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盛綱

鎖定
劉盛綱,男,1933年12月26日出生於安徽肥東,電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劉盛綱於1955年從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電真空專業畢業並留校任助教;1956年至1958年在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攻讀研究生並任專業翻譯;1958年獲得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78年晉升為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4年擔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 [2]  ;1986年至2001年4月擔任電子科技大學第一任校長;1999年獲得第八屆陳嘉庚獎;2001年獲得國家高科技863突出個人貢獻獎;2016年獲得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學會特別貢獻獎 [3] 
劉盛綱專於微波電子學、電子迴旋脈塞理論方面的研究 [4] 
中文名
劉盛綱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省肥東縣
出生日期
1933年12月26日
畢業院校
南京工學院,成都電訊工程學院 [5]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相對論電子學》《微波電子學導論》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劉盛綱人物經歷

劉盛綱院士
劉盛綱院士(6張)
1933年12月26日,劉盛綱出生於安徽省肥東縣店埠鎮劉河灣村。
1951年,從合肥市第一中學畢業後,考入浙江大學電機系 [6] 
1953年,由於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轉到到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電真空專業學習 [7] 
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7月,從南京工學院畢業後留校,擔任沈慶垓教授的助教。
1956年,在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攻讀蘇聯專家列別捷夫教授的研究生,並任專業翻譯。
1958年5月,從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畢業,獲得副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擔任講師。
1960年,擔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微波電子教研室、微波電子學研究室主任。
1978年,晉升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教授。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4年,擔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
1986年,擔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院長。
1988年,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更名電子科技大學,劉盛綱擔任電子科技大學第一任校長(至2001年4月)。
2003年,獲得紅外毫米波領域的國際最高獎——K.J.Button獎,是中國大陸首位獲此獎的科學家。
2006年,被選為中國電子學會太赫茲專家委員會主任。
2008年,創辦了國際太赫茲在線雜誌《THz Science and Technology》 [8] 
2016年9月27日,在丹麥哥本哈根第41屆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會議(IRMMW-THz)上,劉盛綱獲得特別貢獻獎,是中國首位獲此獎的科學 [9] 

劉盛綱主要成就

劉盛綱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劉盛綱提出了一種新的複合式靜電強流電子光學系統並進行嚴格的理論分析,建立了廣義的強流電子軌跡方程,建立了以電子迴旋中心座標系為基礎的電子迴旋脈塞的動力學理論體系;提出並建立了靜電電子迴旋脈塞的概念與線性及非線性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和發展了靜電自由電子激光的新概念及其理論提出,並建立了特殊準光學諧振系統,進行了理論分析與實驗驗證;發展了相對論空間電荷波理論和自由電子激光的空間電荷波理論。又提出了電子注-波-等離子體三體互作用理論,提出了離子通道混合不穩定性理論及離子通道電磁波泵自由電子激光及其理論,並發展了微波等離子體激發準分子激光的理論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工作,為等離子體微波電子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0] 
  • 學術論著
根據2020年4月電子科技大學網站顯示,劉盛綱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並多次被中國國內外同行引用 [4]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8.10
《5G高頻系統關鍵技術及設計》
黃宇紅,劉盛綱,楊光,王大鵬,丁海煜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1999.09
《電子科技大學學術論文專輯》
劉盛綱主編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1996.09
《開放諧振腔的時域分析》
(美)朱國瑞著;劉盛綱譯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3.03
《劉盛綱學術論文集》
劉盛綱著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03
《英俄漢無線電電子學、紅外、激光技術詞典》
劉盛綱主編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1988.04
《電子迴旋脈塞和迴旋管的進展》
劉盛綱著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7
《研究生學科的評詁》
劉盛綱主編
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出版社
1987.04
《相對論電子學》
劉盛綱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5.09
《微波電子學導論》
劉盛綱主編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1965.10
《超高頻技術和器件 上 超高頻技術》
(蘇)列別捷夫,И.В.著;劉盛綱譯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學術交流
劉盛綱是“國際紅外與毫米波會議“、“國際核聚變發展評議會議”、“國際遠紅外會議”、“國際電磁場及離化氣體非熱生物效應會議”和“國際真空電子學會”等五個大型系列國際會議的常設國際委員會委員或會議主席。於1987年、1994年、1996年作為大會主席在中國主持召開過三次國際會議。2000年作為大會主席主持了在中國召開的“第25屆國際紅外與毫米波會議”、“第五屆國際遠紅外會議”及“第四屆國際微波會議”聯合召開的大會,他是國際電磁場與生物細胞非相互作用研討會發起人之一 [4]  。2006年籌備、創建了“深圳國際先進科學技術會議”,並與2007年、2009年分別 [1]  召開了兩次會議。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0年4月電子科技大學網站顯示,劉盛綱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及省部委一等獎八次 [4] 

劉盛綱人才培養

  • 教育理論
劉盛綱認為:把基礎領域做好,才有可能不斷髮展新的技術。另外要真正讓科學技術更好地發展,一方面服務於產業化,服務於經濟,基礎研究是不可缺少的。其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中國教育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革。沒有好的教育,培養不出優秀人才,很多目標都難以實現 [11] 
  • 指導學生
根據2020年4月電子科技大學網站顯示,劉盛綱是全國首批工學碩士、博士導師及理科“光學”博士導師,是電子科技大學物理電子學、光學、等離子體物理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在“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及“光學”學科已為國家培養碩士研究生100多名,博士研究生32餘名,博士後4名(其中美國博士生1名,西德留學生1名) [4] 
  • 教育成果獎勵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微波電子學導論》
電子部優秀教材特等獎

《微波電子學導論》
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1990年
《相對論電子學》
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1] 

劉盛綱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79年
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黨中央、國務院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5年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1985年
1987年
第14屆馬可尼國際獎提名

1999年
第八屆陳嘉庚獎(信息科學獎)
2001年
國家高科技863突出個人貢獻獎

2001年
第一屆四川省個人創新獎
四川省委、省政府 [12] 
2003年
K.J.Button獎

2009年
建國以來四川省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範
2016年09月27日
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學會特別貢獻獎
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學會 [3] 

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

美國MIT電磁科學院院士


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

劉盛綱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2年9月
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
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

中國電子學會第二屆常委理事和真空電子學會第二、屆副主任

聚變新進展研討會國際局成員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高級科學顧問

世界銀行貸款第二個大學項目中國專家組副組長

IEEE真空電子學委員會委員

國際自由電子激光(FEL)獎五人評審委員會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

安徽省政府科技專家委員會主任和“電子科技大學學科”組組長

國家“863-410”主題專家組成員

國家863-8領域專家委員會成員、顧問

四川省科技顧問團副主席

四川省青年科學基金專家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

大功率微波電真空器件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美國Univ of Tennessee、Colllege of William & Mary和
OldDominion University三所大學的傑出客座教授

德國漢堡大學Philip講座教授

韓國Postech大學客座教授

意大利米蘭大學、英國Leeds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十餘所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電子學報》總編輯

《強輻射和粒子束雜誌》副主編

《國際太赫茲科學技術雜誌》主編 [1] 

劉盛綱人物評價

劉盛綱在電子迴旋脈塞、自由電子激光與高功率微波、微波電子學及微波等離子體電子學、生物電子學等領域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建立了有關理論,作出了開創性及奠基性工作 [1] (電子科技大學評)
劉盛綱是中國自己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傑出的電子物理學家,是中國本領域的先驅者和具有國際聲譽的學術帶頭人 [10] (東南大學評)
劉盛綱在電磁慢波結構、電子迴旋脈塞(ECRM)、自由電子激光、相對論電子學和相對論等離子體電子學等領域做了大量的原創性(Pioneer)工作,為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大量的貢獻,是中國國內公認的中國太赫茲科學研究的領導者 [4]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評)

劉盛綱人物影響

  • 劉盛綱院士科技教育基金
劉盛綱院士科技教育基金於2008年創立,旨在鼓勵教師和學生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努力成才方面做出的優異成績 [16] 
劉盛綱院士科技教育基金於2008年創立,旨在鼓勵教師和學生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努力成才方面做出的優異成績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