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盛休

鎖定
劉盛休(1840—1916),淮軍將領。字子徵,安徽合肥(今肥西)人。
中文名
劉盛休
出生地
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
1840
逝世日期
1916
簡    介
淮軍將領
子徵

劉盛休生平經歷

青年務耕讀,後隨族叔劉銘傳興辦團練。1862年( 同治元年),加入淮軍“銘字營”,到上海鎮壓太平軍,升
副將銜。攻南匯時,劉盛休單身深入太平軍將領吳建瀛( 合肥人)營中,勸説吳率軍投降。劉銘傳認為劉盛休有膽略,深為器重。隨後,劉盛休又隨銘軍鎮壓捻軍,先後升總兵、提督銜。
1875年( 光緒元年),銘軍主帥劉銘傳劉盛藻先後辭職歸家,劉盛休接統銘軍2萬餘眾。他經常率軍興修水利,先後在東明挑築黃河大堤,在壽張挑浚張秋運河,在興濟鎮挑築減河,在葛漁城挑修永定河,屢受清廷嘉獎。
光緒年中葉,外患嚴重,劉盛休率銘軍駐防金州大連( 今大連市),補授南陽鎮總兵。他巡視各要隘,籌修戰守設施。先後修築大連海口、三山島、黃家山、徐家山、老龍頭炮台1餘座。1891年( 光緒十七年),補授河南、河北總兵,賞頭品頂戴。1894年( 光緒二十年)中日戰爭中,劉盛休駐防遼寧虎山一帶,扼守鴨綠江,與聶士成軍相為犄角。日軍入侵時,劉盛休側後的依克唐阿軍潰走,日軍從後路直趨虎山。劉盛休與聶士成兩軍殊死奮戰,從早晨戰鬥至下午,士兵死傷過半,敵人援軍又陸續開到,遂敗,被迫突圍。劉盛休欲自殺,被人勸止,便上書自劾,不久歸家。晚年研究歷史,研習書法。1916 年( 民國五年)8月22日去世。 [1] 

劉盛休相關記載

劉盛休,淮軍提督,統帶銘軍駐防大連灣。甲午中東事起,清政府派左寶貴衞汝貴、豐升阿、馬玉昆四大軍入朝駐平壤。旋以兵單,命四川提督宋慶率毅軍五營自旅順、提督劉盛休以銘軍十二營自大連灣,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以鎮邊等軍十二營自黑龍江,皆赴東邊九連城,為入朝諸軍後繼。師未集,四大軍已敗於平壤,渡鴨綠江,退回國內。十月下旬,日軍第一軍麇集於朝鮮義州,圖謀入侵中國。清廷以宋慶總統駐鴨綠江下游九連城、安東一帶諸軍,沿江為守。以劉盛休所部銘軍守九連城及江岸。劉盛體所部銘軍雖“素稱勁旅,惟承平二十年,已非舊日士卒,近悉為劉氏族鄰少年子弟,餉糈過厚,踵事增華,既驕且惰,不聽約束”,劉盛休自恃身為提督,不服從宋慶調遣。
十月二十五日,日軍分三路猛攻九連城東北清軍虎山陣地。守虎山的馬金敍、聶士成腹背受敵,形勢危急。宋慶急調劉盛休銘軍派隊支援。劉盛休率銘軍“僅憑壘施炮”,不出戰。宋慶“幾番令其接應”,竟拒絕赴援,抗命“不至”。及見虎山失守,先自“驚潰”。各軍亦相繼敗退。一日之間,鴨綠江防線即被攻破。
鴨綠江防線崩潰後,劉盛休率銘軍“由南路潰退”,往岫巖。十一月初,隨宋慶回援金旅。宋慶令其“會問嵩、毅各軍奮勉立功,以贖前,倘仍退縮不前,即行嚴參撤回遣散。”旋被撤銘軍統領職,所部銘軍由薑桂題接統。 [2] 
淮軍將領左寶貴、劉盛休、徐邦道的合影 淮軍將領左寶貴、劉盛休、徐邦道的合影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