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大學醫學部中美醫師職業精神研究中心

鎖定
北京大學人類疾病基因研究中心[1]是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後,為適應21世紀醫學生物學發展,爭創世界一流大學而建立的研究中心。中心重點從事人類疾病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研究。
中文名
北京大學醫學部中美醫師職業精神研究中心
工作宗旨
集成開放、創新求實
治理機制
實行中心主任負責制
科研成果
開展了近30個人類新基因功能研究

北京大學醫學部中美醫師職業精神研究中心中心簡介

北京大學人類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後,為適應21世紀醫學生物學發展,爭創世界一流大學而建立的研究中心。中心重點從事人類疾病基因組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

北京大學醫學部中美醫師職業精神研究中心工作宗旨

其宗旨是:集成開放、創新求實,滾動發展,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一流配套的基因研究中心,使我校在這一領域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北京大學醫學部中美醫師職業精神研究中心治理機制

中心隸屬北京大學,是一個獨立的科研型實體,實行中心主任負責制。並設有學術委員會和責任專家組,負責審核和監督研究課題的立項和進展。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為韓啓德院士。中心主任馬大龍教授現任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863計劃生物和現代農業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分子免疫學和生物技術藥物,近年來重點研究人類功能基因,獲得一批成果。

北京大學醫學部中美醫師職業精神研究中心技術力量

中心現有科研人員、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以及客座人員近60人,建有500多平米達到國際水平的現代化實驗室和2000多萬人民幣的儀器設備,可開展分子生物學、蛋白質化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等實驗。一些重點儀器已經對外開放使用。

北京大學醫學部中美醫師職業精神研究中心科研成果

中心自2000年成立以來,面向全校組織實施了56項人類功能基因組學和疾病基因組學的研究課題,資助經費超過600萬元人民幣。在功能基因組研究方面開展了近30個人類新基因的功能研究,其中包括新的凋亡相關基因、新的細胞因子基因、新的心血管相關基因、新的腫瘤相關基因等,已在國內外雜誌發表一批論文,並申報了一批人類基因專利。在疾病相關基因研究方面開展了包括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藥物敏感基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妊娠高血壓、骨質疏鬆症、噪聲耳聾、孤立性房顫、胃癌、食道癌、肺癌、肝癌、急性白血病、子宮內膜癌、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皰瘡、激素抵抗型腎病綜合徵、遺傳性耳聾、兒童失神癲癇、家族性熱驚厥、精神分裂症、兒童孤獨症、兒童多動症、老年痴呆症、牙周病、線粒體腦肌病等致病基因或疾病相關基因或SNPs的研究,已收集一批DNA標本,建立了以病理係為主聯合4個附屬醫院的組織標本庫,重點收集腫瘤臨牀標本,並開展了組織芯片的研製工作,並獲得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