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加蘭巴國家公園

鎖定
加蘭巴國家公園是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東方省緊靠蘇丹南部的邊境地帶,核心保護面積4920km2面積遼闊的熱帶稀樹大草原、草甸和森林,以及分佈在河流兩岸和低窪濕地環境中的長廊林,為大象、長頸鹿、河馬和白皮犀牛4種大型哺乳動物提供了天然家園。白犀牛的體型雖比黑犀牛大許多,並且不加害其他動植物,但其種羣數量僅存30只左右。 [1] 
中文名
加蘭巴國家公園
外文名
Garamba National Park.
位    置
扎伊爾的上扎伊爾區
面    積
5,000平方公里
海    拔
700 m
建立時間
1938年

加蘭巴國家公園世界自然遺產

加蘭巴國家公園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加蘭巴國家公園
Garamba National Park
入選時間:1980年
遴選依據:自然遺產(vii)(x)
地理位置:N4 00 00 E29 15 00
遺產編號:136

加蘭巴國家公園遺產描述

加蘭巴國家公園地理位置圖 加蘭巴國家公園地理位置圖
加蘭巴國家公園,是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的上扎伊爾區的自然保護區,佔地面積4920平方千米,周圍環繞着3個面積廣闊的獵區。公園坐落在尼羅河和扎伊爾河的分水嶺上,海拔高度在710-1061米之間。一片遼闊起伏的高原、一塊點綴着島山的遠古準平原地區、以及大片的低壓沼澤地和幾座花崗岩山構成了加蘭巴國家公園的地形外貌。公園擁有廣闊的熱帶稀樹幹草原、大草場以及森林區域,高聳入雲的林木點綴在河岸邊和沼澤低地裏。棟古河、阿卡河及加蘭巴河是公園內比較大的河流。這裏年降雨量為1500毫米,雨季在12月中旬到第二年3月底。公園最基本的自然景觀——幾內亞草原,屬熱帶稀樹草原,是熱帶原始森林退化後形成的,植物以塞內加爾卡亞胡椒和山地綠藻為主。稠密的合歡林和刺桐林,夾雜着河邊林帶和紙草沼澤地,構成公園南部及西部的主要植被。從這裏往北,樹木越來越少,最後成為大片草地。
加蘭巴國家公園建於1938年3月17日,是非洲最早建立的國家公園之一,旨在保護長頸鹿和稀有的珍貴動物白犀。設有納蓋羅和甘戈拉納博迪奧兩個管理站,後者是非洲象馴養中心。
1980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依據標準(vii)(x),加蘭巴國家公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加蘭巴國家公園遺產委員會評價

公園擁有廣闊的大草原、草場以及森林區域,其間星羅棋佈地分佈着河邊狹長樹林和沼澤低地。這裏是四種大型哺乳動的棲息地:大象、長頸鹿、河馬,以及珍稀的白犀牛。雖然白犀牛的體積比黑犀牛大得多,但不會危害人類,僅存約三十頭。 [2-5] 

加蘭巴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簡介

加蘭巴國家公園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與蘇丹接壤的上扎伊爾葦萊地區的自然保護區, 英文名稱是Garamba National Park. 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海拔700-1,000米。屬熱帶稀樹草原。建於1938年,旨在保護長頸鹿和稀有的珍貴動物白犀。另有動物300餘種,矮腳馬、大羚羊頗有名,象眾多。設有納蓋羅和甘戈拉納博迪奧兩個管理站,後者是非洲象馴養中心。1-4月和8-12月為遊覽季節。公路通伊西羅
兩次被列入世界遺產瀕危名單
加蘭巴國家公園
加蘭巴國家公園(6張)
1938年3月17日,剛果正式將該公園命名為加蘭巴國家公園。20世紀80年代,加蘭巴國家公園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大約只有15頭白犀牛存活,之後在80年代中期被列在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上。隨後包括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法蘭克福動物園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與當時的扎伊爾政府等組織和政府開始致力於保護和修護公園的生態環境。這種努力獲得了回報:園區自1992年從瀕危動物名單裏刪除。 然而到1991年時,公園附近的一個小鎮被蘇丹解放軍(蘇丹人民解放軍)佔領,難民開始向公園周邊的地區遷移。至1993年,這一地區的人口已經擴大到約50,000人。蘇丹人民解放軍的成員和其前成員的大量湧入使得該地區出現很多武器裝備,這一時期中甚至出現食用公園內動物肉的情況。但加蘭巴國家公園內的守衞沒有能力對抗全副武裝且訓練有素的偷獵者。在1993年到1995年裏,他們共發生了121次槍戰。非洲水牛和大象在偷獵者的殺害下極具減少。到1996年時,兩隻白犀被打死,加蘭巴至此又重新被列在世界遺產瀕危名單中。
廣闊的熱帶稀樹幹草原
加蘭巴國家公園
加蘭巴國家公園(3張)
公園擁有廣闊的熱帶稀樹幹草原、大草場以及森林區域,高聳入雲的林木點綴在河岸邊和沼澤低地裏,這裏養育了四種大型哺乳動物:大象、長頸鹿、河馬,以及珍稀的白犀牛。白犀牛的體積比黑犀牛大得多,僅僅只剩了大約三十頭。加蘭巴國家公園在1984年到1992年由於白犀牛的數量急劇減少而被列入受到威脅的世界遺產名錄。在世界遺產委員會、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同盟、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法蘭克福動物協會以及專家們的努力下,白犀牛的數量得以恢復,於是加蘭巴的名字在1992年第16屆會議上從危機名單中消失了。然而在最近,一個殃及了公園內大部分地區的偷獵活動又對現存物種造成了嚴重威脅。於是在1996年第20屆會議上,這個地區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危機名單。加蘭巴國家公園佔地492,000公頃,周圍環繞着3個面積廣闊的獵區。該公園是據剛果1938年3月17日令正式命名的。1980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白鰭豚 白鰭豚
加蘭巴國家公園坐落在尼羅河和扎伊爾河(即剛果河)的分水嶺上,海拔高度在710-1061米之間。一片遼闊起伏的高原、一塊點綴着島山(通常是花崗岩構成的)的遠古準平原地區和巨大的低壓沼澤地構成了戈朗巴國家公園的地形外貌。該公園屬熱帶氣候,3月-11月是半潮濕的雨季,接着便是漫長的乾燥期,這時氣温一般在36-39攝氏度的範圍內,乾燥高温的東北風時常"統治"着這裏。該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約為1260毫米。
主要動植物物種
火烈鳥 火烈鳥
加蘭巴國家公園有三種植被分佈:(1)長廊林、叢林和沼澤地(2)水生和半水生基羣叢(3)各種稀樹大草原。長廊林、樹木繁茂的稀樹大草原及公園北部和西部的紙草莎草屬)沼澤地到了公園中央地帶就"讓位"給了更開闊的矮樹叢稀樹大草原,而後者又漸漸演變成高草地。草地上縱橫交錯着數不盡的細小河流,河邊是長着紙草的沼澤地。稀樹大草原的林地上一般生長着風車子屬植物、欖仁樹以及惹人注目的紫荊花、阿拉伯樹膠、合歡樹刺桐。據報道,加蘭巴國家公園裏估計有1000種維管植物,其中5%為該地所特有。這些植物用途廣泛,有的可以入藥,有的是名貴的觀賞植物,有的可以編繩子、席墊和籃子,有的是上等的建築材料,還有的可以當柴火。
加蘭巴國家公園
加蘭巴國家公園(3張)
在這個世界上,仍具有繁殖能力的四方嘴白犀或許就僅存在加蘭巴國家公園裏了。1960年公園裏的白犀數量大約為1000頭,但因為防不勝防的偷獵,白犀逐年遞減,世界野生動物基金的報告稱1996年公園裏只剩下了30頭白犀。非洲象是森林和稀樹大草原漸變羣的典型過渡動物代表,但它的數量也由70年代末的20,000頭鋭減到84年的8,000頭,直到1994年數量才有所回升。其它哺乳動物主要有長頸鹿、河馬、非洲水牛、雄赤鹿、非洲大羚羊狒狒疣猴長尾猴和其它5種猴類、金貓、豹、獅子、疣豬(一種非洲野豬)、大河豬、彎角羚及其它6種羚羊屬動物;除此之外,公園裏還有2種水獺和5種貓鼬
進入加蘭巴國家公園,橫跨河流兩岸的小橋、日益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不斷完善的膳宿設施以及生動詳盡的公園説明材料,無不在人心中留下長久美好的記憶。該公園最新開發的"騎象旅行"服務更是別出心裁,獨具魅力。
瀕臨滅絕的珍貴動物
北部白犀牛 北部白犀牛
兩種極具商業價值的珍貴動物--白犀和大象--的數量在公園歷史上曾有兩次大規模的縮減:第一次是在20世紀60年代的國內政治騷亂時期,犀牛的數量由1,000-1,300頭鋭減到100來頭,大象也難逃厄運;第二次是在70年代末期,非洲大地上掀起了偷獵象牙和犀牛角的狂潮,由於加蘭巴國家公園處在三國交界地區,不僅"山高皇帝遠",而且動盪的政治局勢使得武器來源難以控制,所以這裏首當其衝地成為這次狂潮的受害者。十多年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監督及幫助下,這些情況稍有改觀,犀牛和大象的數量均有所增加。但1996年之後,鄰國蘇丹的局勢動盪不安,由其境內流入加蘭巴國家公園裏的難民估計有80,000人,他們主要以獵殺水牛為生,同時也偷獵大象倒賣象牙。由於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均不容樂觀,這一地區的旅遊外匯收入越來越少,一些公園設施也年久失修,打擊蘇丹難民偷獵的交通工具、燃料和配給嚴重匱乏--美麗神秘的加蘭巴國家公園正在呼喚人們的良知和救援。
儘管多方盡了最大努力致力於生態保護,然而已經有人預言白犀牛將很快滅絕。預言者同時指出,偷獵是滅絕的最直接原因。由於該地區政治局勢的動盪,偷獵已很難被阻止,從而導致殺害野生動物的現象屢禁不止。國際社會已盡很大的努力給犀牛和其他野生動物提供保護,有些環保主義者建議將犀牛送到肯尼亞作臨時的棲息地,但這種建議已經被否決,部分剛果人將一些西方的環保主義者稱為“現代的偷獵者”。剛果人將保留白犀牛視作自己民族自尊心的標誌,認為其他民族的人無權剝奪他們民族的象徵。與這種思想相矛盾的是當地政府較少投入的保護。事實上,白犀牛仍維持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國際社會的努力。
2005年1月,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批准將5只白犀牛由加蘭巴國家公園移送到肯尼亞,並加強保育加蘭巴,讓這些白犀牛有重回的環境。不過,移送未曾開始,這5只白犀牛就已經死亡。2005年8月,地面及空中搜索發現有一隻獨居的雄犀,幷包含一隻成年雄犀和兩隻成年雌犀的羣落。 到了2008年6月,由於沒有再見到它們的蹤跡,估計它們已經滅絕。 [3] 
綠化面積
加蘭巴國家公園
加蘭巴國家公園(3張)
加蘭巴國家公園總面積的85%都覆蓋着森林。絕大部分樹木是扭葉松,這是生命力極強的一種樹木。生長在加蘭巴國家公園裏的植物,最大的災難便是森林大火。正是因為山火肆虐,不少樹種分佈得越來越稀疏。但扭葉松卻憑藉它頑強的生命力,不僅生存下來,而且逐年擴大自己的領地,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扭葉松的樹皮很薄、很脆,而且易於燃燒,所以,一旦發生火災,它和其他樹木一樣難以逃脱。但是,它卻用堅固而緊閉的松果將種子儲藏起來。這些松果可以將種子保存3—9年。這樣,扭葉松就做好了死亡和轉世再生的準備,可以任憑山火肆虐了。因為當致命的火災吞噬了松葉和充滿松脂的薄樹皮時,很多松果只是被燒焦,表面燻黑了,一旦濃煙散盡,它們就會崩裂開來,將儲藏其中的種子播撒在廣闊的被清除乾淨的地面上,於是新的一代立刻從灰燼中萌生,充滿勃勃生機。因此,這種樹不但堅守着自己的領地,而且每場山火過後,又都能將領地向遠方拓展。到今天,它均勻而稠密地分佈在公園各處,幾乎把整個公園都變成了自己的王國。 扭葉松生長得十分緊密,就像甘蔗林一樣。比如這片森林:每棵樹的直徑1.2~2.4米,樹高30米,樹齡平均175年。由於缺少陽光,下面的樹枝剛長出來就枯死掉落了。這些樹密密地排列着,它們的生長就是一場爭取陽光、爭取更多陽光的賽跑。因此它們筆直地衝上雲霄。假如把整座森林從頂部以下3米的地方砍下,那麼你會發現森林變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電線杆。只有沐浴着陽光的樹梢才長着葉子。陽光的缺乏使它們不蔓不枝,一心衝得更高。一棵生長在陽光裏有10年樹齡的幼樹,其樹葉與叢生在一起的樹齡為一兩百年的樹木同樣多。隨着山火越來越大,山地變得越來越幹,這奇妙的扭葉松以其強大的競爭力佔據了幾乎整個加蘭巴西部地區。龍膽松是另一種分佈廣泛的樹種。這種樹木有着極強的適應能力,而且成長速度極快,能在各種各樣的氣候土壤條件下生長。在經常發生山火的最危險的山坡上,它們也千姿百態、鬱鬱葱葱。
熱帶草原 熱帶草原
非洲雲杉和亞高山銀杉秀麗多姿,令人矚目。它們有高高的塔狀樹身,繁茂的樹冠生機盎然、光彩照人。這兩種樹木廣泛地分佈在加蘭巴西部地區,攀緣着每一座高山。然而這兩種樹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它們都非常害怕山火。由於它們的樹皮非常薄,而且每年種子一旦成熟就立即被播撒出去,所以一旦起火,無論是樹木還是它們的種子都被無情地吞噬了。正因為這個原因,它們很快就被趕出山火肆虐的地區。人們只能在海拔較高的山峯或濕潤的地方見到它們,些地方最容易抵禦火災的侵襲。1872年開始,公園管理處對加蘭巴國家公園採取“以火管理”(LetitBurn)的政策,只要不是人為因素造成,且不危及人的生命及財產,園內的巡邏員都不干涉,讓它自生自滅。
有益的森林火災
加蘭巴國家公園碑文 加蘭巴國家公園碑文
森林火給整個生態系統帶來的好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要算營養物的再循環了。如果沒有森林火,這裏的許多物種有可能會慢慢“餓死”。有些地區經歷了兩個多世紀的堆積,平均每半公頃土地就擁有45噸乾燥物質。它們越積越厚,使原有生物羣落很難發展與更新,新的物種更無插足的餘地。一場大火過後,把土地裸露在陽光之下,黑灰大量吸收了太陽的熱能,成為催發種子的最好温牀。火舌在燒燬野草和灌木的同時,也吞噬了妨礙植物生長的病蟲害以及有礙植物發芽生長的化學物質。濃煙覆蓋在臨近的地區,也可以殺死森林中的一些病原體,因此間接保護了沒有過火地片的森林。熾熱的大火還烤裂了岩石,又為一些喜愛陽光的拓荒樹種開闢了道路。火所燒燬的一切,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並非浪費,只是物質和能量轉換的一種形式。在自然演化過程,生活在加蘭巴國家公園的很多植物和動物,已經適應了間歇週期較長的大火,甚至其中有些物種,還必須以火來保證它們的生存和繁衍。例如扭葉松是加蘭巴及其周圍國有森林中的主要樹種,它喜歡陽光,生長迅速,能適應週期性的野火。但這種樹的幼苗不能在濃密的樹陰下成長。如果沒有森林火為其掃清道路,則喜歡在樹蔭下成長的冷杉、雲杉等植物將成為優勢羣落,甚至取扭葉松而代之。 據科學家的研究,扭葉松為了適應間歇野火的環境,具備一種特有的“生態策略”,即成熟的扭葉松都生長有兩種球果。一種是開放性的球果,每年都隨着球果的成熟而把種子散落在地上。但由於接觸不到陽光,大多數種子無法發芽,只有樹冠遭受病蟲害或者被大風吹疏的時候,才有少數種子可能萌芽成活。但扭葉松還有另一種球果,被樹脂所封裹,需要113攝氏度的高温才能溶化。而在寒温帶的高原上,只有森林火才可能達到這種温度:這種球果是為了等待這樣的時機而可以在樹上呆上一二百年。再説,森林火把一切化為灰燼的情況並不多見,一般只是使森林稀疏一些,為生物的“新陳代謝”和“推陳出新”創造條件。就像狼追捕北美馴鹿一樣,森林火只吞食那些軟弱有病的、不太適應的,或是運氣不佳的植物。而這些死裏逃牛的強者,卻擺脱了許多競爭的對手,獲得了充足的陽光、營養和水分而成為天之驕子;它們既為樹木更新提供了樹種,又為耐蔭植物充當了涼棚。大火過後的第一個春天,加蘭巴國家公園第一批扭葉松、黑松和其他幼苗就陸續破土而出。新的綠色生命迅速衝破了灰暗的過去,又—輪持續幾個世紀的循環開始了。有朝一日,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又將成為這裏的主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