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化工分析

(2008年李繼睿、李贊忠編寫,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化工分析》是2008年9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繼睿、李贊忠。 [1] 
中文名
化工分析
作    者
李繼睿
李贊忠
出版時間
2008年9月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頁    數
320 頁
ISBN
978-7-122-03080-1
類    別
化工類圖書
定    價
34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目錄

化工分析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高職高專化工類專業對化工分析課程的教學要求編寫,理論闡述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重點在於運用基本理論解決化工分析中的實際問題,突出了各種分析方法在化工分析中的具體應用,體現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
本書介紹了化工分析基本知識、常用的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方法,內容包括滴定分析概論、化學分析基本操作技能、酸鹼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稱量分析法和沉澱滴定法、常用的分離與富集方法、可見分光光度法、電化學分析法和氣相色譜法等。每章後都附有習題,有些習題選用了化工生產中的實際分析數據。針對不同的分析方法,還配有相關的技能實訓。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化工類專業教材,也可作為材料、環保、醫藥等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 [1] 

化工分析目錄

緒論1
01化工分析的任務和方法1
011化工分析的任務和作用1
012化工分析方法2
013化工分析過程4
02定量分析中的誤差4
021準確度與誤差5
022精密度與偏差5
023精密度與準確度的關係7
024誤差產生的原因及其分類7
025公差8
03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9
031有效數字9
032有效數字修約規則9
033有效數字運算規則10
034有效數字運算規則在分析測試中的應用10
041一元線性迴歸方程11
042相關係數12
05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12
習題14
第1章滴定分析概論15
11滴定分析基本術語15
12滴定分析法的分類15
13滴定分析對滴定反應的要求16
14滴定方式16
15標準溶液17
151標準溶液的配製17
152標準溶液濃度的表示17
16滴定分析計算18
161滴定劑與被測組分的計量關係18
162標準溶液濃度的計算19
163被測組分含量的計算21
習題23第2章化工分析基本操作技能24
21溶液的製備24
211化學試劑24
212實驗室用水26
213標準溶液的製備29
22玻璃儀器及其他用品30
221常用玻璃儀器30
222常用量器33
223其他器皿及用品34
23分析天平和稱量36
231天平的構造原理及分類36
232半機械加碼電光天平37
233全機械加碼電光天平40
234電子天平40
235稱量方法42
24滴定分析基本操作43
241滴定管的準備和使用43
242容量瓶的準備和使用47
243移液管和吸量管的洗滌及使用48
244滴定分析儀器的校準49
25試樣的採集、製備與分解54
251概述54
252固體試樣的採取和製備55
253液體試樣的採集和製備58
254氣體樣品的採集和製備62
255試樣的溶解64
26化工分析實驗基本知識64
261學習的目的和方法64
262實驗室工作規則66
263實驗室安全知識66
264意外事故的處理67
習題67
第3章酸鹼滴定法69
31水溶液中的酸鹼平衡69
311酸鹼質子理論69
312活度和活度係數69
313酸鹼反應的平衡常數70
32酸鹼溶液中pH的計算71
321溶液的酸鹼性和pH71
322水溶液中H+濃度的計算公式及使用條件72
323酸鹼水溶液中H+濃度計算示例72
33緩衝溶液74
331緩衝溶液pH的計算74 [1] 
332緩衝容量和緩衝範圍74
333緩衝溶液的選擇75
334緩衝溶液的配製75
34酸鹼指示劑76
341酸鹼指示劑的作用原理76
342指示劑的變色範圍77
343常用酸鹼指示劑及其配製78
344混合指示劑78
35酸鹼滴定法的基本原理79
351強鹼(酸)滴定強酸(鹼)79
352強鹼(酸)滴定一元弱酸(鹼)81
353多元酸的滴定83
354多元鹼的滴定84
355酸鹼滴定可行性的判斷85
36酸鹼滴定法的應用85
361酸鹼標準溶液的製備85
362工業硫酸中硫酸含量的測定87
363工業硝酸中硝酸含量的測定88
364氨水中氨含量的測定89
365食醋中總酸度的測定90
366酸鹼滴定法測定混合鹼組分的含量及總鹼度91
367銨鹽中氮含量的測定93
習題94
第4章配位滴定法96
41常用配合物和穩定常數96
411簡單配合物96
412螯合物96
413乙二胺四乙酸97
414乙二胺四乙酸的螯合物98
415配合物的穩定常數98
42副反應係數和條件穩定常數100
421副反應係數100
422條件穩定常數102
43金屬指示劑103
431金屬指示劑的作用原理103
432金屬指示劑的選擇103
433金屬指示劑的理論變色點104
434常用金屬指示劑104
435金屬指示劑的封閉與僵化105
44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106
441配位滴定曲線106
442單一離子的滴定108
443單一離子準確滴定的酸度選擇109
45混合離子的選擇性滴定111
451控制溶液酸度分別滴定111
452分步滴定的判別112
453分別滴定的酸度控制112
46提高滴定選擇性的途徑113
461配位掩蔽法114
462氧化還原掩蔽法114
463沉澱掩蔽法114
47配位滴定方式115
471直接滴定法115
472返滴定法115
473置換滴定法116
474間接滴定法117
48配位滴定法的應用117
481EDTA標準滴定溶液的配製與標定117
482自來水總硬度的測定119
483鈣製劑中鈣含量的測定121
484鋁鹽中鋁含量的測定123
485鎳鹽中鎳含量的測定124
486鉍鉛合金中鉍和鉛的連續配位滴定126
487胃舒平藥片中鋁和鎂含量的測定127
488銅合金中銅含量的測定129
習題130
第5章氧化還原滴定法133
51氧化還原電極電位133
511氧化還原電對和原電池133
512標準電極電位134
513標準電極電位的應用134
514電極電位的計算135
52影響氧化還原反應方向的因素137
521氧化劑和還原劑濃度的影響137
522溶液酸度的影響137
523生成沉澱的影響137
524形成配合物的影響138 [1] 
53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與速率138
531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138
532氧化還原反應的速率139
54氧化還原滴定曲線140
55氧化還原滴定指示劑141
551氧化還原型指示劑141
552自身指示劑142
553專屬指示劑142
56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法143
561高錳酸鉀滴定法143
562重鉻酸鉀滴定法144
563碘量法144
564硫酸鈰法145
565溴酸鉀法145
566氧化還原滴定的預處理145
57氧化還原滴定法的計算146
58氧化還原滴定法的應用147
581碘和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147
582硫酸銅中銅含量的測定150
583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152
584亞硝酸鈉純度的測定153
585過氧化氫含量的測定155
586鐵礦中全鐵含量的測定156
587化學需氧量的測定158
習題159
第6章稱量分析法和沉澱滴定法161
61稱量分析法概述161
611稱量分析法的分類和特點161
612稱量分析對沉澱形式與稱量形式的要求161
62沉澱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162
621溶解度、溶度積和條件溶度積162
622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163
63沉澱的類型和沉澱的形成過程165
631沉澱的類型165
632沉澱的形成過程165
64影響沉澱純度的主要因素166
641共沉澱現象166
642後沉澱現象167
643減少沉澱沾污的方法168
65沉澱條件的選擇168
651晶形沉澱的沉澱條件168
652無定形沉澱的沉澱條件169
653均勻沉澱法169
66有機沉澱劑169
661有機沉澱劑的特點169
662有機沉澱劑的分類及應用170
67稱量分析中的換算因數及計算171
68沉澱滴定法及應用171
681莫爾法172
682福爾哈德法173
683法揚司法174
69應用實例175
691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測定175
692氯化鋇中鋇含量的測定177
693鋼鐵中鎳含量的測定——丁二酮肟鎳法178
習題180
第7章常用的分離與富集方法181
71概述181
711沉澱分離法181
712揮發和萃取分離法182
72萃取分離法183
721萃取分離法的基本原理183
722重要的萃取體系185
723萃取操作方法186
73離子交換分離法186
731離子交換樹脂的種類與性質187
732離子交換樹脂的親和力188
733離子交換分離技術188
734離子交換分離法的應用189
74液相色譜分離法190
741柱色譜分離法190
742紙色譜分離法190
743薄層色譜分離法190
75膜分離法191
習題191
第8章可見分光光度法193
81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93
811光的特性193
812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194
82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耳定律195
821摩爾吸光係數196 [1] 
822質量吸光係數197
823偏離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197
83分光光度計的組成199
84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分類201
841單光束分光光度計201
842雙光束分光光度計201
843雙波長分光光度計201
844儀器波長的檢驗與校正202
845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日常維護與保養202
85顯色與操作條件的選擇203
851顯色反應與顯色劑203
852對顯色反應的要求204
853顯色條件的選擇204
854測量條件的選擇206
86定量分析方法208
861工作曲線法208
862比較法208
863多組分定量209
864高含量組分的測定——示差分光光度法210
87分光光度法的應用211
871鍋爐給水中鐵含量的測定211
872丁二酮肟法測定鎳的含量213
873尿素中縮二脲含量的測定215
874水中磷酸鹽含量的測定217
875水中揮發酚的測定218
876混合液中Co2+和Cr3+雙組分含量的測定220
877鄰二氮菲法測鐵的條件實驗222
習題223
第9章電位分析法225
91基本原理225
911電極電位的產生及其測量225
912能斯特方程式226
913液接電位及其消除227
92電極與測量儀器227
921參比電極及其構成227
922指示電極228
923離子選擇性電極的選擇性232
924測量儀器233
93直接電位法測溶液pH234
931pH的實用定義234
932標準緩衝溶液的配製234
933水溶液pH的測定234
94直接電位法測定離子濃度235
941測定原理235
942標準曲線法236
943標準加入法236
944影響電位測定準確性的因素237
95電位滴定法237
951電位滴定法的分析過程238
952電位滴定法的基本儀器裝置238
953電位滴定確定終點的方法238
96電位分析法的應用240
961工業循環冷卻水pH的測定240
962氯離子選擇性電極法測定氯的含量及氯化鉛的溶度積242
963生活飲用水中氟化物含量的測定244
964電位滴定法測定硫酸亞鐵的含量246
965電位滴定法測定I-和Cl-含量及Ksp,AgI和Ksp,AgCl247
習題249
第10章氣相色譜法251
101色譜法簡介251
1011色譜法的由來251
1012色譜法的分類251
1013氣相色譜法的特點252
1014氣相色譜法的分離原理253
102氣相色譜術語254
103氣相色譜儀256
1031氣相色譜分析的流程256
1032氣路系統257
1033進樣系統258
1034分離系統260
1035檢測系統260
1036温度控制系統265
1037記錄系統265
104氣相色譜固定相265
1041液體固定相266
1042固體固定相267
1043合成固定相267
1044色譜柱的製備267
105定性分析方法268
106定量分析270
1061峯面積的測量270
1062定量校正因子270
1063定量方法271
107色譜基本理論與操作條件的選擇273
1071塔板理論——柱分離效能指標273
1072速率理論——影響柱效的因素274
1073分離度275
1074色譜操作條件的選擇277
1075氣相色譜進樣方法278
1076應用實例279
108氣相色譜法的應用281
1081熱導檢測器靈敏度的測定281
1082苯系混合物的分析284
1083丙酮中微量水分的測定287
1084丁醇異構體混合物的色譜分析288
1085乙醇中微量水分的分析289
1086揮發酚的分析290
1087白酒中甲醇的測定291
1088氣相色譜程序升温法測定醇系混合物292
1089玫瑰精油的提取及其氣相色譜分析(課外開放性實驗)294
習題297
附錄300
二、不同温度下水的飽和蒸氣壓301
三、常用酸鹼溶液的濃度(298K)302
四、弱電解質的電離常數(298K)302
五、EDTA的lgαY(H)值303
六、常用掩蔽劑303
七、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常數Ksp(298K)305
八、常用pH緩衝溶液的配製和pH305
九、標準電極電位(298K)306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