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樹信

(原泰安市政府黨組成員)

鎖定
劉樹信,1940年生,孫伯鎮南欒村人,中共黨員,中師文化,高級編輯(教授),原泰安市政府。
黨組成員,市長助理(副地市級)。
中文名
劉樹信
出生日期
1940年
出生地
孫伯鎮南欒村
劉樹信,1940年生,孫伯鎮南欒村人。中共黨員,中師文化,高級編輯(教授),原泰安市政府
黨組成員,市長助理(副地市級)。 [1] 
劉樹信求學期間,先後就讀於本村小學、孫伯完小、寧陽一中和新泰師範學校。1958年6月參加
工作,195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小學教師、教導副主任,縣委宣傳部幹事、報道組組長,泰
安地委辦公室副科級秘書,江西省委書記秘書,省委組織部辦公室副主任,泰安地區商業局副局長,
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市委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兼《泰安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市委宣傳部長兼
報社書記、社長,高級編輯(教授),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黨委書記(副地市級),市政府黨組成
員、市長助理(副地市級)。
從小學教師到副地市級幹部、高級編輯,勤勤懇懇為黨的事業工作了43個春秋。1958年至1964年,
在邊院公社任教師時,因教學成績卓著,連年被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1965年至1981年,在肥城縣委
宣傳部、泰安地委辦公室、江西省委辦公廳、組織部工作期間,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模範黨員。
1982年,走上縣級領導崗位,先後在5個單位擔任過主要領導。1986年,任泰安市政府研究室主
任,1987年任市委副秘書長、市委研究室主任,所在兩個單位都被評為市直先進單位,本人亦受到記
大功表彰。1991年,兼任《泰安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在不增編、不增人、不增加辦公經費的情
況下,將《泰安日報》由四版小報改為對開版大報,報社被評為市直先進集體。在省地市報紙新聞評
比中,《泰安日報》社推薦的12件新聞作品全部獲獎,獲獎面、受獎檔次均居全省首位。在全國市地
級報紙評比中,《泰安日報》榮獲一等獎。專家讚譽該報“編排新穎,面目清秀,舉止端莊,氣質大
度,內容高雅”。1993年擔任市委宣傳部長期間,宣傳部的工作在思想理論、社會宣傳以及精神文明
建設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泰安市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經驗,《人民日報》在一版頭條作了報
道並配發了評論員文章,這在泰安是史無前例的。
1993年底,調任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任黨委書記(副地市級),主持大學的全面工作。一手抓
新校建設,一手抓內部管理,實行了靈活的辦學機制,嚴格的質量標準,依法治校,以德育人,使學
校面貌煥然一新。大學被授予“省級文明單位”,“全省鄉鎮企業職工教育先進集體”,並被農業部
定為“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工程培養高級人才具備培養條件的四所院校之一”,受到上級領
導和社會各界的好評。1996年,調市政府任政府黨組成員、市長助理(副地市級)後,協助市長、副
市長分管人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劉樹信在文字工作上有着較深的造詣。幾十年來,發表論文100餘篇,尚撰寫了大量典型經驗、
調查報告和長篇通訊。1972年,主筆撰寫的“白雲山下譜新篇——記桃園人民打井抗旱的事蹟”長篇
通訊,《大眾日報》發了整版,山東人民廣播電台製作了半小時配樂通訊,在專題節目中播出,後又
發表在新華社《內部參考》上。1983年撰寫的江西省整黨試點經驗,《江西日報》、《支部生活》、
省廣播電台都作了系列報道。1988年採寫的“健全強化鄉鎮政府職能,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發展”,刊
登在《市長參閲》(刊物)上,並應邀在全國中等城市研究室主任會議上做了專題發言。1989年承擔
的山東省“七五”課題“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如何發揮作用”,被省課題組評為全省同類成果先進水
平。1991年撰寫的“培養新型農民的陣地——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農村文化大院的調查與思考”,在
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主辦的《學習? 研究? 思考》上刊出,榮獲省優秀調研成果獎。
1993年撰寫的“泰安改革幹部人事制度”一文,在《瞭望》週刊上發表後,被多家報刊以顯著的位置
予以轉載。另外還主筆編寫了《當代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業出版社,1991年)等書,這些
著作對促進改革開放、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01年5月退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