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楨

(明夏大臣)

鎖定
劉楨,又作劉(~1370年),字維周,瀘州人。元末進士,曾任大名路經歷,因避青巾軍李喜之亂,隱居方山。1358年,明玉珍駐於瀘州,經劉澤民推薦,拜劉楨為理問,歷任王國參謀 [2] 宗伯 [4]  ,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少傅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監修國史 [3]  劉楨導夏主修道,盡逐胡元,以安中夏。詔令多是劉楨所代制,人比之如孔明 [6]  開熙四年(1370年)秋逝世。 [6] 
本    名
劉楨
維周
所處時代
元末
逝世日期
1370年
1358年,明玉珍率軍西征嘉定(今樂山市 [1]  ,駐於瀘州,宣使劉澤民曰:“此間元進士劉楨,有文章,能政事,歷任大名路經歷,因青巾軍李喜入蜀大肆殺戮,隱居方山,何不往見焉?”,明玉珍曰:“可與俱來”,劉澤民曰:“此人可就見,不能招也。”於是親往見之,與其對話,喜曰:“吾得一孔明也。”招至舟中,與之論國事,拜為理問,朝夕圖議,預謀政事。 [2] 
1361年四月,劉楨為王國參謀,侍講書史,裁決政務。劉楨屏退他人,從容勸説明玉珍曰:“今天下大亂,中原無主。西蜀形勝之地,沃野千里,東有瞿塘可以達江左,北有劍門可以窺隴右。自遭青巾之虐,民物凋耗,明公加意撫綏,民幸蘇息,人心歸附,天命可知。且陳友諒弒主自立,明公必不肯聽命也。此時若不稱大號以系人心,部下將士皆四方之人,或思其鄉土而去,明公尚難以自保全蜀,況欲圖天下乎?”明玉珍弗聽。明日,劉楨又言,戴壽張文炳也力贊之,聲息已彰於外,説服者多,明玉珍不得已,乃諮謀於眾,其議始定。 [2] 
1362年春,明玉珍受劉楨等人擁立稱帝,國號大夏,建元天統,歷曰先天,定都重慶,稱帝於重慶,效法周制,設立六卿,以劉楨為宗伯 [4]  在劉楨的提議下,明玉珍設國子監,教公卿子弟,設提舉司教授,建社稷宗廟,求雅樂,開進士科,定賦税,以十分取一。 [7] 
天統四年(1365年)二月六日,明玉珍病逝 [8]  。四月初一,太子明升繼位,年僅十歲,母彭太后垂簾聽政。 [9]  右丞萬勝與知院張文炳之間存有隔閡,萬勝暗中派人殺死張文炳。張文炳使明玉珍義子內府舍人明昭等假託彭太后旨意,召萬勝入宮,縊殺於崇文樓下,以劉楨代其為中書右丞 [5] 
開熙四年(1370年)秋,劉楨逝世。 [6] 
參考資料
  • 1.    錢謙益《國初羣雄事略·卷五·夏明玉珍》:至正十八年(戊戌)天完治平八年,明玉珍遣兵劫烏牛山寨,破嘉定城,又親率眾攻克大佛寨。自是蜀中諸郡縣皆下,盡有蜀川之地。
  • 2.    錢謙益《國初羣雄事略·卷五·夏明玉珍》: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四月,玉珍以劉禎為參謀。 戊戌歲,玉珍攻完者都,道出瀘州,宣使劉澤民曰:「此間有劉禎者,字維周,歷官大名路經歷,元進士也。有文章,能政事,避青巾李喜之亂,隱居方山,盍往見焉?」玉珍曰:「可與俱來。」澤民曰:「此可就見,不可坐致也。」明日,遂往見之,與語時事,玉珍喜曰:「吾得一孔明也。」延至舟中,即舟中拜為理問官,朝夕圖議,預謀政事。至是,擢為王國參謀。朝夕侍講書史,裁決政務。禎屏人從容説玉珍曰:「今天下大亂,中原無主。西蜀形勝之地,沃野千里,東有瞿塘可以達江左,北有劍門可以窺隴右。自遭青巾之虐,民物凋耗,明公加意撫綏,民幸蘇息,人心歸附,天命可知。且陳友諒弒主自立,明公必不肯聽命也。此時若不稱大號以系人心,部下將士皆四方之人,或思其鄉土而去,明公尚難以自保全蜀,況欲圖天下乎?」弗聽。明日,禎又言,戴壽、張文炳力贊之。聲息已彰於外,説服者多,玉珍不得已,乃諮謀於眾,其議始定。(《平夏錄》、《明氏實錄》)
  • 3.    《玄宮之碑》: 金紫光祿大夫、太傅、中書左丞相、錄軍國重事臣戴壽填諱。 金紫光祿大夫、少傅、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監修國史臣劉幀撰文書丹 榮祿大夫、知樞密院事臣向大亨篆額。
  • 4.    錢謙益《國初羣雄事略·卷五·夏明玉珍》:仿周制,設六卿,即日以戴壽為冢宰,萬勝為司馬(即玉珍義弟明二,至是復姓名為萬勝),張文炳為司空,向大亨、莫仁壽為司寇,吳友仁、鄒興為司徒,劉禎為宗伯。置翰林院,以牟圖南為承旨,史天章為學士,太子升朝夕受學焉。內設國子監,教公卿子弟。外設提舉司、教授所,教養郡縣生徒。府置官曰刺史,州曰太守,縣曰縣令。設科舉,策試進士。去釋、老二教,而專奉彌勒。
  • 5.    《國初羣雄事略·卷五夏明玉珍》:丞相萬勝與知院張文炳有隙,密遣人殺之。內府舍人明昭等復矯後旨召勝入,縊殺於崇文樓下,拜劉禎為右丞相。(《明氏實錄》《月山叢談》同)
  • 6.    《國初羣雄事略·卷五夏明玉珍》:秋,丞相劉禎卒。禎,元進士,精於易數,導夏主修道,盡逐胡元,以安中夏。詔令多所代制,人比之孔明雲。(《明氏實錄》)
  • 7.    《明史·列傳第十一》:玉珍素無遠略,然性節儉,頗好學,折節下士。既即位,設國子監,教公卿子弟,設提舉司教授,建社稷宗廟,求雅樂,開進士科,定賦税,以十分取一。蜀人悉便安之。皆劉楨為之謀也。
  • 8.    《玄宮之碑》:傳位皇太子,詔皇后同處分,俾維持以正大統,亦天下之大義也,可謂烈主矣。生於己巳九月九日,崩於丙午二月六日。謚曰欽文昭武皇帝,廟號太祖。壽三十八歲,在位六年。以九月初六日葬叡陵。爰命詞臣述功德,而碑刻之玄宮雲。 大夏天統四年 月 日 中書省左丞臣孫天右,右丞臣劉仁, 參知政事臣江儼 、徐汪、 臣明從叡、明從哲 、臣馬文敬,樞密院同知臣王元泰、朱鋪,副使臣鄧立、沈友才、劉銘、明從政 明從德,鑒院臣李聚、竇文秀、周景榮、田繼坤立石 。
  • 9.    錢謙益《國初羣雄事略·卷五·夏明玉珍》:夏太子升即皇帝位,年十歲,尊母彭氏為皇太后,垂簾同聽政,立妃王氏為皇后,改元開熙。 詔曰:「皇天眷命,篤生我太祖皇帝,恭行弔伐,創業開基,期盡中原,以登至治。顧大業未就,龍馭上昇,舉國臣氏,攀號莫及。予小子哀疚方殷,而臣民以嗣位為請。謂神器難以久虛,國家不可無主。懇請再三,辭避無術。謹於四月初一日祗告天地、祖宗,即皇帝位。