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勿忘在莒

(漢語成語)

鎖定
勿忘在莒(拼音:wù wàng zài jǔ)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呂不韋及其門客《呂氏春秋·直諫》。 [1] 
勿忘在莒(莒:莒國)指不要忘記在莒國逃亡之時的情景,比喻不忘前事,不要忘本。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1]  [4] 
中文名
勿忘在莒
拼    音
wù wàng zài jǔ
近義詞
勿忘初心
反義詞
樂不思蜀
出    處
《呂氏春秋·直諫》
注音字母
ㄨˋ ㄨㄤˋ ㄗㄞˋ ㄐㄨˇ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勿忘在莒成語出處

戰國·呂不韋及其門客《呂氏春秋·直諫》:“鮑叔奉杯而進,曰:‘使公(齊桓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縛而在於魯也,使甯戚毋忘其飯牛而居於車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與大夫皆毋忘夫子言,則齊國之社稷幸於不殆矣。’”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勿忘在莒”。 [1] 

勿忘在莒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齊國內亂。為了逃避殺身之禍,齊襄公的兩個同父異母弟弟公子糾公子小白離開齊國國都臨淄,公子糾和老師管仲召忽跑到魯國,公子小白和老師鮑叔牙躲到莒國。 [2] 
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死齊襄公自立為君。第二年,大夫雍廩又殺死公孫無知,齊國一時大亂。為了爭奪國君位置,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於這一年同時趕往齊國國都。當時,莒國離臨淄要近許多,為了不讓公子小白搶奪了君位,管仲一面讓公子糾快馬加鞭地往臨淄趕,一面又親往公子小白迴歸之路攔截公子小白。 [2] 
管仲在即墨(今山東平度市東南)追上了公子小白,他先用話語攔阻公子小白,希望小白別再回臨淄了。小白不聽。管仲趁小白不注意,向小白射出一箭。為了迷惑管仲,小白裝死倒地。管仲以為小白已死,大喜而逃。最終小白還是搶在公子糾之前奪得了君位,小白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春秋首霸齊桓公。 [2] 
當上國君後,為了剷除公子糾以及報管仲一箭之仇,小白領大軍向魯國興師問罪。魯國不敵,只好殺了公子糾,並且將管仲捆綁至齊國。小白想殺掉管仲,但鮑叔牙卻勸阻了他。小白最終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委管仲以重用。不久,齊桓公、管仲、鮑叔牙、甯戚一起飲酒。桓公對鮑叔牙説:“何不起為壽?”鮑叔奉杯而進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縛在於魯也,使甯戚毋忘其販牛而居於車下。”以此提醒齊桓公,毋忘在莒,毋忘初衷,毋忘崢嶸歲月。 [2] 

勿忘在莒成語寓意

在“勿忘在莒”的典故中,鮑叔牙借酒酣之際向桓公及其二位愛臣提出提醒和希望,希望他們要具有危機意識,不要忘記過去的恥辱,要未雨綢繆,不能安於現狀。在戰亂紛爭的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國家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具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奮發圖強。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時隔幾千年,鮑叔牙的提醒無論對於國家、組織還是個人,仍然具有非常強的警示作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憂患意識,其未來必將充滿憂患,甚至危險。市場永遠充滿了變數,因此,一個組織只有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超前的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對於個人來説,每一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都是順境和逆境兼而有之,所以,人們只有增強憂患意識,不吃老本,永不知足,不斷進取和超越,才會掌握主動,從容應對未來的變化。 [3] 

勿忘在莒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勿忘在莒”指不要忘記在莒國逃亡之時的情景,比喻不忘前事,不要忘本。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1]  [4] 
  • 運用示例
清·施補華《別弟文》:“願君勿忘在莒夠,臣亦念堂阜之囚。” [5] 
豐子愷《白鵝》:“讚頌楊柳,即讚頌一種積極向上同時謙遜自知的態度,人不論奮鬥至何種層次,都當飲水思源,勿忘在莒。” [6] 
參考資料
  • 1.    李翰文;馮濤主編. 成語詞典 第4卷[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1.01:1815
  • 2.    關煒炘,田靜編著. 中華經典故事全集[M]. 北京:西苑出版社, 2010.09:29
  • 3.    郭麗著. 齊國成語典故今讀[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8.01:24-25
  • 4.    勿忘在莒的解釋|勿忘在莒的意思|漢典“勿忘在莒”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3-16]
  • 5.    (清)王文濡編選. 基礎國學 續古文觀止譯註 新版[M].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17.0:284
  • 6.    豐子愷著. 白鵝 豐子愷專集[M].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5.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