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輝

(中國遠征軍老兵)

鎖定
劉輝(1919—),原籍江西省清江縣(現更名為樟樹市)閣山鎮,抗日戰爭後留在緬甸密支那南堤娶妻生子,一直在異鄉生活。1939年入伍從軍,隨後成為中國遠征軍的一員,赴緬甸抗擊日軍。1945年戰爭勝利後,他留在緬甸娶妻落户,從此與故鄉親人失去聯繫達72年。2011年92歲的劉輝終於踏上江西這片故土,隨後啓程返回緬甸。 [1-2] 
中文名
劉輝
籍    貫
樟樹市閣山鎮關坊村委上盧村
出生日期
1919年
職    業
中國遠征軍戰士
主要成就
赴緬甸抗日

劉輝人物生平

1938年,劉輝在江西吉安府(市)中學讀書。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軍把魔爪伸向中國。劉輝滿懷愛國之心,瞞着父母義膽從軍,進入當時的“中央國際憲兵隊”二團一營。學習一年於1939畢業後,奉命開赴雲南省滇西國際公路服務,進入昆明第一集團軍。當時,日軍把侵略戰火引向滇西,妄圖沿滇緬路長驅直入,進而征服全滇,威逼重慶。
為制止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的野心,扼守滇西國際公路,劉輝所在的中央國際憲兵團,被任命鎮守滇西國際公路,劉輝時任鎮守廻龍橋負責人。
為不至於在緬甸的華僑遭受日本軍的蹂虐,1940年劉輝被臨時指令率領部隊協助華僑向中國大陸轉移。轉移中,部隊被日本軍追擊,被迫向印度方向退去。途中,歷盡艱辛,部隊士兵和華僑餓死、凍死、病死者不知其數。後英國人派去接應,一部分人留下在南木迦軍事區服務,一部分人返回部隊,劉輝重新回到中央國際憲兵隊。
之後,劉輝隨國際憲兵隊休整後,為保護總司令部羅長官安全,劉輝又率領國際憲兵一班和38師部分人員,下緬甸英瓦爾。其間,遭受日軍襲擊,三分之一的將士陣亡。爾後,劉輝又回中央國際憲兵隊,鎮守廻龍橋。
廻龍橋是滇西國際公路緬甸通向昆明的咽喉,然而由於當時中央國際憲兵隊武器裝備條件處於劣勢地位,為恐抵禦不住全副武裝的日本侵略軍,接上級命令,劉輝率中央國際憲兵隊將廻龍橋炸燬,從而截斷了日本侵略軍進入中國的通道。
1942年,劉輝進入師長廖耀湘所在的22師,在昆明機場休整一段時間後,奉指揮官士迪威爾的命令,開赴緬甸反戰抗日,首戰“鬼門關”大高角尖山,進攻日軍陣地。當時,系美國出武器,英國出裝備,中國出軍隊。戰鬥採用的戰術是美軍的飛機在高空壓制日軍的飛機,同時對地面進行轟炸,將日軍的多架飛機擊落;爾後,戰車開上去,步兵隨後,這一仗讓日本軍全軍覆滅,屍體滿山,血流遍地。劉輝所在的部隊唱起了勝利歌,歌聲唱道:“中國不會亡,拿起我們槍跑,抗擊日軍,我們的紅旗在空中飄揚……”
緊接着劉輝參加了新平楊大平地與日軍的作戰。當時,日本軍總結了“鬼門關”大高角尖山之戰的教訓,在新平楊大平地埋下無數地雷。劉輝和參戰人員猛打猛衝,卻在地雷陣中慘遭傷害。之後,部隊採用飛機轟炸,然後戰車和步兵一起上,終於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1945年,劉輝隨軍進攻猛帆大高山下大平地。此地是日軍的前方,日軍將武器彈藥和指揮部設在地下通道。劉輝所在的部隊掌握了日軍的這一情報,部隊首先用戰車開上前,將日軍的地道壓垮,日軍的武器彈藥全被埋了,日軍失去抵抗能力,猛帆大高山下大平地之戰告捷。
最令劉輝刻骨銘心的是密支那血戰。密支那居住着許多華僑,為不至於讓華僑受到傷害,進攻部隊不用飛機炸,不用大炮轟,部隊採用的是白刃戰。日軍死不投降,劉輝所在的部隊越戰越勇,與日軍拼刺刀,刀刀見紅,這一戰終於取得了勝利,部隊死亡也較為慘重。
此外,劉輝還參加了異邦大河鄧臘丁高地、石頭楚、瓦那楚等戰鬥。
抗日戰爭結束後,劉輝留在了緬甸,居住在緬甸密支那市,開始了異鄉生活。經人介紹,與緬甸女子結婚,由於沒有工作,他自力更生,自行創業,開起了一家小飯館。以後購置了房子,夫妻恩愛,過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先後生養了5個兒子、5個女兒。
劉輝沒有教孩子們學中文。他説:“那時候趕中國人。”剛剛留在緬甸的時候,緬甸對華人的排斥讓他心驚肉跳。以後的日子裏,兒子都已娶妻成家,女兒也都出嫁,兒女門都在商場拼搏,生意尚可。之後,大兒子又生下4男1女,如今,大兒子的4男1女都念過大學了。一家人其樂融融,過着平平凡凡的日子。
2011年5月9日,劉輝通過緬甸甘拜地邊境檢查站再次踏上祖國的領土。隨後,劉輝前往雲南省騰衝縣的國殤墓園祭奠戰友英靈,看望了部分健在的戰友。11日上午,闊別家鄉72載92歲高齡的遠征軍戰士劉輝在青年志願者的攙扶下,邁着穩健的步履走出機場,步入出口大廳,踏上江西故土。樟樹民警代表立即迎上前去,畢恭畢敬地向老人敬了個軍禮,欣喜地説:歡迎老兵回家!劉輝緊緊握着民警的手,兩眼噙滿了淚花,高興而又感激地説:“謝謝家鄉的民警!要不是你們辛苦為我找到家,找到親人,我還真的回不了家。”5月21日,劉輝啓程返回緬甸。 [3-4] 

劉輝歷史評價

赴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是中國抗日軍民中極為悲壯的一羣,他們孤軍深入異國,不僅要面對兇殘的日軍,還要與極為惡劣的氣候、兇險的疾疫抗爭。貢獻背後是代價,有數萬人在異國的土地上永遠沉睡,有上千人流落他鄉,北望故國,卻無計歸去。歷史不能忘記,中國遠征軍也不會被遺忘。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