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淑

(東漢漢桓帝時大臣)

鎖定
劉淑,字仲承,河間樂成(今河北滄州)人。早年隱居不仕,漢桓帝劉志聽説劉淑高名後,授以議郎。再升尚書,又升侍中、虎賁中郎將 [1-3]  竇武陳蕃合稱“三君”。 [5] 
仲承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間樂成(今河北滄州
主要成就
議郎、尚書
本    名
劉淑

劉淑早年經歷

劉淑年輕時學習《五經》之後,就隱居不仕,立精舍講授,學生常達幾百人。州郡以禮相請,五府連闢,都堅辭不去。 [1] 

劉淑入朝任職

延熹八年(165年)正月丙申(三十日),出現日食,漢桓帝劉志因此下詔公卿校尉舉賢良方正各一人,司徒許栩推舉劉淑賢良方正,他託病辭謝。漢桓帝劉志聽説劉淑高名,責斥州郡,用轎子把卧病的劉淑抬到京師,劉淑不得已到了洛陽。對天子所問,對曰“臣聞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故夫婦正則父子親,父子親則君臣通,君臣通則仁義立,仁義立則陰陽和而風雨時矣。夫吉凶在人,水旱由政。故勢在臣下則地震坤裂,下情不通則日月失明,百姓怨恨則水旱暴興,主上驕淫則澤不下流。由此觀之,君其綱也,臣其紀也。綱紀正則萬目張,君臣正則萬國理,故能父慈子孝,夫信婦貞,兄愛弟順。如此則陰陽和,風雨時,萬物得所矣。”對答為天下第一,被授以議郎。 [4]  劉淑又陳述時政的得失和災異發生,都有效驗,再升尚書。採納忠言,向天子建議,多有補益,又升侍中、虎賁中郎將。
向皇上上疏認為應當罷斥宦官,言詞急切,天子雖然沒有采用,也沒有加罪他。因劉淑是宗室的賢者,特別對他敬重,遇到有疑惑不易決斷的事,經常秘密地問他。 [2] 

劉淑被誣自殺

漢靈帝劉宏即位,宦官誣陷劉淑與竇武等通謀,把他投入監獄,劉淑自殺而死。 [3]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黨錮列傳》:劉淑字仲承,東漢末河間樂成人也。淑少學明《五經》,遂隱居,立精舍講授,諸生常數百人。州郡禮請,五府連闢,並不就。
  • 2.    《後漢書-黨錮列傳》:永興二年,司徒種暠舉淑賢良方正,辭以疾。漢桓帝聞淑高名,切責州郡,使輿病詣京師。淑不得已而赴洛陽,對策為天下第一,拜議郎。又陳時政得失,災異之佔,事皆效驗。再遷尚書,納忠建議,多所補益。又再遷侍中、虎賁中郎將。上疏以為宜罷宦官,辭甚切直,帝雖不能用,亦不罪焉。以淑宗室之賢,特加敬異,每有疑事,常密諮問之。
  • 3.    《後漢書-黨錮列傳》:靈帝即位,宦官譖淑與竇武等通謀,下獄自殺。
  • 4.    《後漢紀.卷二十二》 春正月......丙申晦,日有食之。詔公卿校尉舉賢良方正各一人。河南劉淑對曰:“臣聞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故夫婦正則父子親,父子親則君臣通,君臣通則仁義立,仁義立則陰陽和而風雨時矣。夫吉凶在人,水旱由政。故勢在臣下則地震坤裂,下情不通則日月失明,百姓怨恨則水旱暴興,主上驕淫則澤不下流。由此觀之,君其綱也,臣其紀也。綱紀正則萬目張,君臣正則萬國理,故能父慈子孝,夫信婦貞,兄愛弟順。如此則陰陽和,風雨時,萬物得所矣。” 按︰《後漢書.黨錮傳》寫“永興二年,司徒種暠舉(劉)淑賢良方正,辭以疾。桓帝聞淑高名,切責州郡,使輿病詣京師。淑不得已而赴洛陽,對策為天下第一,拜議郎。”是有部分內容錯誤的,要知種暠在永興二年免官在家被司隷校尉舉暠賢良方正而不應舉,《後漢書.黨錮傳》明顯把種暠不應舉的時間寫在劉淑身上,但《後漢紀》卻明確寫了劉淑是在延熹八年應舉對策的,而且詳細記載其對策內容。而延熹八年的司徒正是在延熹六年接任在位去世種暠的許栩。
  • 5.    《後漢書·卷七十三·黨錮列傳第六十三》: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標榜,指天下名士,為之稱號......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