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加強脱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建設好農村黨組織

鎖定
《加強脱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建設好農村黨組織》是習近平的一篇文章,收錄於著作《擺脱貧困》。
作    者
習近平
作品名稱
加強脱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建設好農村黨組織
作品出處
《擺脱貧困》
作品原文
黨對農村的堅強領導,是使貧困的鄉村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的保證。如何在農村實現黨的領導,這是農村黨組織的歷史使命。如果沒有一個堅強的、過得硬的農村黨支部,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就不能在農村得到具體的落實,就不能把農村黨員團結在自己周圍,從而就談不上帶領羣眾壯大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生產力,向貧困和落後作戰。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相對集中的生產活動、社會活動減少了,但這不是一盤散沙,各幹各的,各顧各的。改革以後,更需要一種凝聚力,把大家、把千百户農民吸引到一起,發展商品生產。千百萬農民的團結奮鬥共同努力是脱貧致富的根本條件。講凝聚力,必須講核心,農村脱貧致富的核心就是農村黨組織。我們的農村黨組織能否發揮這樣的核心作用,直接關係到脱貧致富事業的凝聚力的強弱。
應該看到,這幾年農村絕大多數黨組織經受住了改革、開放、脱貧致富的考驗,成為廣大農民發展商品生產的帶頭人。但是,也有少數黨組織落伍了,散夥了。在這些地方,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不見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見了。究其原因,一是前些年一些黨組織在經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沒有堅持“兩手抓”,在政治與經濟工作中存在“兩張皮”,放鬆了思想政治工作,放鬆了黨的建設,特別是農村黨組織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農村黨員得不到應有的思想教育。二是有些農村黨員幹部對在新形勢下如何發揮黨組織的作用認識不足,認為“包產到了户,不要黨支部”;有些農村黨員用金錢代替宗旨,用實惠代替理想,放棄了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多年來積澱的這類問題使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顯得格外艱鉅,這並不是發幾個文件、開幾場會、處理一些黨員、進行幾次黨員評議就能奏效的。我們必須通過紮紮實實的工作——明確指導思想,擺好位置,純潔隊伍,改進工作方法——建設好農村黨支部,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加強脱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
一、在指導思想上應該明確:我們共產黨人只有順應羣眾的共同意願,才能代表羣眾的利益,才談得上去組織羣眾、引導羣眾,才能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之所以能把廣大農民羣眾團結、吸引在自己的周圍,是由於黨領導羣眾求得解放,通過打土豪、分田地、土地改革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而在不斷變革的今天,發展經濟、共同富裕是他們的共同願望。所以,農村黨組織要帶領廣大農民羣眾投身於發展商品經濟的事業中,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走共同脱貧致富的道路。這是黨組織一切工作的主旋律,農村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黨風建設、制度建設都應當圍繞着這個主旋律來“彈鋼琴”。黨組織必須建設成為帶領農民羣眾為實現黨的路線和他們的切身利益而鬥爭的堅強核心,使廣大農民羣眾從實踐中得出共識:“要想脱貧致富,必須有個好支部。”
二、切實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在農村村一級,有黨支部、村委會、團支部、婦代會、民兵組織、村合作經濟組織等各種組織,承擔着政治、經濟、社會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其中黨支部是領導核心,這一格局只能堅持和完善,不能動搖或削弱。黨組織的核心地位,是黨組織發揮核心作用的前提,我們要在指導思想上、組織保證上使黨組織在農村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真正能站到“前台”,真正能居於“第一線”,而不是名不副實。改革農村舊體制決不能以削弱黨組織的作用為代價。實踐證明,農村改革越深化,黨組織的核心地位越要強化;脱貧越深入,農村第一線黨組織的力量越要增強。
現在實行村民自治,這是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管理形式。但是必須明確,我們的村民自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形式,是黨的領導下的自治。村民自治不能脱離黨組織的領導,不能把村民自治與黨的領導對立起來。只有依靠黨的領導,才能真正體現村民的意志,才能實現村民自治,才能保證村民自治沿着健康的軌道不斷髮展。
確立農村黨組織的核心地位,絕不是讓黨組織孤軍作戰,而是要在發揮好黨組織核心領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好村委會、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團支部、婦代會、民兵組織各自的作用。從不同的角度密切配合,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好比一個大合唱團,黨組織必須能當好這個合唱團的總指揮。
三、純潔隊伍,加強黨組織的自身建設。沒有一個過得硬的黨組織,要想發揮核心作用,領導廣大農民去戰鬥,那是不可想像的。一個人不怕被別人打倒,最怕自己被自己打倒,一個組織也一樣。我們只要細心分析一下就清楚了,為什麼有的村黨支部,説話沒有力氣,農民不願聽,那一定是因為這個黨支部的作用已經是日薄西山。當前我們必須把黨組織的自身建設擺在重要的位置上。首先要抓好黨支部成員的選拔和考評,黨支部成員應是農村中政治思想素質好,有工作能力,在羣眾中威望較高的優秀分子,要儘量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性強、有事業心、能吃苦耐勞和有奉獻精神、為人正直公道的優秀黨員選拔到黨支部中來,對那些喪失表率作用的成員要適時、果斷地進行調整。特別要強調的是,一定要選好黨支部書記,沒有一個好帶頭人,就帶不好一班人。現在有些地方反映,黨支部書記難選,一是前些年缺少培養,後繼乏人;二是政策問題,比如支部書記誤工多、待遇低,村裏經濟薄弱,怎麼補貼?在任時作貢獻,退下時無出路,怎麼辦?這些具體問題我們都應當解決。村支部書記人選來源的渠道可以再多些,鄉鎮和企業黨員幹部也可以去兼任掛職。對於支部書記眼前的一些正當利益以及後顧之憂,我們都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
其次,要提高黨員的素質。每一個黨員都是黨組織的一個細胞。黨組織的戰鬥力就是通過每個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具體體現的。在過去人民公社的年代,農村黨員大多能身先士卒,出工走在前,收工留在後。應該看到,在大力發展商品經濟、農村深化改革的今天,我們有些黨員卻變成了時代落伍者。他們有的並不是不想大幹一場,而是“老辦法不行,新辦法不會”。新的時代、新的歷史任務把黨員的素質適應不適應這個問題尖鋭地提出來了。一是思想觀念上適應不適應,二是從事商品生產的能力適應不適應。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着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係、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在過去長期的自然經濟的環境中,在“一大二公”的農村舊體制下,我們的黨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與上述環境和體制相適應的諸如因循守舊、自給自足、閉關自守、平均主義等舊思想、舊觀念——那麼,現在這些變革了沒有?變革了多少?搞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所需要的新思想、新觀念樹立了多少?單有新思想、新觀念還不行,還要解決一個能力上適應不適應的問題。搞商品生產,辦集體企業,帶頭脱貧致富,都要求黨員要有本事。“是騾、是馬,拉出來溜溜”,容不得半點的走江湖。許多黨員的實踐證明,貧困地方的黨員只有認真學習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經營管理知識,善於探索商品經濟運行規律,從而成為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帶頭人,才能真正帶領人民羣眾去脱貧致富。
四、從實際出發,改進工作方法。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沒有變,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沒有變。但我們的工作方法應當有所改變。在農村,由“一大二公”的體制變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工作面從原來的幾個生產單位擴大到千家萬户;由自然經濟生產轉變到商品經濟生產,許多經濟規律都是新課題;由“大鍋飯”的三級經濟核算轉變為一家一户的家庭經濟核算,利益機制直接對個人起作用——這些都要求黨組織不能翻老皇曆辦事了。我們不能還是習慣於過去“台上講,台下聽”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應當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個農民的心坎上;我們不能還是等着彙報工作,發出指示,而應當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幫助農民解決各種實際困難;我們不能還是想依靠什麼行政力量來管住農民,而是應當通過為農民辦實事,密切黨羣關係來使廣大農民緊緊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總而言之,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在一家一户分散經營的情況下,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唯此才能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