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勒掯

鎖定
拼音是lēi ken,lēi kèn,貶義,形容刁難、強迫等。
中文名
勒掯
拼    音
lēi ken,lēi kèn
解    釋
強迫
出    處
京本通俗小説·錯斬崔寧》

勒掯基本意思

lēi ken,lēi kèn
[create difficulties]∶刁難
被那裁縫勒掯,只推生活忙,不肯來做。——《水滸傳》
[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剋扣;勒索
我若要哥哥銀子時,便是兄弟勒掯哥哥。——《水滸傳》
[stop;resist]∶推託;阻擋
那劉秉義只推女兒年紀尚小,勒掯不許。——《醒世恆言》

勒掯詳細解釋

(1).強迫。《京本通俗小説·錯斬崔寧》:“我自半路遇見小娘子,偶然伴他行一程,路途上有甚皂絲麻線,要勒掯我回去?”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三折:“官人,則被你勒掯殺我也。”
(2).故意為難;推脱。《西遊記》第八四回:“哥哥,你勒掯那個哩?不做和尚也容易,只消半年不剃頭,就長出毛來也。”《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裴九老 跪上去訴道:‘小人因是年老愛子,要早與他完姻。幾次央媒去説,要娶媳婦,那 劉秉義 只推女兒年紀尚小,勒掯不許。’”
(3).勒索。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一折:“休想肯與人方便,衠一片害人心,勒掯了些養家錢。”《水滸傳》第十七回:“我若要你銀子時,便是兄弟勒掯你。” 清蔣士銓臨川夢·哱叛》:“他將我一捆二十,打得我恨比海深,仇如天大。昨日又勒掯鎮兵花布錢糧。”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