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劍魚

(劍魚科劍魚屬魚類)

鎖定
劍魚,鱸形目劍魚科劍魚屬洄游魚類,又稱箭魚。 [20]  劍魚體長粗壯,可達五米長,五百千克;亞圓柱形,背腹面皆鈍圓;頭大,長而尖呈劍狀的吻部,佔全長的三分之一;尾柄粗,平扁,每側有一條縱隆起脊;成魚皮膚裸露,無鱗,無齒,皮膚表面粗糙;頭及體背側為金屬般的藍紫色,腹部淡黑色,各鰭暗藍色;背鰭2個、臀鰭2個、無腹鰭,尾鰭後緣寬新月形。 [21]  由於其長頜延長,呈劍狀突出,因而得名“劍魚”。 [22] 
劍魚在中國分佈於東海南部、南海和台灣附近海域,在世界各大洋的温熱帶海域包括地中海均有分佈。 [23]  劍魚平常在海面附近遊動,有浮出水面的習性,有時也會下潛到500-800米的深海里追逐魚羣。劍魚在捕食時,先用上頜把魚打得無法動彈,然後才攝食。成魚以鯖魚、鯡魚和烏賊等為食。劍魚的繁殖方式為卵生,產卵場所包括赤道南北兩邊的廣大海域,夏、秋、冬三季都可產卵,一條雌魚產卵數約400萬個。 [24]  劍魚的壽命可達9年。 [25] 
劍魚性格兇猛,游泳速度極快,時速可達120千米,是魚類中的游泳冠軍。 [26]  劍魚嘴的前面長着一支“利劍”,既堅固,又鋭利,於是海洋生物學家給它取了個雅號——大海中的“劍客”。 [27]  劍魚是大洋性上層經濟魚類,肉質味美,有食用經濟價值。 [28]  設計師根據劍魚快速遊動的原理,設計出了超音速飛機。 [29] 
中文名
劍魚
拉丁學名
Xiphias gladius [3] 
別    名
箭魚、劍旗魚、青箭魚、丁挽四旗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鱸形目
劍魚科
劍魚屬
劍魚
亞    種
0 [11]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
保護級別
近危(IUCN標準) [3] 

劍魚動物學史

劍魚化石 劍魚化石

劍魚科屬信息

劍魚,鱸形目劍魚科劍魚屬洄游魚類,又稱箭魚。 [12] 

劍魚物種進化史

劍魚的演化史可以追溯到“魚龍”(學名:Ichthyosaurus),這是一種海洋爬行動物,主要生活在中生代侏羅紀。“魚龍”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進化,形成了一種叫做“正犀龍”(學名:Eurhinosaurus)的動物。這種動物的喙極長,下頜明顯縮短,具有劍魚的典型特徵,所以動物界學界普遍認為“正犀龍”是劍魚的祖先。

劍魚物種發現史

1984年,科學家D. Costin在英國薩默塞特發現了一具新的化石,該化石形態特徵介於“正犀龍”與劍魚之間,被認為是屬於生活在大約距今1億9000萬年前的“劍魚魚龍屬”(學名:Excalibosaurus)的唯一種劍魚魚龍(學名:Excalibosaurus costini),這種動物是劍魚已知唯一的演化證據。 [5] 
同義學名包括:Phaethonichthys tuberculatus Nichols, 1923、Xiphias estara Phillipps, 1932、Xiphias gladius Linnaeus, 1758、Xiphias imperator Bloch & Schneider, 1801、Xiphias kleinii Suckow, 1799、Xiphias thermaicus Serbetis, 1951。 [3] 

劍魚得名原因

由於其長頜延長,呈劍狀突出,因而得名“劍魚”。劍魚嘴的前面長着一支“利劍”,既堅固,又鋭利,於是海洋生物學家給它取了個雅號——大海中的“劍客”。 [14]  [18] 

劍魚形態特徵

劍魚
劍魚(6張)
劍魚體長粗壯,亞圓柱形,一般身長3米,最大身長可達5米,最大重量約650千克,雌性通常比雄性更大。在太平洋發現最大的劍魚。測量身長平均為1.2-1.9米。大西洋的劍魚重量通常能達到320千克,但在地中海,成年劍魚的體重通常不到230千克。 [2]  [13] 
劍魚,尾柄短細,平扁,每側具一發達的中央隆起脊,無其它小隆起脊。背腹面皆鈍圓;頭大,長而尖呈劍狀的吻部,佔全長的三分之一;吻部向前延長為扁而尖鋭之劍狀突出;眼大,齒細小,隨着成長而逐漸消失,成魚皮膚裸露,無鱗,不具頜齒;皮膚表面粗糙;無鰓耙。第一背鰭基底短,呈三角形,與第二背鰭分離甚遠,第二背鰭小,位於體的後部;胸鰭低位;無腹鰭尾鰭深分叉而有力,尾柄末端上下具深凹;頭及體背側為金屬般的藍紫色,腹部淡黑色,各鰭暗藍色;第一背鰭鰭膜暗褐色,餘鰭褐色或暗褐色。臀鰭2個。 [1]  [13] 
劍魚 劍魚

劍魚近種區別

劍魚
劍魚與同屬於劍魚亞目的旗魚科魚類在外觀上比較相似,也是人們平常易於混淆的物種。在生產生活中,可以通過外形來將旗魚和劍魚進行區分。具體來説,劍魚的上頜和吻部比旗魚的更長,可以佔據體長的三分之一。同時,劍魚的上頜截面是扁圓形,更像是寶劍的截面,而旗魚上頜截面則為正圓形。此外,劍魚的第一背鰭退化較為明顯,第一與第二背鰭之間的間距較大,而旗魚第一背鰭較長,幾乎與第二背鰭相連。 [9] 
劍魚 劍魚
旗魚 旗魚

劍魚生活習性

劍魚性格特徵

劍魚平常在海面附近遊動,有浮出水面的習性。性格兇猛,游泳速度極快,時速可達120千米,是魚類中的游泳冠軍。 [15]  [16] 

劍魚活動洄游

屬於大洋性中上層暖水性洄游魚種,會季節性越冬洄游,夏季向偏冷海域進行索餌洄游,秋季向偏暖海域進行產卵和越冬洄游,一般生活於18-22℃的暖水海域,但亦發現其耐温性佳,偶然可發現於水温5-10℃之間的冷水域,仔魚多出現於24℃以上温度的海域。活動範圍很廣,一般深度為200-600米,但也有深度大於650米的,最深可達800米,在這中國台灣的東部流經的黑潮海域內很多,居於大洋、深海和近海沿岸。 [1]  [16] 

劍魚捕食行為

捕食行為
捕食行為(2張)
劍魚在白天取食,它們主要以小型硬骨魚和頭足類動物為食。劍魚會整隻吞下較小的獵物,而面對較大的獵物,它們則會用堅硬的上頜左右擊打獵物,將獵物擊暈或擊殺。劍魚是它們棲息深度範圍內的頂端食肉動物,常見的獵物包括其它遠洋魚類、金槍魚、蜞鰍、飛魚、魷魚和其它頭足類動物和甲殼類動物。 [3] 
劍魚的捕食策略也十分機智,它們通過在水中上下游動來驅趕獵物上浮和下潛,使得獵物因為光線的驟變而出現短暫的失明,最終難以逃脱劍魚的獵殺。與此同時,一般的魚類無法保持自身體温高於周圍水的温度,所以在被劍魚逼入深水後會因温度過低而喪失活動能力。但劍魚擁有着獨立的脂肪組織為核心器官產熱,使得它們可以在寒冷深水中保持活動能力,完成捕食活動。 [6] 

劍魚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
劍魚除了會在捕食時攻擊獵物,也會在水中活動時攻擊對自己具有威脅的物體,其中就包括人類的船隻。與攻擊獵物時不同,它們在攻擊其他物體時會直接用吻部刺向具有威脅的物體。如在二戰期間,一艘英國的貨船在海上被擊穿船底,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德軍的魚雷,直到水手們合力將這個物體抓住,人們才發現這是一條劍魚。僅憑血肉之軀就能將船體擊穿,劍魚也因此獲得了“活魚雷”的稱號。此外,劍魚也會對水中其他的非捕食關係的生物進行攻擊。人們曾在海邊發現一條長達4.6米的鯊魚屍體,其體內殘留着一根劍魚的上頜。由此可見,劍魚對於海洋內幾乎所有生物都是極具威脅的。 [7]  [8] 

劍魚分佈範圍

劍魚是全球性分佈物種,廣泛分佈於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主要有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有時也出現於冷水海域,包括地中海、馬爾馬拉海、黑海與亞速海,緯度範圍北緯50°至南緯50°。在中國分佈於東海南部、南海和台灣附近海域。 [1]  [15] 
劍魚分佈圖 劍魚分佈圖

劍魚繁殖方式

劍魚幼魚 劍魚幼魚

劍魚生殖時間

劍魚在温暖的赤道水域會全年產卵,在較冷的地區於春夏季節產卵。分佈在中國台灣的劍魚通常在夏天8-9月產卵。在地中海、南意大利半島及西西里島經常可見劍魚產卵,在6月到9月,可見到大量劍魚卵;整個地中海在11月到3月可見到大量劍魚幼魚。

劍魚生殖方式及細節

劍魚在母體外部受精:即雌魚產出數百萬的活性卵子到水中,一條雌魚產卵數約400萬個,然後通過雄性分泌的精子受精。卵的尺寸為1.6-1.8毫米,從受精卵孵化成的幼魚,只有4毫米長,短吻而多刺。在第一年,幼魚生長迅速,身長可以達到90釐米。 [1]  [3]  [16] 
產卵主要在水域温度不低於24℃的海域,產卵的水體深度介於0-75米,水體鹽度為33.8-37.4‰,不同個體間產卵數相差很大。

劍魚壽命

由於耳石非常小,而成魚的鱗片消失,所以年齡的鑑定很困難,有人曾經從劍魚鰭條的橫切面上的年輪來計算年齡。壽命可達9年。 [3]  [17] 

劍魚保護現狀

劍魚保護級別

列入國際大西洋金槍魚保護委員會(ICCAT)十年恢復計劃(1999);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1年 ver 3.1——近危(NT)。 [3] 

劍魚種羣現狀

據估計,在全球範圍內,劍魚在1994-2014的20年間至少下降了22%,其中印度洋的種羣數量約下降40%,南大西洋約減少45%,西南太平洋約減少58%,地中海地區約下降16%。 [3] 
2011年IUCN進行風險評定時,在全球範圍內,此物種的數量在三代間(約20年)已經下降超過28%。在地中海,其物種保有量在全球範圍內已低於10%。2021年IUCN進行風險評定時,其種羣數量仍處於下降之中。 [3] 

劍魚主要威脅

劍魚的主要威脅因素是人類的過度捕撈。它們相對晚熟的生活史使其種羣很容易因人類的過度捕撈而遭受巨大威脅。大多數劍魚都是通過遠洋延繩釣漁具捕獲的,這會使得大量劍魚幼體被作為副漁貨捕獲。即便存在着最小捕獲體長限制,但是劍魚的高鈎掛死亡率使得許多劍魚幼體一經捕獲便會死亡,沒有機會再被放歸海洋。這些因素使得劍魚種羣的增長變得極度困難,最終使得劍魚種羣不斷下降。 [3] 

劍魚保護措施

在1980年代,劍魚的數量曾經因為過度捕撈而減少。此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漁業部在1985年制定了“美國大西洋劍魚漁業管理計劃”,限制了針對劍魚的捕撈。具體措施包括最小捕獲體長限制、年度捕撈限額等。2009年,“大西洋金槍魚養護委員會”宣佈北大西洋劍魚種羣已完全重建。 [3] 

劍魚主要價值

劍魚經濟價值

其他價值
其他價值(3張)
劍魚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性魚種。全世界年產量為35000-42000公噸。一般漁法以一支釣或定置網捕獲,有些地區以圍網或流刺網法。亦是遊釣魚種,通常3-4月及7-12月較常釣到。每年全球大多數的劍魚捕撈來自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然後印度洋。太平洋的劍魚漁業捕撈活躍於西北太平洋,以及澳大利亞東南部、新西蘭的北部、太平洋熱帶區域的東南部、墨西哥和美國加利福尼亞。 [1-2] 
此外,劍魚的長喙還可以做成工藝品。

劍魚食用價值

被捕捉的劍魚
被捕捉的劍魚(2張)
劍魚是大洋性上層經濟魚類,劍魚的幼魚,肉質鮮美,該種魚類富含脂肪,並含有大量維生素、鉀等。人們除了將其製作成生魚片外,還在利用劍魚生產冷凍無骨的厚魚肉塊或魚排,可以應用於更多的烹飪場景,使其銷路廣開、銷量大增。此外,可加劍魚還可製成幹,長期保存;也可以加工成罐頭、魚肉香腸、魚肉火腿等。 [10]  [19] 
法國公共衞生與食品安全部門(AFSSA)指出,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未滿30個月的嬰幼兒不宜食用劍魚。研究表明,劍魚等食肉魚因處於食物鏈末端,易於集中一種叫做甲基汞的污染物質。該物質會自然地或偶發性地出現在環境中。儘管甲基汞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在食肉魚體內含量相對較高。低齡嬰幼兒的中樞神經系統會對此種汞的衍生物表現出特定的中毒反應。當然,此類魚不必完全禁食,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每週食用量限制在150克即可,對於未滿30個月的嬰幼兒是60克。 [4] 

劍魚研究價值

劍魚全身從上到下都是在為“如何遊得更快”而服務的。不過,真正吸引科學家注意的,不是它流線型的身體,而是那根又長又尖的“劍”,當時的科學家正苦惱於超音速飛機在突破音障時的巨大阻力會將飛機解體,而這根“劍”正是均勻分開阻力的關鍵。於是,科學家模仿劍魚的“劍”,在超音速飛機前加上了一根“針”,雖然其長度沒有劍魚那樣誇張,但也足以將阻力均勻分攤到機身的各個側面,使得飛機可以安全突破音障。(注:此處有誤,飛機前端“針”為空速管,用於測量空速。突破音障要依靠激波錐) [7] 
參考資料
  • 1.    劍魚  .台灣魚類資料庫[引用日期2013-10-20]
  • 2.    Xiphias gladius  .Marine Bio.org[引用日期2013-10-20]
  • 3.    Xiphias gladius  .The IUCN Red List[引用日期2013-10-20]
  • 4.    孕婦嬰兒需慎食海魚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3-10-20]
  • 5.    McGowan, C. A putative ancestor for the swordfish-like ichthyosaur Eurhinosaurus// Nature. 1986: 322, 454–456.
  • 6.    兔豆. 水中速遊冠軍——劍魚[J]. 海洋世界, 2016, (02): 12-13.
  • 7.    李麗. “調皮愛惹大麻煩”的劍魚[J]. 海洋世界, 2012, (05): 54-57.
  • 8.    大自然的探索. 劍魚殺死鯊魚[J]. 大自然探索, 2021, (3): 5.
  • 9.    趙榮興, 繆聖賜. 世界劍魚類的基本概況[J]. 現代漁業信息, 2006, 21(11): 13-16.
  • 10.    高久久. 批發市場中的魚類[M]. 東京: 東京書房社, 2004: 17-19.
  • 11.    Xiphias gladius Linnaeus, 1758  .ITIS Standard Report[引用日期2022-12-10]
  • 12.    李宏龍本冊主編,海洋探秘,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12,第174頁
  • 13.    李朝霞編,中國食材辭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3,第540頁
  • 14.    司馬法良,青少年百科知識文庫 ,自然密碼,魚類世界奧秘,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07,第46頁
  • 15.    潘義川編著,郵票中的魚類鑑賞 ,下,食用經濟魚類與奇異魚類,東北大學出版社,2015.08,第123頁
  • 16.    李朝霞編,中國食材辭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3,第540頁
  • 17.    弗朗索瓦·薩雷諾,斯特凡·杜蘭德著,海洋,海洋出版社,2011.05,第221頁
  • 18.    張啓明主編,新動物知識一本通,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0.09,第29頁
  • 19.    李朝霞編,中國食材辭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3,第540頁
  • 20.    李宏龍本冊主編,海洋探秘,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12,第174頁
  • 21.    李朝霞編,中國食材辭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3,第540頁
  • 22.    司馬法良,青少年百科知識文庫 自然密碼 魚類世界奧秘,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07,第46頁
  • 23.    潘義川編著,郵票中的魚類鑑賞 下 食用經濟魚類與奇異魚類,東北大學出版社,2015.08,第123頁
  • 24.    李朝霞編,中國食材辭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3,第540頁
  • 25.    弗朗索瓦·薩雷諾,斯特凡·杜蘭德著,海洋,海洋出版社,2011.05,第221頁
  • 26.    潘義川編著,郵票中的魚類鑑賞 下 食用經濟魚類與奇異魚類,東北大學出版社,2015.08,第123頁
  • 27.    張啓明主編,新動物知識一本通,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0.09,第29頁
  • 28.    李朝霞編,中國食材辭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3,第540頁
  • 29.    劍魚  .中國科普博覽_海洋博物館[引用日期2023-07-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