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包公審驢

鎖定
包公審驢,北師大五年級下冊5單元課文。該故事講述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以著名清官形象著稱的包拯,通過智慧抓住了偷王五驢的小偷。
中文名
包公審驢
發    音
bāo gōng shěn lǘ
智    慧
包公足智多謀出神入化
出    處
北師大版中四年級下冊5單元

包公審驢故事背景

宋朝的時候,有一個窮人叫王五。他有一頭驢,他用它運送乾柴和木炭,掙錢養家餬口。這頭驢是王五唯一的財產,因此王五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它。他不但把這頭驢喂得毛色發亮,還親手給驢做了一個漂亮轡頭。由於他的悉心照料,無論誰見到這頭驢,都要誇獎一番:“這簡直是一頭四條腿的寶貝啊!”
包公審驢 包公審驢
一天,王五牽着驢馱了木炭到小市鎮上,他把驢拴在市鎮門口外的樹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賣。等賣完木炭回來,他大吃一驚。驢還拴在樹上,驢背上的鞍子還是那個鞍子,套在驢嘴上的轡頭也是自己親手做的那個漂亮轡頭,可是驢卻是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了!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我的驢這麼一會兒就病成這個樣子了!王五驚慌失措,東奔西走,到處尋找,可是,自己的驢還是蹤影全無。王五又氣又恨,懊惱極了,他想了想,把這頭瘦驢牽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該是誰,最後決定告這頭瘦弱的驢。
包公來到公堂,開始審理案件。輪到王五時,他把瘦驢牽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這畜牲不知來自何方,竟敢冒名頂替!”驢耷拉着腦袋,一聲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皺着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道:“王朝,馬漢!趕緊把嘴套給驢套上!別給它吃,別給它喝!把它嚴嚴實實地關上三天!到時我再來審它!”
衙役們差點兒沒笑出聲來。站在“法官”旁邊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當然不敢笑了。衙役們只好遵命,他們把這頭瘦弱難看的驢被告關進了空蕩蕩的圈欄。與此同時,這個消息向四面八方傳開了,人們都十分吃驚,這真是有生以來聞所未聞的奇案。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這次,到庭聽審的不只是幾十號人,而是有好幾百人了,他們個個都想來看看熱鬧。
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們立即把驢牽來。這驢的嘴已陷下去了,腦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憐的。包公一拍驚堂木,大聲叫道:“喂,當差的!把這頭冒名頂替的蠢驢打四十大板,要用勁打!”
“是!”衙役們齊聲答道,紛紛拿起板子痛打驢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驢子又蹦又跳,放聲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
“現在把它放了,隨它愛上哪兒就上哪兒。”
這頭瘦驢三天沒吃沒喝,又捱了四十大板,受夠了驚嚇。於是飛奔出了公堂,跑得那個快啊,一下子就不見了。
包公隨即命令一個差役和王五起跟蹤前去,看個究竟。
王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們一起去的還有許許多多的看熱鬧的人。他們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頭驢跑進了某田莊的一户人家,人們跟着走了進去

包公審驢全文理解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智謀”為題,選編了兩篇傳統智謀故事作為主體課文。通過學習課文,不僅要使學生了解賀龍包拯兩位歷史人物,而且要引導學生從他們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態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從小養成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勤於動腦的習慣。
《包公審驢》是單元主體課文之一,它講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斷案故事,整個故事以毛驢為線索,主要講了王五的好毛驢在市鎮被人偷換成了一頭瘦驢後,氣憤地到官府報了案。包公運用智慧,從毛驢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為“狀告毛驢——細審毛驢——找到毛驢”三個部分,讚揚了包公辦案足智多謀出神入化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驚慌失措”、“懊惱”、“聞所未聞”、“冒名頂替”的意思。
2.引導學生閲讀課文,概括故事內容和列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描寫包公語言、動作、表情的詞句體會包公辦案的深思熟慮和足智多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編排課本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合作能力。
課後思考題:
1.這個故事裏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