教育公平發展。
項目直接受益教師人數2,500名,間接受益兒童200,000名。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橋畔計劃

項目背景
2009年末,北京市西部陽光基金會牽頭髮起了第一屆教育公益組織雙年會,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公益組織、基金會等相關方共同探討未來我國教育公益組織的發展方向,同時發佈了《部分教育公益組織名錄》(即如今的中國教育公益組織名錄),然而經過多方調研,當年只有不到100家教育公益組織,多是支教助學為主的志願者組織,難以專業有效的應對農村兒童的教育問題,且組織自身大多存在生存問題。
由此,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在第一屆教育公益組織雙年會後發起了“橋畔計劃”,是中國內地最早面向初創期教育公益組織提供非限定性資金支持的資助型項目。截至2019年,橋畔計劃共計在全國 23個省市自治區支持了105 家一線初創教育公益組織,其中 87%穩健發展至今,為教育公益領域的發展輸送了堅實的力量 [6] 
項目目標
橋胖計劃項目通過支持具有發展潛力卻面臨困境或瓶頸的初創教育公益組織,為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兒童打破資源封閉的現狀、建立與外部世界穩定的連結,為兒童所處的教育環境(其家庭、學校、社區、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帶來持續的正向改變。
項目模式
橋畔計劃項目是國內首個針對初創期教育公益組織進行非限定性資金資助項目。
項目每年資助10家左右初創期教育公益組織,給予每年最高10萬元、持續1-3年的非限定性資金的支持。
除了資金資助外,橋畔計劃也會為受資助的公益組織搭建交流平台和對接資源方,一方面尋找有理想有原則的資金方(基金會或企業),一方面在項目設計、評估等方面尋找合適的智力資源方,幫助初創期教育組織清晰業務模式、提升管理和項目運作能力,獲得持續發展的機會。
基礎服務
基金會對所資助的組織進行1-3年的支持,在這期間提供:
1、引導組織自身定位,聚焦所應對的教育問題,梳理組織目前存在問題
2、每年度可靈活使用的小額非限定性資金
3、搭建同伴互動平台,鏈接組織所需資源,創造學習交流機會(包括交流會、走訪交流、學習機會等)
項目產出
項目資助組織的存活率86.7%,其中約30%成長為所在工作領域/所在地區先鋒型組織,逾15%的負責人成為先鋒型人才,被資助組織均在機構管理、資源獲取渠道及年資金量、項目效果等層面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至今共在全國 23個省、市、自治區,資助超過百家初創型教育類公益組織,累計投入資助資金超過750萬元。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被評估為5A級社會組織。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